影史經典《大國民》的價值應該不消多說,
只要讀過電影相關教科書的人,
一定對這部電影有印象,
大概是那種沒看過《大國民》
也看過這顆雪花球(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
也不是很重要啦)的程度吧。
當年僅25歲的奧森威爾斯拍出了這部
無論是拍攝手法和剪輯都相當前衛
(當今看來仍是如此)的《大國民》,
讓觀眾看見這位鬼才的天分,
亦讓觀眾一窺美國人對理想的執著
以及媒體之可怖。
太多太多電影愛好者崇拜這部大作,
研究並解析它,
卻鮮少有人在乎這位Citizen Kane的孤寂。
說來諷刺,但這不就像是在肯恩死後,
每個人只顧著他們嘴裡令人崇敬、
喜愛甚至蹭恨的肯恩,
卻沒有人想了解除了「玫瑰花蕾」
以外的他一樣嗎?
關於這部電影的偉大,
市面上許多電影教科書應該解釋得頗為詳盡,
而在這裡,
我只想探討肯恩光鮮亮麗背後的殘缺和寂寞。
電影的開頭以幾分鐘的時間,
向觀眾交代誰是「肯恩」。
我們看見了一部像政治宣傳片一般的紀錄片,
宣揚大富豪肯恩一生的偉大、
財富及傳奇,並且以一句令人
摸不著頭緒的「玫瑰花蕾」作結。
而後我們才知道:
我們正在觀看電影中的人物
觀看電影中的紀錄片中的人物,
除了頗有玩味以外,
更在我們和大人物肯恩之間
建築了一道摸不著的牆。
我們透過紀錄片了解肯恩的偉大,
同時透過記者調查肯恩的遺言「玫瑰花蕾」,
被拉進電影中一起窺探肯恩的一生。
小時候的肯恩和其他孩子一樣天真無邪,
當時的他不知道自己在屋外玩雪的時候,
他的父母正盤算著如何用
較「划算」的價格出賣他;
直到他拿雪橇往未來養父的身上砸的那一刻,
他的天真爛漫正式向父親愛錢的嘴臉、
母親無情的口吻,連同那份契約書,
一起消失在他的未來。
日復一日長大的肯恩,
雖然在往後的耶誕節得到了一個新的雪橇,
卻永遠比不上他當年那個破舊的
(也是他當年用來保護自己的武器)的雪橇。
失去父母而被養父帶走的肯恩,
對養父充滿了恨意,
以致他往後的人生,
除了向養父報仇以外,
始終都在追求他得不到的東西
──當年失去的愛。
成年後的肯恩,
理當繼承了養父的一切,
成為一名有名望的大人物,
並且靠著自己的力量獲得人民的喜愛。
他看似一位被所有人愛戴的有為青年
──關心中下階級、少年得志、聰明絕頂,
並且與總統的姪女結為連理,
實際上過著空殼一般的人生。
「想賺大錢沒什麼訣竅,
只要你一心一意想賺大錢就好。」
這是別人(我忘記誰)對肯恩的描述,
肯恩成了典型的「窮得只剩下錢」的男人。
他想過最頂級的人生,
做最成功的人,
以掩蓋他內心的空洞。
只是,當一個人爬上了需求層次金字塔
的頂端時,若下面的地基蓋得不夠穩固,
總有一天會應聲倒下,
肯恩始終缺乏的愛與歸屬感,
成就了往後兩任妻子離開他,
和他晚年的孤涼。
在記者為了知道「玫瑰花蕾」為何,
而找遍所有認識肯恩的人訪問時,
我們可以發現:
無論曾經與肯恩有過關係的人說著
有關肯恩的故事時,
記者始終將話題帶回
「所以你知道什麼是『玫瑰花蕾』嗎?」
沒有人真的在乎肯恩的過往,
述說肯恩故事的人只在乎自己
和肯恩之間的愛恨情仇,
而記者只想了解他想得到的獨家。
當每個人都在談論肯恩,
卻沒有任何一個人真的想要了解他的時候,
肯恩這個人,真的曾經活著嗎?
肯恩一生中娶了兩名女人:
一是總統的姪女,
二是夢想當歌星的平凡少女蘇珊,
這兩個女人個性天差地別,
也讓觀眾藉由這兩個女人
了解肯恩面對愛情的態度。
第一任妻子讓觀眾知道:
肯恩愛的只是她匹配的上自己的地位,
而非妻子本身;
而這樣空洞的愛,
也在往後肯恩與妻子的餐桌
(一般人凝結感情、談天說地的場所)
上的無語,伴隨越來越遠的距離,
隨之崩塌。
第二任妻子則讓觀眾明白:
肯恩的愛,
其實是建立在對方對自己的仰慕和愛戀,
就像他藉由世界上所有人的愛戴,
以建立自己的價值一樣,
他也藉由一段看似美好的愛情,
來確立自己是擁有愛的。
第二任妻子蘇珊同時也代表著
所有美國人的縮影,
最後蘇珊離開也暗喻肯恩鐘就被眾人拋棄。
肯恩就連挽留蘇珊的時候都在開條件,
他告訴蘇珊自己往後一定會照著
蘇珊想要的做,
不會讓蘇珊再有被強迫的感覺。
他始終是不懂愛的:
天真地以為只要給對方一切,
對方就會毫無怨言地跟著自己
(就像當年養父對肯恩的態度一樣)。
肯恩逼迫蘇珊成為歌星,
在沒有人欣賞蘇珊的歌聲時,
氣急敗壞地起身用力鼓掌,
像是在證明自己的選擇永遠都是最好的;
在蘇珊決定離開他的時候,
肯恩第一次露出了受傷的表情,
他告訴蘇珊「妳不能這樣對我。」
那個表情簡直像極了當年被拋棄的小肯恩。
由這兩任妻子可以明白:
肯恩對第一任妻子的追求象徵他對名譽
及金錢的渴求;
而對第二任妻子的追求則是再次告訴觀眾,
肯恩要全世界都愛他
(因為肯恩會開始對蘇珊感到興趣,
是因為蘇珊並不認識自己)。
電影中有一段值得留意的是:
肯恩曾經在蘇珊牙痛時向她說:
「讓自己不痛的方法,就是把疼痛忘掉。」
這一句話大大顯示肯恩如何處理自己
童年的傷口:
他沒有舔舐、更沒有包紮,
肯恩所選擇的是一種假性遺忘,
並且用往後所得到的一切圓這個天大的謊言
──他沒有受傷,他是完好、無敵的。
「回憶是人類最大的詛咒。」
也許是除了蘇珊以外,
最了解肯恩的李蘭,
說出了這句話。
我相信其實終究是有人看透肯恩的空洞,
只是他們—連同肯恩自己—都不願意戳破。
失去了愛情和友情的肯恩,
晚年的他顯得格外滄桑,
但他仍然拒絕看見自己的痛苦,
就在整理物品的時候,
肯恩看著當年破舊的小玩伴雪橇,
親口要下人「燒掉那個垃圾」,
就在雪橇被扔進火爐裡的時候,
漸漸融化的冰底下露出了「Rosebud」
(玫瑰花蕾)的字眼,
觀眾突然明白了,
原來肯恩死前掛念的,
就是他始終回不去的快樂童年,
他並且將這個不堪的回憶燒毀。
「玫瑰花蕾」這個詞,
象徵肯恩小時候還是朵嬌嫩的花蕾,
尚未開苞成長,
不了解社會險惡;
只是玫瑰終究會帶刺,
肯恩也成了一個帶刺的悲慘人物,
再回不去了。
除了上面寫著玫瑰花蕾的雪橇之外,
肯恩死前曾經握著的水晶球
裡面的小屋子和雪景,
也象徵著肯恩被養父帶走的
那個再也回不去的天真童年,
肯恩臨死前曾用力的握緊那顆水晶球,
但水晶球最終仍是從他的手中滾走。
肯恩曾經在一場發表會上說:
「六年前,我看到了一張照片,
裡面是世界最偉大的報紙人才,
我就像個在糖果店外面的小孩。
六年之後,我拿到了糖果,一網打盡。」
肯恩沒有發現(又或者是拒絕發現),
自己始終是個站在糖果店外面
渴求甜美的孩子,
只是那個糖果代表的不是報社的成功,
而是他失去的童年。
曾經聽過一種說法:
一個人會經歷兩次死亡,
一次是肉體死去的時候;
另一次則是消失在人們的口中時。
故事的結尾,
隨著記者的訪談結束後,
沒有人在議論起肯恩這號人物,
肯恩終究在人們的心中死去。
我們透過每個人的嘴裡認識肯恩:
他曾經的朋友李蘭、
他的助理和他的兩任妻子了解的這個肯恩,
不過也只是世俗對於「肯恩」
這個名詞所下的定義。
而真正的肯恩,
早就在他燒毀上面寫著玫瑰花蕾的雪橇時,
就已經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