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暴動之城 Kings,艾胡芬看美國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8-06-02 06:08:25
前龐德女郎荷莉貝瑞領軍的美國黑人片,還有白人後輩龐德丹尼爾克雷格助陣陪玩,拍 1992 洛杉磯大暴動... 令我在看到片頭一堆法文的製片公司與電影機構名稱、甚至攝影剪接設計等技術團隊又是法文又是荷文名字時,真以為走錯廳看錯片呀(驚)。不過最後一個眼熟的名字跑出來了:Deniz Gamze Ergüven,原來是艾胡芬跟著法國與比利時團隊來吃美國歷史豆腐了 XD
看到 Mustang《少女離家記》的艾胡芬就要有心理準備(連製作人攝影剪接配樂一大堆都是原班底),這恐怕又是一部花樣年華主角們在花園戲水、在餐桌打鬧、在床上發懶作夢、大家親親抱抱誓言友情長存... 的青春洋溢少女電影 XD 結果還真的是!當然是略有不同啦,這裏少女比較少、少男比較多、還有不少好動的小孩子,不過那生活美好點點滴滴的拍法和《少女離家記》根本如出一轍,讓我們看這生活多單純多美好、每個面孔下的赤誠心靈與夢想多令人迷醉,但斯時斯地的權力結構正漸漸形成空中幽靈,即將步步將他們推入深淵。
想看美國片拍洛杉磯暴動探討種族議題與司法正義的觀眾,可先去看看爛番茄整理的美國影評,25則全美國評論中只 3人正評,指數 12%影評均分 3.5/10 。不過看法國比利時製作與法國訓練的土耳其導演,我偏好看法國網站 ALLOCINE 的整理,這邊可是 26 個影評有一半給四星以上,影評均分 3/5。此片恐怕是另類地說自己想說的故事,當然也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只是看美國影評我們大概知道這不是他們期待的那種,一部探討人權、種族、暴力、司法、甚至把歷史記實還原的電影(甚至我忍不住要回想起金獎大片《衝擊效應》那種族群大和解)。
https://imgur.com/Gjf5Evb
https://imgur.com/JCMTOLO
光看 Mustang《少女離家記》與 Kings《暴動之城》兩片的海報,那極為似曾相識的構成,這艾胡芬帶老班底用同一眼光駕馭兩片的取向就昭然若揭了:《暴動之城》並不聚焦整個洛杉磯暴動的大事件,而只聚焦由荷莉貝瑞飾演的主角一家少年與孩子們,看一個個本來充滿活力熱情與夢想更一個個不吝伸手愛的他們,如何在體制高牆下被慢慢磨光走上魔道。即使矇矇懂懂走上了魔道,他們舉起中指的憤怒外表還是被拍得極美,不論主角配角甚至領免洗便當的路人,一雙雙眼睛都好會說話!黑人電影不論是黑人白人還是漫威拍的,我好久沒見這麼細膩愛戀欣賞其美的作品了。
https://imgur.com/nOpZyCw
我們看得出來荷莉貝瑞是壓陣的好萊塢(前?)大明星,宣傳也沒說謊她的確在此片「為母則強」甚至「帶著八個孩子挑戰命運」,不過我覺得這並不是此片的真主軸,真主軸還是在少年身上,只是讓荷莉貝瑞代言含辛茹苦家長們的苦口婆心來穿針引線,帶出這些一個個都極美極善但在體制壓迫下漸漸出軌的問題少年與問題孩子們。少年與孩子,才是本片真正關注的主體。這 1992 洛杉磯大暴動有兩個引爆點,較大的是被白人警察不當虐打的黑人司機 Rodney King事件,電影都用 "Kings"當片名來説「人人都是個King」的集體憤懣了,但還有一個較小的引爆點往往被忘記。
這較小的引爆點,是 15 歲少女 Latasha Harlins,因為在韓國人開的便利商店拿了瓶果汁被視為偷竊(史實調查中則指出很可能只是拿來準備要結帳),韓國老闆娘斗順子過度激動不由分說搶下果汁掏出手槍,瞬間對著後腦勺把少女一槍斃命。哎,本片可能讓一般觀眾覺得灑狗血又錯愕、然後可能會批評導演手法拙劣的一幕幕「暴怒」與「暴走」;但用史實有拍電影也有引用的攝影機下韓國大媽不由分說一槍斃命來看,這種即時性的暴怒暴走根本就是寫實呀!寫實得比影劇圈灑狗血還要狗血百倍!一般影人也許不敢這樣直白拍,但艾胡芬就拍了,等著觀眾與影評笑罵。
這位片頭開鏡的免洗路人角色 Latasha Harlins,艾胡芬也是給了她相當長的開場走路鏡頭,細細捕捉她如一個翹課少年般眼睛骨溜溜地看著藍天白雲心理古靈精怪的少女思緒,令人看了一眼就愛上、完全想不到半分鐘內要領便當 XD 不過在史實一翻兩瞪眼的攝影機錄像之外,艾胡芬對這位死去黑人少女的史實之外爭議描繪是採取了比較殘酷(也仍帶著關懷)的解讀:在此片拍攝下,Harlins 看來是真有要偷果汁的,顯然在學校就已經是個問題少女(雖然鏡頭仍要觀眾喜愛她更同情她)。然後此片慢慢帶出:許許多多黑人少年都是這樣美麗又熱情,但也一樣漸漸出軌。
韓裔對非裔,畢竟是 1992 洛杉磯大暴動的旁枝,真正的主線還在白人警察(與白人法官)對非裔的黑白對立,電影針對大人受害者 Rodney King的描繪則更客觀而冷酷:艾胡芬在他身上完全不拍任何史實攝影機沒拍到的事實,就只讓這片段史實影像呈現「白人警察好暴虐、黑人小司機毫無還手之力」的有限故事。但史實上,這位 King 也不是完全清白的,當然他此前就犯過的一點小罪(就算大罪也一樣)並不值得受到這種白人警察的虐待,但關鍵還是他在警察盤查時有反抗、就算是對白人警察的不公憤怒反抗也一樣:在不公體制面前一旦訴諸暴力,就是冤冤相報如火山。
從史實影像清白但導演加以衝突處理的 Harlins案、和史實影像清白但史實明明也已爬梳出衝突矛盾導演就不多說的 King 案,我們已經知道艾胡芬意在從他們身上往外擴張看見更多「好好過生活卻被壓迫、按捺不住怒氣屢屢爆走」的黑人。黑人大人主要是荷莉貝瑞飾演的、那一打八替整個社會養家的媽媽 Millie ,艾胡芬一定如愛戀少年的規格般愛戀這位媽媽,拍好多她日常照顧寶寶哄寶寶愛寶寶、同時還要忙東忙西打理家務下廚烹飪外送賺錢的勞碌媽媽生活,根本把荷莉貝瑞當個美麗少女在拍的。不過即使媽媽也有情緒,有人不尊重孩子也是三秒就生氣暴走一觸即發。
那更不用說血氣方剛少年們了,此片有三位:一直幫媽媽照顧弟妹的乖大哥 Jesse、媽媽新撿回家的叛逆二哥 Williams 、以及比起中指最嗆但中指後笑容最最甜美的逃學翹家少女 Nicole 。這三位少年都是虛構角色,但 Nicole 馬上似曾相識地去商店偷東西當個扒手少女,我們就知此片開場對兩位史實人物的關注很快要延伸到這些虛構角色了。在這 King 被毆打大家都已預期司法不公的背景下,Nicole代言了憤懣不平萌生扭曲正義的直腸少年,Williams代言了不但憤懣扭曲更不吝玩火的危險少年,Jesse 則以男主之姿代言苦苦守護體制卻黯然失望的更加憤怒的乖乖少年。
跟著電影安排,這些少年都是要出事的,都如史實中的 Harlins一般惹人憐愛卻又受害,只是也都如電影另外描繪的 Harlins一般心有憤懣不知如何找出口。最危險的是壞男孩 Williams 一路大膽挑釁警局甚至都搞到了一把槍躍躍欲試要開槍、最溫暖的是好男孩 Jesse循規蹈矩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看似不計回報、遊走黑白之間的迷惘少女 Nicole 知道體制不公令人激憤但也在兩男之間猶豫著到底要修補體制還是毀滅體制... 但沒辦法,會醞釀「暴動」的城市基底總是感性大於理性、激情大於自課,本片唯一一場性愛戲,公主在兩位王子之間選了激情黑王子,白王子崩潰。
於是不只黑王子與迷惘公主,連白王子都可以被體制不公與人生不公壓到暴走一回鑄下大錯(再一次,觀眾與影評應該都會批判艾胡芬手法太激情狗血,但看過片頭的史實攝影機錄像就知道憤怒往往就發生在這一秒之間,寫實比 drama還要狗血);甚至不只問題少年,本片更遠遠超出美國電影道貌岸然好棒棒的窠臼,毫不留情地繼續延伸到問題孩童,那出軌暴走一點不輸苦命媽媽與苦命大哥。本片荷莉貝瑞一家八個孩子中,有最大的少年大哥與最小的奶嘴小弟小妹們,但最嚇人的還是中間幾位小學中低年級年紀的:他們天真矇懂、但他們學習力很強,誤入歧途比少年還快。
電影一路聚焦三位少年男女之餘,旁枝給了很多鏡頭但潛隱不發的是三位天真小學生,他們平常發洩孩童精力到處亂玩把家搞得一團亂、被媽媽禁足幾小時馬上崩潰打鬧還要鄰居大人安撫、但無聊看起電視上的白法官凝視黑人的世紀大審判津津有味,連 007都管不住這些恐怖小鬼頭的天真仇恨。這天真仇恨,並不如少年般真正憤懣地面對任何具體的惡人,而是很虛無地根本否定這(他們也分不出黑白人種的)大人體制。然後看到電視上大人與少年都趁著洛杉磯大暴動去超級市場大血拼,他們當然也來超市搜刮一空給自己開場真正酷炫的生日派對... 媽媽真正的崩潰在此呀。
此片以與我們堅守道德循規蹈矩的中產觀眾最像的荷莉貝瑞為出發點,讓她帶著愛心看少年也失望、甚至看孩子也失望、彷彿整個世界再美好的事物都終要走向暴走毀滅... 但本片對她也對觀眾的療癒竟出現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的美國白人鄉民,他平日與警察大呼小叫又是砸家具又是拿槍,彷彿是白人壓迫下一觸即發的暴力因子?但真正危難當前時,這位 007是照顧小孩左支右絀仍保耐心的暖男、是救援寡母永遠帶著輕鬆笑容的超男。暴動過後晨曦乍現的那一鏡,耶穌光可是在這位 007背後刺眼綻放療癒創傷心靈的,誰說白人黑人一定如刻板印象對立?
(然後艾胡芬還交出了我認為在荷莉貝瑞片單中與丹尼爾克雷格片單中都最美麗的幻想床戲!這場床戲只是南柯一夢,但不但在潛意識裡代言了仇恨世界中那毫無壁壘的理想渴望、更如預言般揭示了理想的成就終究在於跨種族跨壁壘超越成見的心靈之愛身體撫慰與實質互助,非常療癒。)
此片兩大明星的男女主角戲份,其實只像配角,甚至電影最關注的少年與孩子戲份也只和大人均等,外面其他的暴走黑人或逃命鄰居甚至憤怒警察儘管戲份較少卻也都是描繪均等的血肉之軀。看最後一位白人警察一陣誤會下誓言追殺男女主角的「我這種人生來就是制裁你這種人、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一定送你下地獄」之驚天誓言,我們知道這黑白衝突中並不只有黑人憤懣更有白人憤懣,冷酷地在天上操控的也許是雲淡風輕的白人法官,但第一線在 LA 地面處理狗屁倒灶日常的有黑人平民也有白人小警察,大家都在日常媒體放送的遙遠想像與擦槍走火的眼前現實下,失守崩潰。
《暴動之城》在法比製作與艾胡芬操刀的外人視角下,並不陷入美國人自己對洛杉磯大暴動與種族議題的正義追尋,反而更想在日常生活瑣碎細節上觀看憤懣的驅動、暴力的生成、以及暴力背後人人都只是赤誠追愛的卑微渴望。這絕不是喜歡追求真相與正義的美國影人與影評所愛、卻是更關注每日生活的法比影人與土耳其導演所堅持。觀眾如果對這片有興趣,我建議在進場前至少先看看影評,美國爛番茄與法國 ALLOCINE 在兩個世界整理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評價,觀眾從中找到與自己相符的評價比較不會傻傻花錢生悶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ultfPx5GU
或是願意挑戰不同觀點的,就來看看相異的觀點多有趣,也是觀影生活的樂事一樁 :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