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塗好讀版:https://goo.gl/DndiCx
這部《夜行動物》導演Tom Ford在2009年發表的電影處女作,不驚世駭俗,簡單講就是描
述一個痛失愛侶的男人,如何度過他頹喪的一天。
然而這一天當中,觀眾可以從簡潔的手法、運鏡中窺見他的心碎和心境轉移;柯林佛斯的
演技自然不在話下,而導演不愧是藝術出身,在色彩、設計的細節處理上都絲毫不讓人失
望啊!
以下有電影雷,請斟酌閱讀
觀影時,首先讓我注意到的值得玩味之處,是色彩的部分,畫面的色調通常是有點黯淡、
飽和度較低的,但某些場合--通常是他遇到能激發他感情的對象時--人物臉部的色彩
會非常明顯地由暗轉亮。
我認為導演想表達的意思很明確,在失去求生意念的主角這「最後一天」當中,就只有這
些人與他的互動、交流的溫暖能讓他感受到生命的熱力。然而,穿插各景間的愛人的回憶
,清楚表示了他仍然低谷裡走不出來。
同時,主角在與他人對話時,鏡頭常常迅速切換到談話對象的眼睛、嘴唇、吐出的香菸霧
等等,除了暗示主角心境上的恍惚,我認為也是一種面臨死亡時,對於尋常事物的枝微末
節之美反而更加注意的心態。
另外本片美術設計上的美,是非常收斂光芒的那種美;導演本人是時尚界巨頭,但本片走
的是五六零年代的復古美,乍看可能不覺得如何,但人物的衣著、剪裁、甚至屋內的裝潢
和某些小物的設計,一切統整起來,看了就是讓人覺得很舒服!連廁所裡的衛生紙盒都那
麼無印風,跟木質牆壁多麼搭配!
而男主角這幢愛的小窩,是一座由木頭和玻璃建造的小屋,從它的設計感和外觀,很難想
像它其實是由設計師 John Lautner早在1949年就建造完成的(上網搜尋 The Schaffer
Residence會有蠻多資料)。
在這一天當中,主角主要的三段豔遇是西班牙小哥、青梅竹馬(女)、金髮學生弟。其中
西班牙小哥的近距離點菸,和金髮學生弟的酒吧巧遇、沙灘跳海(無誤)都非常浪漫,後
者甚至讓我想到《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只是不那麼青澀收斂。
雖然是以壓抑時代的同志為主角,但其中描寫同志困境的篇幅其實很小,只有一開始男友
家人不給參加葬禮、還有青梅竹馬不把他們十六年的感情當作「真正的愛」這兩點,比較
算是同志議題,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被提起時,通常首先被歸為劇情片而非同志片的原因
(還是希望有一天同志片不再是一個分類或標籤啊~)。
至於為何選了男同志作為主角,除了多樣化的角度讓故事更立體動人外,可能也是導演本
身的同志身分,讓他覺得這個題材更能自由、盡情地發揮吧?在銀行裡養蠍子的小女孩說
的話,就是出自於導演自身的童年經驗。
婚姻失敗、成天自怨自艾、始終對男主角無法放棄的青梅竹馬,感覺比較接近每個同志身
邊可能都有的、雖然愛你卻不能打從心底接受你是同性戀這個事實的親人。
她斗膽詢問主角難道不是把Jim當成某種替代品嗎,惹得主角大怒,異性戀的愛情即使只
在一起九年就分道揚鑣也能大言不慚,同性戀因為死亡而被迫在十六年相愛後分離,卻被
質疑是否真實?真實的標準究竟是如何?
後半段與金髮學生的邂逅和挑逗,使主角不再求死。我很喜歡學生弟發現前戀人的裸照後
,確定「老師果然是自己人」的勝利微笑,以及他偷偷發現老師尋死的意念而把手槍藏起
來的設定,暖心啊~
不過最後主角還是因心臟問題倒在床邊,已故愛侶前來引領他前往死亡。結果最可憐的好
像是學生弟(誤),但這個結局實在是既戲劇化又真實無比啊,主角早已策劃好今天要結
束自己生命,連遺書都寫好了(不過又燒掉了,實在可惜,明明還有機會用到的呀(欸)
),誰知道最後真的離開的原因竟是一場意外呢?
看完後覺得導演最想表達的,或許還是生命的無常、不可猜透、不可控制,而非單純是生
命的美而已。不論中途繞了多少彎、看了多少風景、有了怎樣的頓悟,人生終究是「生」
與「死」中間的過程而已。
相當簡潔有力、畫面美音樂好聽、看完之後回甘無窮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