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厭世媽咪日記》- 媽咪的孤單內心世界

作者: leila (Lizzy)   2018-06-05 16:24:15
◎《厭世媽咪日記》(Tully) - 一位媽咪的孤單內心世界
圖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2363704
近年有幾部描述為人父母酸甜苦辣的電影,都願意承認「當媽媽」這表面
上很幸福的事情,背後有很多令人痛苦、抓狂的附帶條件,不過這些片比
較傾向採用瘋狂喜劇的型式,大概不想讓觀眾看完沮喪憂鬱或是決定這輩
子絕不生小孩。但《厭世媽咪日記》反其道而行,並未將育兒浪漫化,也
不將種種痛苦給幽默化,它帶觀眾進入一位媽咪的孤單內心世界。
Marlo(莎莉賽隆)即將迎接意外的第三胎,她已經被家中老二的特殊狀
況(未確診,但很可能在自閉症光譜上)消耗得疲憊不堪,面對新生兒的
到來,家中氣氛不是喜悅,而是災難降臨的節奏。Marlo的弟弟曾大力建
議老姊找個「夜間保母」讓她至少晚上可以睡個好覺,Marlo原先頗為排
斥,但在身心俱疲、面臨崩潰邊緣之後,找來Tully(麥坎西黛維斯)幫
忙帶新生兒,人生頓時變成彩色,但事情沒有想像中簡單......
《厭世媽咪日記》是導演Jason Reitman與編劇Diablo Cody的第三度合作
(前面兩次是《鴻孕當頭》與《半熟男女》),劇本是Cody生了第三胎後
寫的。在這部新作品中,除了Cody慣有的妙語如珠,編劇與導演還費盡心
思呈現為人母親的種種痛苦細節,從孕期開始永遠被人嫌棄或評論說是不
夠好的媽媽,連喝個低卡咖啡都要被路人批評),孩子出生後沒日沒夜的
兵荒馬亂更是疲累又無聊,這段使用蒙太奇手法強調了忙亂與重複性,內
容包山包海,連新生兒吸吮乳汁造成的乳頭受傷畫面都帶到了,任何有經
驗的媽媽看了都會心頭一驚奶頭一疼吧。
育兒之前,各種人生經驗如求學、出國、工作等等,感覺是累積堆疊到你
身上的,但有了小孩之後,那感覺不是你又累積了什麼,而是把現在的你
跟過去的你切斷了,或者是有人把你往別的方向拖走了。美人魚上了岸,
或許有得到王子與家庭的可能,但也失去了聲音,與徜徉大海的自由。
《厭世媽咪日記》著重於Marlo放棄、失去的那些,而非得到的。Tully剛
來的時候,有時鏡頭從Marlo視角出發,緊緊盯著Tully的纖腰,暗示
Marlo心裡在緬懷自己過去的身體;看著Tully的充沛精力,Marlo希望自
己也能是那個模樣;當Marlo與Tully聊到這位年輕女孩的生活時,觀眾可
以感覺得到Marlo的羨慕與遺憾。
女人的人生歷程,看在外人眼裡,可以說是從充滿性吸引力、有生育力,
到沒辦法生育、再到對身邊的人包括丈夫都變成隱形人,這段過程的心理
調適很不容易。莎莉賽隆詮釋經歷身心崩解的Marlo角色,演來十分誠實
、毫無保留,坦白到令人痛苦,甚至為戲增胖二十公斤,務求貼近真實。
而Tully神采奕奕的雙眼,與Marlo的成為強烈對比。《厭世媽咪日記》有
好幾幕,強調了Marlo的空洞眼神,彷彿望向千里之外、或是魂魄早已出
竅,幾乎像是母愛的盡頭──如果本體已經掏空,還發散得出母愛嗎?
本片更大膽的安排,是關於Tully的真實身分。在電影前段,Tully的角色
塑造與行為模式,有些很奇怪的地方,我邊看邊覺得,難道編劇與導演真
的認為媽媽職責就是該這麼「神奇」、要能徹夜帶小孩兼把家裡弄得超乾
淨兼親自烘培杯子蛋糕給同學兼每餐現做餐點嗎,那其他沒能負擔神奇保
姆的媽媽就只能被稱為爛媽媽或是乾脆切腹謝罪嗎?但請保持耐心,到了
後面真相大白時,先前種種離譜的安排都會說得通。
這個劇烈轉折,更強調了一件事:育兒的種種感受中,最大的一塊常常是
孤獨。育兒路上從來只有媽媽自己一人,其他人要嘛不存在,要嘛在嫌你
。即使看到寶寶可愛的一面,也沒有人可分享,因為親眼見到的只有自己
,所有心事只能自言自語。照理說,丈夫應該要是能跟Marlo分享的對象
,但他要上班、常常出差、也有自己的壓力,沒法擔任傾聽角色。這對夫
妻雖仍相愛,但幾乎沒有溝通與任何交集,彼此已無力氣再關心對方現在
的日子多難捱,或許他們也很迷惘,怎麼會走到這一步,但又無力解決。
Marlo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午夜牛郎》,恰巧與她的現實曾為強烈對比。
節目中的性愛,又誇張又好笑,與真實似乎相去甚遠,而且彷彿唾手可得
、想上就上;但現實中的她,則在面對性愛留下的混亂後果──小孩,「
性行為」本身卻已經不再發生了,妻子累得半死、丈夫只想打電動逃避現
實,性愛成為壓力與奢侈。
在各方面,Marlo都陷入全然孤獨,生活中沒有與其他大人的親密與情感
連結,孩子與她的連結則是大量地消耗她僅存的體力與情感。
我特別喜歡《厭世媽咪日記》的一段對白,那時Marlo正在與孩子學校的
校長吵架,正要怒氣沖沖奪門而出,對方喊道「我不希望妳在這種情緒下
離開」,此時Marlo直截了當說道:「我每天都是帶著這種情緒離開的,
只是妳從來沒有發現!」沒錯,媽媽生活很多時候都是在演戲,打從一睜
眼就要開始演,才能夠隱藏內心的挫折與憤怒,但這並不代表「沒事」,
其實很多媽媽都「有事」,只是現實狀態令她沒有「有事」的本錢,頂多
只能勉強硬撐,維持與周遭人事物相安無事地活下去,心頭卻總是憤怒、
孤單、酸楚。
Marlo需要與過去那位年輕的自己談心、聊天,讓她找到一點自我,Tully
就在這個位置,也只有Tully能有時間傾聽她、講的話不會激怒她。但編
劇擺出Tully與Marlo的對比,並非為了切出兩條互斥的路,Tully的生活
並非幼稚無知,Marlo的選擇並非偉大崇高;Tully的日子並不完全圓滿無
煩惱,Marlo的人生也有某些令她開心滿足的事情。但既然這條路走下去
了,想辦法活著走完比較重要,無須羨慕他人,因為毫無幫助。
《厭世媽咪日記》的主旨不在逼女人,它不會指著你說,你可以平衡家庭
與工作、而且"You can have it all."(像伊凡卡川普的新書那樣),它
告訴你,自己一個人做不來是正常的、不快樂也是正常的,是不用羞愧自
責的,向隊友求助沒有什麼不對,難受崩潰也沒什麼奇怪。如果實在找不
著人幫忙,那麼只要你還活著,就已經是成功了,即使端出冷凍披薩晚餐
或家裡亂成一團也不代表你「失敗」,硬撐出表面上的完美並不會改善你
的人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