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雷,慎入
一、家族的構成
民法第1122條規定,稱家者,為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同居之親屬團體。對於大多數的
民法第1122條規定,稱家者,為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同居之親屬團體。對於大多數的
民法第1122條規定,稱家者,為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同居之親屬團體。對於大多數的
人而言,家族的構成,最初的聯繫因素往往都是血緣,進而在血緣的架構下產生對於家人
的愛,而愛,往往才是家族構成裡至關重要的一部份。但是,並非所有的家庭都能夠有這
份「愛」,失能家庭的父母在酒醉後會虐童的案件亦屢見不鮮,如同影片裡凜的原生家庭
一樣,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的是爭吵、家暴,但這些若不是凜的失蹤與媒體的報導,
這些也不會因此被揭露出來。
在結尾中,警方跟信代說:「遺棄屍體是重罪,你知道嗎?」信代的回答大概是:「我沒有
遺棄,我是把她撿了回來。」在柴田家族的組成中,每一個人都是被拋棄的人,信代與治
夫婦是因為殺人而成為這個社會的棄子、奶奶初枝被前夫所拋棄、祥太、凜、亞紀都是被
父母所忽略、遺忘、拋棄的人,而這些「棄子」們,卻奇蹟似的重新建構了一個「家族」
。
影片中段時,治看到外頭父親帶著小孩在踢球的時候,拿起了塑膠袋當作球並想像其與祥
太一起玩的情形,亞紀躺在一旁先是嘲笑了治一番後,問他與信代間的關係是如何維繫的
太一起玩的情形,亞紀躺在一旁先是嘲笑了治一番後,問他與信代間的關係是如何維繫的
,治用手敲了敲胸口說:「靠的是這個啊!」同時也反問亞紀,如果毫無血緣,是什麽東西
在維繫著親人間的關係呢?
亞紀回他:「應該是金錢吧,正常來說。」
治只簡單地回了一句:「但是我們都不正常啊。」
這段呼應到結尾部分,先是奶奶初枝在死亡後,為了避免身分曝光,所以他們把奶奶埋在
這段呼應到結尾部分,先是奶奶初枝在死亡後,為了避免身分曝光,所以他們把奶奶埋在
家中,接著是祥太故意偷東西被發現以保護他的「妹妹」凜,之後便是警察發現他們的身
分後,在一家準備要逃跑時,被警方發現而使整個家族正式解散的一連串事件。
在這些片段中,或許最一開始家族的組成確實是因為私人的渴望,奶奶不想要孤獨終生、
信代夫婦希望有孩子、亞紀、祥太、凜希望有個關心他們的人。但這些利益的構成,並不
完全是因為愛,這或許就是他們不願意稱呼彼此為「爸爸」、「媽媽」的原因,因為名字
可以變,但這些親等稱呼,代表的是對這個家的承認。這也是祥太在承認凜是他的妹妹後
,所遇到的難題,正因為是家人,所以不應該教他做出偷竊的行為,也因此在妹妹拿起餅
乾後,祥太選擇製造騷動,因而故意被發現的原因。
但最初的利益,經過了時間,卻也參雜了不少的愛在其中,從一開始凜在加入了家族後開
始有了笑容、一起去海邊遊玩奶奶沒有人聽到的道謝、祥太在結尾偷偷的喊治父親等,奶
奶拿的三萬元都沒有花用而藏在假牙盒裡等地方,有許許多多的細節都不難看出他們之間
奶拿的三萬元都沒有花用而藏在假牙盒裡等地方,有許許多多的細節都不難看出他們之間
已經不僅僅是最初利益的結合體,更開始有了「家」的感覺在其中。
二、社會的灰色
在這黑白分明的世界中,彷彿沒有灰色地帶存在,又或者說灰色的地帶是不被容許的。但
人無完人,每個人的人格特質,都有其缺陷之處,有些甚至是殘酷傷人的,但這些不圓滿
之中,卻又藏有許多難以窺見的愛,而處於這灰色地帶的人們在因緣際會下,卻也交織成
之中,卻又藏有許多難以窺見的愛,而處於這灰色地帶的人們在因緣際會下,卻也交織成
了最圓滿的一家。
劇中的設定在社會的底層,治靠打零工維生、信代則是在洗衣工廠幫忙、亞紀在風俗店打
工,一家最穩定的經濟來源,竟是奶奶初枝前夫留下來的6萬元的年金。或許這也一定程
度的反映了日本在光鮮亮麗的背後,所被人們選擇性忽略的陰暗面,但在這個陰暗的角落
裡,卻有著許多家庭不曾具備的愛。
在結尾中,警方在對眾人詢問時,不斷的將人性最卑劣的假設攤在眾人面前,例如奶奶是
為了錢、信代夫婦只是為了自己的慾望還曾經是個殺人犯等,媒體在訪問凜的原生父母時
,他們也說了凜很開心能夠回來的「事實」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人是複雜的生物,縱使
有了一個清楚的動機,但仍然會被許多的主觀因素影響。更何況在經歷了相處的點點滴滴
之後,如果說這一切都是設計好而非發自內心,我想,應該不會有人相信吧!
之後,如果說這一切都是設計好而非發自內心,我想,應該不會有人相信吧!
三、結語
本片跟多數日本片一樣,劇情發展的比較緩慢,但在這發展過程中的種種互動,卻也是日
本電影最為精華的地方。而本作在這部分的呈現相當的出色,導演透過看似輕描淡寫的日
常生活,卻能在觀眾心中激起千層巨浪。以時間為針,日常為線,一點一點的將人性中願
意挺身為家人付出的善,與對家人施暴情感勒索的惡,交織成一精采的作品,進而深深的
感染著每一位觀眾。
感染著每一位觀眾。
或許導演是枝裕和,在影片的最後,透過回到原家庭的凜唱著在小偷家族學到的歌聲中,
拋給觀眾一個問題,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台灣,對於人際關係日漸疏離的我們來說,「家」
是什麼?建立「家」又需要什麼?是法律硬性規定的條文,是血緣構成的關係,是利益構成
的共同體,還是用愛與時間慢慢構成的相互承認。本片在挑起觀眾對家的感受的同時,也
讓我們有了機會去思考這個重大的人生議題,更廣泛的來說,這不僅僅是在本片,或許在
同婚等相關議題上,「家」的思考,同樣也值得讓人反覆玩味。而最終,我們從那凜那陽
台的門縫中,能看見什麼,我想,這就是只屬於我們自己的答案了。
追伸:
1. 關於片名的呼應
當初看到中文片名時,直覺聯想到的小偷是「泥棒(どろぼう)」,但看到日文片名「万引
き家族」時,就很好奇為何是用「万引」而不是「泥棒」,後來查了典故後才發現「万引
」指的是順手牽羊,而「泥棒」一詞的起源則是搶奪別人物品(詳見
http://gogen-allguide.com/to/dorobou.html
)。這時才了解片名的用意。
記得治跟信代都有提到他們拿商店的物品不是偷,因為放在商店裡的物品是不屬於任何人
的。這也定義了他們的生活哲學,這個家族的構成亦是如此,他們並非偷取了其他家族的
的。這也定義了他們的生活哲學,這個家族的構成亦是如此,他們並非偷取了其他家族的
生活,如同前述,他們都是被家族拋棄的被遺忘者,在他們最初要送凜回家時,聽到凜的
父母說如果當初沒生下他就好了的時候,或許對信代夫婦而言,凜已經成了無家之人,收
養他也不會違背了他們的準則,也正因為如此,信在最後才會說,我沒有遺棄他們,而是
把他撿了回來之意,也再次與片名呼應。
正因家族構成的核心概念如上所述,也因此在影片後期治打破車窗拿走他人的包包時,也
代表著這個家族的核心思想被打破,自然而然就無可避免的走向終結。
2. 關於亞紀的角色
網路上有部分討論在說亞紀角色在本片中的定位,確實一開始會覺得可有可無,但仔細想
網路上有部分討論在說亞紀角色在本片中的定位,確實一開始會覺得可有可無,但仔細想
想,或許亞紀代表的是家庭中常被父母忽略的角色。在某些家庭中,父母常常會偏袒寵愛
某一位子女,而疏忽甚至是嚴厲對代其他子女,亞紀可能代表的就是這樣的角色,如同亞
紀在大家幫凜重新取名之後,說的:「我其實也有另一個名字。」凜回答,我比較喜歡「
凜」,而亞紀回答道:「我也是。」而亞紀的另一個名字是「沙耶香」正好是他妹妹的名
字,或許這表示了亞紀的父母比較寵愛妹妹而忽略姊姊,呼應了亞紀也是被他原生家族的
遺忘者,連在初枝去「探望」前夫時,亞紀的父母仍謊稱他去澳洲留學,而隱藏他失蹤的
訊息。此外,亞紀在與4號先生碰面時,看到4號先生因為自殘而留下的手傷,亞紀也說他
也做過一樣的事,而在4號先生離去前流淚想要擦去時,他或許也是因為感同身受這份孤
獨感以及想到當初的自己,而與其長擁不語,或許也可略窺一二亞紀的定位。也因此,在
遇到初枝時,初枝能夠從他的腳的溫度發現他的心情好壞,以及對他的偏寵等細節,對於
遇到初枝時,初枝能夠從他的腳的溫度發現他的心情好壞,以及對他的偏寵等細節,對於
亞紀而言,這份關愛是他原先的家所沒有的,也因此他特別依賴著初枝,對於初枝的死以
及聽聞警方的片言時,才會如此的難過。而最後亞紀重新推開了初枝的房門的時候,或許
就是代表想通了警方所說的事情是真是假,而再次選擇相信這一同組成家時的那份愛吧。
以上純屬本人感想,如有不同,敬請見諒,文章來源為本人部落格,歡迎路過
https://medium.com/@henry841030tw/shoplifters-bf9b9ace07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