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沒味道也不行!觀眾帶鹽水雞 被威秀

作者: donkilling (å’šå’š)   2018-08-16 10:55:15
一、看電影時飲食很輕鬆愉快,為何不可?有影響到他人嗎?
這邊是不同群眾不同期待導致的差異。
電影的多元性質之一是娛樂,如果能邊吃美食邊看,那當然就樂上加樂!
只是有時有的電影會提供較大量的資訊,或者更需要集中力以獲取的意念傳達,如果
這時候「伴隨著飲食」可能發生的事件會影響其他觀眾的資訊獲取,那自然也有觀眾會
感到不愉快。
還不是飲食本身影響到人,而往往是其包裝袋持續的聲響。
舉個自身經歷:某次去美麗華大直影城看IMAX版的銀翼殺手,隔壁的男子在吃爆米花
。原本吃爆米花對他人的影響不過就是口咬的喀滋聲,但這男子所為遠遠超過我的預期
,他每吃一口爆米花,就把紙袋封起來細細摺好,過了幾秒,再把紙袋慢慢展開。諸而
復始!而且看了整場,這麼長的片,這男子起身走出場時,他手中的爆米花還沒吃完。
當然也要提那些不停揉麥當勞紙袋、餅乾外袋、各類塑膠袋的可怕經歷。
電影最明顯提供的資訊是影像,試想,如果有人時常站起身來擋住螢幕,或者讓手機
的亮光持續干擾你的視覺,是不是可怕的干擾?
有時電影還提供了重要的聲音資訊,不是瞬間或持續性的轟然大響,而是需要集中力
辨別的細微聲響,甚至是某些幾近無聲的靜默片段。
某大樓爆炸倒塌了,轟轟轟,袋子怎樣揉發出聲響都還影響有限;如果是押井守「空
中殺手」男女主角坐在小餐館,畫面不動,隱約聽見戰鬥機自遠而近,再逐漸遠去,這
麼重要的聲音資訊,如果因為旁邊人不停揉塑膠袋,那就只會覺得放映機是不是卡住了
呢?這裡可不是隱約傳達男女主角心境變化,而是直接推動劇情!
不停聊天說話或講手機既然都會受到白眼和排斥,那這些可怕的揉袋仔怎麼沒被同等
對待?
至於其他有關食物氣味等等的影響,因為不與電影提供資訊直接衝突,我就讓自己習
慣忽略,也許有人很在乎。
二、電影院本身就在賣吃的啊!有不賣食物或禁食的電影院嗎?
上一篇推文有提到,早期電影院不能飲食(或不鼓勵),是稍晚才開始賣飲料爆米花
。也有推文認為,說看電影飲食會影響他人的是貴族心態。
有趣的是,早期的大眾音樂廳,在現場吵鬧聊天的往往都是些目的只在進場社交的貴
族,對這些貴族提出抗議的正是平民大眾,才逐漸變成現今不能在場內聊天的音樂廳。
進場的期待不同,一是為了社交,一是為了仔細聆聽資訊密度高的音樂表演;最終的
競合下,期待不被干擾那方聲浪高於另一方。
這類室內資訊密度高的音樂表演,往往都會禁止任何可能發出聲響干擾的事項;如果
是戶外本身就有大量環境音影響或者曲目資訊密度沒這麼高的音樂表演,不只主辦方不
會禁止那些事項,進場欣賞的群眾也不會太在乎周遭的聲響。
為什麼?
期待不同。
推文亦提及皇家Albert音樂廳有桌子提供飲料,雖不知是否不論曲目為歡樂慶典性質
或其他資訊密度高者皆如此處理,但相信我,只要在資訊密度高曲目的狀況下,Albert
音樂廳內有台灣人在場揉捏塑膠袋(甚至是西方人的麵包紙袋),一定會讓周遭的人極
度不爽XD
這類音樂戲劇表演往往能讓你在進場前就有所期待,知道聲響干擾的自我抑制是否需
要高度意識。
但電影院播放的電影性質多元到不可思議,不只不同電影的聲響干擾期待不同,同一
部電影在不同片段的聲響干擾期待亦不同。甚至是,跨文化的期待會不會不同?沒見識
過台灣食物塑膠袋的外國人在台灣電影院會有怎樣的期待和反應?
拉回到台灣有沒有電影院本身不賣食物或禁帶食物進場的問題。
就我所知,光點華山本身不賣食物,亦不鼓勵食物帶入場,其電影開播前提示明文得
見「請避免食物外袋(塑膠袋)發出聲響干擾他人」。非營利性質的府中15電影院,甚
至直接禁止飲食,現場只能喝水。
既然電影院可以從不能飲食到爆米花文化的養成,那因此飲食文化造成的干擾影響,
既然有人提出了,那是否也能列入新文化的競合考量?就像上篇推文說的一樣,飲食的
人有自我意識減少干擾(至少別揉袋子!),或者試著辦全面禁止飲食場次?總覺得誠
品電影院很適合作這種場次比對的試辦XD
三、能不能讓電影在開播前幾分鐘就停止進場啊?
遲到還能進場的現場表演,完全沒聽聞過;難道是電影非現場表演,所以能夠忽略觀
眾受干擾影響的情事?這點完全不能理解。
作者: rockmetalman (黃小強)   2018-08-17 10:16:00
看恐怖片被後面飲料吸完的聲音嚇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