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回眸大師:米洛斯福曼 七經典致敬 台灣史上最完整的大師

作者: qpr322 (龍魚)   2018-08-27 13:37:54
新聞網址:https://www.kff.tw/TW/news/newsDetail/2206
高雄電影節今天公布「大師致敬:導演專題」,獻上「米洛斯福曼:傳奇人生」專題。今
年甫於4月逝世的米洛斯福曼(Miloorman),執導眾多膾炙人口的影史經典,如奧斯
卡最佳影片《飛越杜鵑窩》和《阿瑪迪斯》。捷克出身的他,父母死於二戰的納粹集中營
,受共產政治與祕密警察嚴厲監控的過往,讓他的電影總在描述逃離威權的掌控,重拾自
由的歷程。1968年因捷克政變,他被迫離開家鄉捷克,赴美後米洛斯福曼帶入早期針貶風
格,發揚反主流文化,他的電影總在嬉笑中產生悲鳴,亦對威權體制做出最犀利且深沉的
諷刺。
「米洛斯福曼:傳奇人生」專題收錄七部代表作,可說是台灣史上最完整的大師全紀錄:
包含奧斯卡史上唯三部獲得指標性五項「最佳」影片、導演、男女主角與劇本之一的《飛
越杜鵑窩》,傑克尼克遜在片中首封奧斯卡影帝的神經質演出,破局而出的爆炸結局,反
抗精神病院中不合理制度暗喻社會牢籠,展現「自由意志」的影史經典之作;更將獻映榮
獲奧斯卡八大獎《阿瑪迪斯》導演版,180分的完整長度演繹音樂神童莫札特的天才驕狂
與宮廷哀愁;米洛斯福曼遺作《月亮上的男人》,根據美國家喻戶曉諧星安迪考夫曼改編
傳記電影,金凱瑞入魔演技,癲狂笑鬧羅織一代笑匠的戲劇人生;以及備受忽視,改編自
1967年百老匯同名音樂劇《毛髮》,米洛斯福曼難得一見歌舞劇電影,輕盈暢快的歌舞場
面,大膽批判軍權戰爭!
另外更收錄米洛斯福曼早期捷克新浪潮時期,榮膺盧卡諾影展首獎,視為捷克新浪潮開山
作之一的首作《黑彼得》.接連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金髮女郎之戀》、《消防員
舞會》,前者藉由對自由愛情的信任承諾,揭露道貌岸然的虛偽謊言,也拆穿荒唐行事的
決策體制、後者透過爐火純青的荒誕喜劇,映照出消防高層的貪玩享樂,傳奇隱射共產政
權的迂腐,更被官方列為永久禁片。
高雄電影節將於10/19(五)至11/4(日)於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喜滿客夢時代影城、高雄
市電影館登場。影迷引頸期盼的「電音現場:Things to Come科幻電影音樂會」,9/3(一
)中午12點30分於「愛PASS售票網」(www.ipasskhcc.tw)與全台7-11 ibon全面熱賣中,電
影音樂會單張499元的優惠票價,敬請提早購票以免向隅。相關資訊請鎖定高雄電影節官
網www.kff.tw或臉書粉絲團【高雄電影節】和LINE影迷群組【雄影LINE著走】。
「米洛斯福曼:傳奇人生」好萊塢時期:《飛越杜鵑窩》. 《阿瑪迪斯》(導演版). 《
月亮上的男人》. 《毛髮》
繼《離家出走》後,《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為米洛斯福曼
赴美後第二部執導作品,作為奧斯卡當年最大贏家,一舉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
男、女主角以及最佳改編劇本5項金獎。福曼擺脫捷克時期典型悲喜劇,專注於美式心理
,他藉由一則裝瘋賣傻躲入瘋人院的個人寓言,病人反抗精神病院中不合理制度,以醫院
空間喻作社會牢籠,巧妙運用美國當代寓言,隱喻昔日東歐共產的鐵幕政治。
傑克尼克遜在片中為逃脫牢獄生活,選擇裝瘋賣傻躲進精神病院,百無聊賴的他,不惜破
壞醫院嚴格制度,帶領病患享受乘船風光、出海捕魚,也私自結盟開派對狂歡,《飛越杜
鵑窩》讓傑克尼克遜拿下演藝生涯第一座奧斯卡影帝,奠定這位好萊塢頑童不容動搖的影
帝地位,他在片中由正常到失常的層次演出、桀傲不遜又狡獪機靈且帶有生猛直覺正義感
的笑容,令人難以忘懷,偏執又神經質的細膩詮釋更被視為影史必朝聖的表演課之一。
麥露易絲佛萊雪飾演的護士長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舉措,不時對精神病患侮辱和折磨,
和傑克尼克遜對戲的煙硝四射,影帝影后軋戲過癮,更讓「非人待遇」的精神病院有著壓
抑的不合理嚴酷生活,麥露易絲佛萊雪在片中宛如虐待狂的表現,將她送上奧斯卡影后寶
座,卻也獲選美國電影學會AFI票選的百年百大反派第五名。
《阿瑪迪斯》(導演版)
《阿瑪迪斯》(導演版)( Amadeus (Director’s Cut)注目被譽為「音樂神童」的天才莫
札特,他36年的短暫青春,風光背後隱藏不為人知的悲淒故事,180分的完整長度演繹音
樂神童莫札特的天才驕狂與宮廷哀愁;《阿瑪迪斯》電影作為米洛斯福曼奧斯卡擒金最多
紀錄之作品,1985年抱走奧斯卡8大獎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服裝設計、最
佳藝術指導,當年更入圍6項金球獎,成就輝煌。
米洛斯福曼由將莫札特當作終身對手的樂師薩里耶利視角開展,透過他在臨終前告解的倒
敘手法,呈現莫扎特褪去「音樂神童」的稱號下,充滿孩子氣甚至有點粗野的個性,華麗
炫目展示莫扎特遊走於天真與瘋狂、揮霍成性,音樂才華逼人但個性傲慢輕浮的衝突火花
。值得一提的是,飾演薩里耶利的莫瑞亞伯拉罕以深沉並兼備層次的演技勝出,擊敗了飾
演莫札特的湯姆赫爾斯,奪下奧斯卡男主角小金人。
米洛斯福曼一反電影配樂以特定樂曲作為主題襯樂,《阿瑪迪斯》以一首接一首、連貫不
絕之樂曲為劇情賦予生命。《阿瑪迪斯》片中融合高達54段莫札特創作樂曲,堪稱史上最
經典的音樂電影之一。而米洛斯福曼深厚的改編技巧與別具匠心的音樂使用也令後人傳唱

《月亮上的男人》
根據美國家喻戶曉諧星安迪考夫曼改編的《月亮上的男人》(Man on the Moon),米洛斯
福曼再以一代笑匠的戲劇人生,展現他善用的反叛角色,轉化為追求形式上無比自由、勇
於突破「現實框架」的狂放不羈。追求喜劇效果到極致的考夫曼,他瘋癲的表演方式,一
次次用惡作劇和謊言大鬧電視圈激怒觀眾,讓他成為反骨先驅,開拓喜劇的另類視野。直
至他訴說罹癌的事實,卻再也沒有人願意相信,而他也用葬禮說完人生最後一則笑話。
在《月亮上的男人》裡證明自己擁有實力派演技的金凱瑞,和安迪考夫曼有著相同的崛起
軌跡,他生動刻劃這位傳奇喜劇演員的舉止,維妙維肖演出他的天才與癲狂。在拍攝《月
亮上的男人》中,金凱瑞入戲程度可謂走火入魔,他要求片場所有人員都稱呼他安迪,甚
至一度跟劇組中飾演安迪對手的角色大吵一架。金凱瑞全然詮釋了安迪那份藝術家的自私
,也演繹了安迪內心深感挫敗掙扎的一面。鏡頭外的金凱瑞近年卻飽受憂鬱症所纏,銀幕
裡外兩種人生,有著互通一氣的意外巧合。
《毛髮》
改編自1967年百老匯同名音樂劇,米洛斯福曼難得一見歌舞劇電影《毛髮》(Hair),以長
髮作為嬉皮文化的不妥協象徵,抗衡政府軍權並高喊反戰口號的歌舞青春。電影藉由愛國
青年與嬉皮士價值觀的衝撞與互換.讓嬉皮柔情化為一部充滿迷幻與音樂的反戰寓言,片
中米洛斯福曼大量運用歌舞表現,輕盈暢快的表象之下,大膽批判軍權戰爭。當年亦獲美
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電影提名。
「米洛斯福曼:傳奇人生」早期捷克新浪潮時期:《黑彼德》(數位修復版). 《金髮女
郎之戀》. 《消防員舞會》
米洛斯福曼一鳴驚人長片首作《黑彼得》(Black Peter),不僅榮膺盧卡諾影展首獎,更
被視為捷克新浪潮開山作之一,電影以父親的質問叨念,同時呈現男孩成長的迷茫無奈,
暗喻共產社會的監視控制,《黑彼得》採非職業演員和即興對話,於街頭手持攝影,呈現
一則輕鬆幽默的諷刺寓言。故事講述在超商擔任暑期實習生的16歲少年彼德,首日上工就
撞見偷竊卻不敢指認,反而只想和池畔的女孩調情,嘮叨老爸和老闆讓人生難以過關。米
洛斯福曼在《黑彼得》添加舞會橋段、喜劇的趣味實驗,更捕捉到人物間的微妙互動,從
而奠基日後大師印記。
《金髮女郎之戀》
米洛斯福曼開啟國際知名度的《金髮女郎之戀》(Loves of a Blonde),第二部長片即榮
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藉由對自由愛情的信任承諾,揭露道貌岸然的虛偽謊言,也拆
穿荒唐行事的決策體制。米洛斯福曼運用苦樂參半的悲喜劇,藉由小鎮少女參與夥同軍隊
主辦的大型聯誼晚會,獵不得如意郎君,還卻換來家人們的冷嘲熱諷,與曾經的愛人劃清
界線的冷漠無情。電影在青春期的浪漫渴望,和微妙的社會諷刺間,悲涼寫成一首無奈的
愛情散文詩。《金髮女郎之戀》時期,苦樂參半的悲喜劇漸形塑成米洛斯福曼的電影標誌
,電影在悲慘和感動的情緒交織,拉出國與民、城市與鄉村間的理解差距。
《消防員舞會》
《消防員舞會》(The Firemen's Ball)作為米洛斯福曼離開捷克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傳奇
荒誕隱射共產政權的迂腐,更因反諷共產主義的政治寓言,被官方列為永久禁片。電影裡
用消防員為慶賀局長大壽而舉辦盛大舞會,隨著舞會節奏荒腔走板,酒酣耳熱之餘,醉酒
的消防員們只得放任起火的房子燒個精光。米洛斯福曼用爐火純青的荒誕喜劇,映照出消
防高層的貪玩享樂,與掌權者的昏庸無能;藉小鎮故事擴大諷刺捷克共產黨政權的迂腐,
不僅揭示人性愚蠢,也批判威權的遲鈍與傲慢,形成一則因個人失敗,即可決定他人命運
的社會寓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