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代的觀眾要的是「抵抗社會,藉以顯示
主角的批判與機智。」所以有人認為小琳的
自首是爛尾,主角抵抗社會的事業未竟,這
讓作弊過程本身顯得胡鬧。
模犯生的劇情不如角色的原因也在此,在主
軸上顯得頭重腳輕。儘管在印製鉛筆和摩托
車隊的調度場面創意十足,給觀眾對作弊「
事業」的驚豔之感,卻撐不起角色設定的重
中之重:作弊如何帶來最大的幸福。
其實泰國文化對真愛和幸福的理解是非常深
厚的,傳統上,佛教認為的幸福,是心靈上
的解脫,但模犯生在這部分的著墨確實潦草
了些。不同於歐美的改造社會那般激烈,也
不似東亞和南亞社會那般注重階級,君臣、
父子、男女、老幼、之類的。小琳最終自首
其實便是在兌現泰國人心目中的幸福觀。
與其說這是爛尾,不如說一部青少年作弊電
影,能觸碰到追尋幸福的反思,足見GDH製
作公司的企圖心。模犯生已經開始在好萊塢
的邏輯中,嘗試與泰國佛教真愛觀展開對話
,期待台灣電影早日能在世界各國找到自己
的文化價值。
(完整圖文版)
https://lifeissomethingonduty.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html?view=flip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