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與神同行2 -昭然若揭或未竟之業?(上)

作者: lafu (Old habits die hard)   2018-09-04 16:53:14
~*-*~*-*~*-*~*-*~*-*~*-*~*-*~*-*~*-*~*-*~*-*~*-*~
1.影片名稱 : 與神同行2-最終審判
2.觀影時間 : 2018/8/21
3.觀影地點 : 喜滿客京華城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今年年初看著第一集板上一片好雷,幾個影評哭倒,自己老婆特休一個人去看,
也說攤在椅子上把面紙用完,讓我不禁好奇去戲院報到。(本來韓片都只想等MOD)
結果看完,一滴淚也沒留下,但仍讚嘆是部有誠意,也不覺得浪費錢的片。
不過那時候興沖沖回來看著大家的影評和心得,卻不免覺得疑惑.....
「怎麼提到轉型正義的人,少之又少...」
「難道是我太敏感了嗎?」
「這明明和<我是計程車司機>、<1987>一樣,是碰觸轉型正義的社會議題片呀!」
結果過了幾個月,續集上映了,這次倒換成老婆興趣缺缺說要等MOD,只好一個人
又坐到戲院報到,看完以後,換我癱在椅子上,手握拳頭,全身顫抖....
「果然和我想得沒錯!真的是在講轉型正義呀!」
結果我面帶微笑的轉頭,只剩下打掃的工讀生露出疑惑的臉看著我。
一樣地回到電腦前打開網頁來搜尋大家的心得,結果只看到滿滿負雷,還是沒人提
到轉型正義。難道是因為這四個字在台灣被弄臭了嗎?
韓國和台灣一樣,是一個從威權體制轉型民主體制的國家。在民主發展的進程上,
有許多相似之處。無論是之前<我是計程車司機>、<1987>兩部正面對決又票房極
佳的電影,還是更之前像<正義辯護人>、<華麗的假期>等電影,台灣影人和觀眾
大嘆「韓國能...台灣為何不能?」的同時,沒有人去思考過,難道韓國觀眾真的
都能抱著自我檢討和大破大立的心態,來看待這些「政治正確」的電影?
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朴槿惠在2012年的大選當中,還可以有5成的得票率;文在寅在2017年的大選中
因為對手陣營的分裂,也才以4成得票率獲選總統。易言之,從政黨的支持度來
看,韓國的政治意識形態並不是一夜之間就趨於自由,脫離保守的。退一萬步說,
韓國藝文界再怎樣喊著轉型正義,用各種明示暗示的作品表現,票房怎樣亮眼,
社會上還是有他們的「9.2」存在:一群在威權時期黨國結構下得到庇蔭的人。
在我看來,<與神同行>這兩集就是在提醒韓國人:
該思考轉型正義真正的「目的」了。
和其他討論轉型正義片子不同,有明顯的反派,這兩部片子你無法找到真正的反派。
於是第一集的金自鴻(車太鉉),生前明明是個老好人,死後也拿到了善人卡,卻還是
得歷經各層地獄的審判。這種脫胎於中國化佛教,地獄審判的因果輪迴觀念,卻進化
成了另一個新的概念,也是我認為第一集最重要的概念:
「功過並陳」並且「功過不互抵」。
這個和漫畫版其實小有出入,漫畫版其實還可以看得出有一點,善事做多了可以抵
銷惡事的效果,但電影版卻有意無意的省略。(是的,我為此回去看了漫畫版)
這概念不僅建構了整個<與神同行>電影宇宙世界觀,後面要談論的東西也才能建立
在此基礎上。你可能會問,這有甚麼了不起的嗎?
你可以稍微把鏡頭拉回台灣,看看這幾天的新聞,無論是想要評斷活人,還是要評
斷死人,底下護航腦粉一下子某前總統「功大於過」,一下子現任市長「功不抵
過」,或者軍人只要有出來救災,大老闆只要有捐錢,檢討和質疑都是惡意的!
我們的潛意識已經不知不覺被植入「功過可互抵」,無論是東西方宗教還是所謂
「功利主義」的體現,只要討論事情,很容易就會落入這樣的迴圈。但第一集,
無論用了多少親情和淚水作包裝,它還是緊扣著一點:
「功就是功,過就是過,過錯造成的傷害,不會因為你做了多少功而消失。」
所以我們必須不斷用「業鏡」來回溯,這些過錯造成時的初心到底是惡的還是善的。
它必須是善的,才能被赦免。又或者是它並沒有造成別人負面的影響。
所以第二集的功用,就是要來討論所謂的「過」。
作者: baekhyunbias (阿寧呀)   2018-09-05 08:28:00
推 不同的評論角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