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影片名稱 : 判決
2.觀影時間 : 9/28
3.觀影地點 : 誠品電影院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痞客邦圖文版:http://loory.pixnet.net/blog/post/241964231
~*-*~*-*~*-*~*-*~*-*~*-*~*-*~*-*~*-*~*-*~*-*~*-*~
《判決》是一部英國劇情電影,由李察·埃爾執導,艾瑪·湯普遜、史丹利·圖奇與菲昂
·懷海德主演,故事改編自伊恩·麥克伊旺的同名小說,講述英國倫敦高等法院的法官菲
歐娜,平時以簡單明確的審判在法庭上獲得極高的地位,然而在某天接到一起棘手的案件
,一位年輕男孩亞當因為白血病住進病房治療,不過他與父母卻因為宗教原因而不接受醫
院的輸血,面對此類難題,菲歐娜對於判決正當性的內心掙扎也就此展開。
繼2007年《贖罪》後,今年可能是伊恩·麥克伊旺在電影界最豐富的一年,三部小說改編
電影《記憶中的擁抱》、《愛,留在海灘那一天》與《判決》先後在台灣上映。就我對伊
恩作品的認識,雖然《贖罪》有牽扯到戰爭層面,但一直以來他的故事格局都不算太大,
擅長以零星角色出發,從看似簡單的題材切入角色內心深度描寫,並始終圍繞在他們對兩
難問題的抉擇與之後所導致的結果。
《判決》劇情便是聚焦在一位法官女強人身上,在電影前段就用幾場法庭戲完整說明她的
性格,不論是連體嬰分離、兒女監護權,或是夫妻婚姻關係的判決,皆顯示出她在工作上
明辨是非、以清晰的思考邏輯與快節奏說話方式,帶給案件從雲霧中逐直接明朗的高強審
判實力。不過雖然他以解決家庭案件聞名,但回到家後,菲歐娜卻有自己無法也解決的問
題,由於忙於案件的事前準備與審理,以致於忽略平常跟丈夫的關係而面臨他外遇的婚姻
危機。
不過就算如此,菲歐娜依然以工作為重,轉而面對另一起男孩亞當不接受醫院輸血,使醫
院不得不求助於司法的裁決。《判決》片中有不少篇幅在討論宗教對人想法的束縛,像是
連體嬰案的父母因為天主教不得殺生的思想,而情願放棄另一個本該活下去的生命,藉此
證明自己遵從神的旨意;或者是亞當從小在父母宗教的耳濡目染之下,確信輸血這種把自
己血液和其他人混和是汙衊上帝的贈禮,因此選擇放棄之後能夠大放異彩的人生,為了教
義邁向死亡的行為,都與象徵公平公正的法庭展開一場道德的碰撞。
但也因為《判決》片頭建立的菲歐娜的性格,就算過去判決案例皆指向醫院那方,她還是
親自到醫院探訪亞當,她在那看到一位男孩堅定的選擇,但也兩人對談與吉他奏出的音樂
中聽見他不願放棄的生命力,因此以教會規範不該違背一個人的幸福、限制其未來的發展
為由,判定醫院方勝訴。
然而就我來看,教會與亞當父母這種看似荒謬的舉動,確實在現實社會都是存在,背後更
再次牽扯到「人們期望從宗教獲得什麼」的探討,相信各種宗教的出發點都是良善,但其
中某些善意的條款卻可能無意間造成之後更多的矛盾,就如同片中提到,幾百年前的思想
又怎麼能套用在現今社會的複雜情況。因此亞當在輸血時看到窗外父母流著喜極而泣的眼
淚,除了確信人們某種程度上被迫服從於背離基本價值觀的思想,同時也對自己從小就深
信不疑的宗教感到厭惡。
菲歐娜大概也沒想到自己多年來解決各種千奇百怪的案件,卻會被一位男孩給深深影響。
在新堡前兩人的那一吻看似有些突兀,但對於膝下無子的菲歐娜跟剛剛失去父母、失去人
生最大目標,轉而追尋給予自己生命救贖法官的亞當來說,卻是再真實不過。但是菲歐娜
因為法官身分,只能把亞當視為自己過去的案件之一,忍痛拒絕她的請求。所以經過在片
頭病房隨著亞當的琴聲而唱出優美的詩篇,菲歐娜片尾在聽到亞當病危通知後音樂會的脫
稿演出、在亞當病床前,或者淋著雨回家後與丈夫傑克的對談,她終於能蛻下眾人面前的
法官外衣,不再受限於自己必須為人主持公道的身分,釋放她長久以來壓抑的真實情感。
不過話說回來,菲歐娜的判決雖然在當時保住了亞當的性命,但後續處理方式卻使得亞當
在丟棄信仰之後,再次被菲歐娜所拒絕,因而失去所有人生意義,最終還是走向與開頭相
同的道路。這不禁讓我思考,如果亞當的結局都是死亡,那是不是在最初就讓他與自己父
母,並懷抱自己相信的信仰離開,會比最後的一無所有還更加合適?對亞當的案件來說,
菲歐娜遵從法律所造成的結果,是否比判定醫院必須遵照個人自主意識不進行輸血來得更
加正確?而法庭上判決必須完全合乎法條,或者能額外加入些法官道德標準,那這兩者的
平衡又該如何去界定?大概正是《判決》最後丟回給觀眾的問題。
整體而言,《判決》在演員與故事方面都有著絕佳的表現,艾瑪·湯普遜與菲昂·懷海德
的互動有大量火花,相比之下,與先生故事線就稍嫌薄弱,雖然同樣都有對立與衝突,但
以重要性來看就比較像是襯托主線劇情的綠葉。另外劇本不光有張力十足、充滿正反方意
見對峙的法庭戲,其他在描述角色內心矛盾時又顯得極為內斂,以公正的法官角色其審判
時身分與私人道德、「理性」與「感性」面的掙扎,帶出一時的選擇能導致最終結果多大
的轉變,其中議題的眾多面相,相信都能在觀影後引發我們對法庭裁決與人性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