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作者: linda831108 (sylvie_linda)   2018-10-29 07:50:10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2.觀影時間 : 10.28
3.觀影地點 : 倫敦東亞電影節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第一次在倫敦看全英文字幕的中文電影四小時沒去廁所任務達成
蠻好玩的,劇中說上海話時,完全聽不懂還得靠英文字幕,英文字幕有些翻的不錯,還有押韻的,但有些就比較不到位,畢竟語言之間的距離還是有,尤其是看髒話翻譯還蠻好玩的,各種奇妙的翻譯方法。
因為四個小時資訊量太大了,跟第一次看楊德昌的感覺很像,這部電影用青少年的關係中的不安與躁動,完整與台灣國民政府遷台,本省外省白色恐怖的歷史互相呼應串連,最後也帶出感情中的依戀與不成熟的關係,導演最後選擇用死亡的概念說完故事,在貓王平靜柔和的歌聲下,藏著衝突與矛盾,躁動與不安,the bright summer day之下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平靜,這個以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不只帶出台灣50年代的歷史,更進一步的以楊德昌風格的手術刀,真實卻殘酷的解剖人情,痛但極為佩服。
除劇情外,場面演員調度與畫面更是一絕,其中一場在中山堂中唱國歌大家立正靜止,但老大卻持續移動的畫面,簡直令人震懾。攝影也採用大量門框與內外角度的拍攝,跟楊德昌在多部電影喜愛採用窗戶反射的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好似導演就站在這些框框外觀察著人們,以一個神的高度,在看我們這些平凡人,也或許就是他的電影在二三十年後的現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原因。
看完電影後,又補了一些楊導的訪談,尤其是去年桃園電影節對楊德昌做的一系列回顧,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在對楊導的各種不人道行為吐槽,但看到牯嶺街中,至今還有一半以上的演員工作人員,還在為電影努力著,就知道他對他們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導演雖然過世的早,但有機會可以在這個時刻碰到您,就足夠了。今天現場也大多是中國與台灣的年輕影迷,雖然大家不時跑廁所,但沒看到什麼人拿手機在滑,最後的掌聲,也代表著這些影迷的崇拜與喜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