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ushing (乂煞氣ㄉ雞母蟲妹妹乂)》之銘言:
: 超級存在主義的一部電影!
: 談到死亡、自我覺察、無意義等命題。
: 我認為整個電影都在回答一件事「人為何而活?」以及「我是誰?」這兩個命題。
: 想分享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幾個部分(以下有雷)
: .
: .
: .
: .
: .
: .
: .
: .
: 主角從一開始認為:人活著就是該享樂,因此選擇縮小,為的就是能在漂亮的籠子裡享受
: 更多榮華富貴。
: 這讓我想到了Fight club中所說的「以往人們靠著黃色書刊自慰,現代人則是靠著傢俱型
: 錄。」
: 在現代中,確實有許多人以車子房子來量化自己的價值,我們工作、睡覺、存錢、吃飯,
: 活著似乎只為了可以買得起一台在同學會可以炫耀的進口車、或是賺更多錢買更貴更豪華
: 的浴缸拍照打卡。
: 而在男主角遇見玉蘭之後,他發現玉蘭選擇以他從前不了解的方式活著—她明明可以選擇
: 更輕鬆的方式生活,卻選擇為身邊的人付出,連自己的腿出了問題也不太在意。
: 一直到最後,男主角決心通往地窖時,玉蘭還是心中掛念著他的朋友們。
: 而在這邊讓我很感動的是,主角因此而產生了「我是誰?我為何而活?」的焦慮,他問杜
: 森、玉蘭,如果他此刻不走進隧道,那他是誰?他為什麼要活著?為什麼此刻在這裡?
: 而在存在主義治療中,所提到的「存在先於本質」指涉的就是「我們的存在本身是無意義
: 的,我們是毫無選擇地被拋擲到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透過對生活的投入、體驗、以及自
: 我覺察來找到/賦予自己人生意義。」
: 另一方面,存在主義中也大量地探討「死亡」,唯有我們意識到死亡的存在,意識到我們
: 有一天終將化為灰燼,我們才會去賦予這段生命意義。
: 存在主義大師Yalom《成為我自己》這本書中,提到他的一位團體治療的病人曾說「真可
: 惜,居然要等到今天,等到自己的身體被癌症搞得千千瘡百孔才知道如何生活。」
: 就如同作者赤裸裸地面臨了死亡,才深刻地去反思自己的生命應該如何創造。
: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創作者、創作、選擇自己的人生,勢必會和主角一樣產生諾大的焦
: 慮,許多人因而選擇相信權威或服從主流,人們說有車有房才是成功人士、沒三十還沒嫁
: 就是剩女,因此照著眾人的期待而活著,甚至從來不去追尋自己所認同的生命價值,不去
: 質疑過自己到底想要怎麼樣的生活。
: 這樣活著,不覺得有些可惜嗎?
: 本來是抱著看輕鬆小品的心情去看,沒想到這部電影談到這麼多東西,真的很喜歡這部片
: ,可惜版上大多負雷,希望可以有更多人看到這部片~~
: 最後,我想編劇或導演對於「人活著的意義為何」的看法,或許就是「與其他人們產生羈
: 絆」這樣的解答吧。
: 套句佛洛伊德的話:愛與工作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愛著身邊的家人朋友、並且認真投入自己所認同的工作(照顧朋友、
: 分送食物、或是職能治療師),我想我們不需要縮小,也能擁有很完整的人生。
可能是我接受過心理治療所以我也很喜歡這部片
也很贊同原Po的心得與觀點
另外,我覺得這部片在版上有許多負雷是因為結局大家看不懂
或覺得太突兀而給負評
我想接著原Po的觀點補充一下結局的心得
主角在認識了發明縮小手術的博士後
聽到他們在挪威區的地底計劃
深深感覺到自己也背負這人類存活的偉大責任
想要一同前往地底
主角進入了長長的隧道感受到孤獨(死亡背後的真義,永遠的孤獨)
在跟旁邊陌生人交談後他才真正的發現
他所掛念的是貧民窟中那些需要他幫助的人
所以他回來不是為了玉蘭(在入洞前他就想過玉蘭,他選擇入洞)
而是他身邊的人
如同玉蘭在飛機上跟主角說的:
你能感受到我從電視盒(面對死亡的經驗)出來後才發現掛念的身邊的人
最後一幕主角拿了飯盒交給廣場的老人
親眼看著他開始吃飯
「助人為快樂之本」
「施比受有褔」
直到他在洞裡感受到即將與世界隔離的孤獨後
他才發現自己想要幫助人們
所以他想當醫生、想幫玉蘭修理義肢
面對鄰居嘲笑的眼神後仍要跟玉蘭在一起
(即使玉蘭從客戶裡拿食物、斷隻腳走路很可笑,讓他感到不堪)
主角終於找到了自我
即便是面對即將到來的滅亡
電影的寓意很深
我想可能因為我有焦慮症,曾經不斷追逐成就,不斷跟社會主流價值不同而否定自己
沒有自信等關係
所以覺得這部追求自我的電影很好看
什麼環保議題、搞笑噱頭都是假的
找尋、追求、肯定自我才是本電影的主軸
以上
好雷,建議觀看
尤其是保羅跟博士握手感到自豪、覺得去地底很偉大這個歷程很值得看
「你。。。。。真的知道你要的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