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形容王兵的紀錄電影"死靈魂"?它毋庸置疑是我今年為止看過最有社會良心與勇氣
的一部作品,卻也是我看過最不像電影的紀錄電影之一。我觀察到自己走出戲院時觀眾至
少已經比原先少了五分之一。它那八個小時的片長是生理考驗,它的形式則是徹底的精神
考驗。
我對上個世紀的夾邊溝慘案的背景(全國大飢荒與中國的右派勞改)並不是全無認識,但王
兵在這部作品中使用的處理方式顛覆了我對傷痕文學或電影的印象。死靈魂的影像形式
簡而言之就是幾乎沒有形式,彷彿回到了電影在19世紀誕生之初那樣,於紀錄日常與重述
日常之間沒有明顯的分隔。它的紀錄性質來自於電影那二十幾位受害者、受害家屬的採訪
,而王兵的影像力量則來自於它毫無調度可言。王兵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把一個個幾乎不
加剪輯的採訪畫面做簡單的時間排序,而受害者要做的就是「說」,把他們當年受過的苦
難通通一股腦說出來,如此一路進行了八個鐘頭;剪輯在這裡唯一的目的彷彿只是為了
縮短單一受訪者的一長段話與話之間的間隔,好讓傾吐更加完整。這中間穿插著的王兵
帶著攝影機重返明水現場拍攝到的畫面都乾扁到令人錯愕,一點都不美、鏡頭會像是出了
不專業的技術錯誤一樣微微晃動,拍攝也像是毫無重點,彷彿王兵只是拿著攝影機在明水
的那片荒土上毫無目的的走來走去。
可是,那片荒土的地上滿是真實的死人白骨。就這麼出現在觀眾的眼前。
為什麼說它缺乏調度反而更顯力量?因為王兵顯然相信受害者的言語與歷史的殘骸是力量
的源頭;死靈魂伶仃見骨的影像,正因為伶仃見骨,導演與當事人的一腔熱血也才能直透
瘦皮而在觀眾的雙目下搏動。整個八小時就是這樣一個招魂儀式,讓受害者一位接著一位
真誠的說,證明當年的慘案的真切存在;也因為王兵花了十二年拍這部電影,許多年老的
受害者根本無法活到電影完成,於是針對活著的人,王兵讓他們說個夠,這中間已經死了
的,王兵也就記錄他們的死亡。王兵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如果他不拍,這些都是會被社會
與歷史遺忘之人;十二年的跨度讓這部電影既在招魂又在安魂,已死之人需要安息,而準
備走入死亡的生者則需要放下。
不知道是不是王兵的目的,在經過電影超過八小時的洗禮之後,其實我已經沒有辦法準確
再記得電影中任何一個受訪者的名字,而所有受害者的經歷與容貌也被打散、重組,最後
糊成了一段歷史的馬賽克。這可能才是死靈魂最讓人難受與震驚的地方;王兵枯燥的影像
紀錄烙印那些歷史記憶的方式不是透過精準,而是給你難以磨滅的印象。你會記得明水的
白骨,然後有著人們曾在這裡餓死、累死、劫後餘生、被剝奪尊嚴...諸如此類的印象,
這樣的印象是由生還者口語交代給你,而你卻不可能明確分辨他們任何一個人,彷彿他們
注定要成為歷史的野鬼。
───
後記:
然後在走出電影院時我打開手機看到Line上朋友跟我說張藝謀拿了最佳導演。fuck。
王兵的這部電影已經成為繼萬瑪才旦的撞死了一隻羊之後今年中國電影最讓我有記憶點
的影像作品。賈樟柯的江湖兒女、董越的暴雪將至還有文牧野的藥神或許接著了地氣,
但王兵的死靈魂是真正的良心與勇氣之作。如果我沒理解錯誤,王兵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要
讓這部作品進行商業放映的意思,它就是一個王兵覺得需要存在的影像紀錄;我希望金馬
之後還會有其他影展讓觀眾看到它,它不該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