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文防雷資訊頁
~*-*~*-*~*-*~*-*~*-*~*-*~*-*~*-*~*-*~*-*~*-*~*-*~
一頁一頁在mod上搜尋想看的電影時,先是片名吸引了我。點入簡介,裡面赫然出現"毁容
"兩字。「看這部好嗎?」我問一起看的女友。
電影是從"事情"還沒發生前開始講述的。事情還沒發生前,主角亞契過的好不快活,快活
到電影外的我也忍不住為他的生活開心。
他何以這麽快活,我也不知。但他似乎很愛笑,笑起來眼睛瞇瞇的,眼睛也會笑。家庭聚
會、與朋友狎近、與女友談愛、與狗玩,眼睛醚醚笑著——愛笑的眼睛有一頭狂野的搖滾
樂手長髮。
長髮搖滾樂手的工作是造銅像的工人。耶穌銅像。說到工作,這是題外話——我時常覺得
工作在電影這個形式中,被提及時,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好像只是一種"證明",表示:
欸,你看,電影裡的人有在工作哦~。
不過也可想而知,就是為了逃離乏味的工作,人才看電影的啊。說回來,這部電影的轉折
就發生在工作中,是「工安事件」。亞契在用砂輪機。此時,他的砂輪片好像被磨光了,
他停下來,但天曉得他為什麼一直後退,他忘了他在鷹架上而不是平地了嗎?而此時鷹架
可是已架到耶穌至少半身以上的高度啊——他掉進"耶穌"裡。
他沒有死,只是毁容。幸而不幸,他的人生至此由A面換成B面。不好意思,我按個pause
。我有個問題:為什麼跌入好幾樓高的耶穌銅像內裡,不是斷手斷腳或頭破血流,而是"
毁容"?還是說這是上帝的考驗,名之為"面"——我不斷你的手腳,我奪你的面——電影
的波蘭原名是"twarz",就是面。(有人跟我一樣有這個疑問嗎?)
B面人生,B面的人生。我覺得台灣的片名譯名,總是繹的極好——以卡帶這個已被歷史不
用的聲音儲存裝置,讀取時必須"翻面"的動作為喻——比如大陸譯:"面目",很是沉重,
只差"全非"不說;而香港譯:"假面人生",也不如臺灣有妙趣。
當我聽著這首波蘭小曲的B面時,總覺得亞契的反應很奇特,有些缺乏悲傷。亞契這時已
剪去一頭長髮了,換成清爽造型的短髮。而他的臉上除了縫補的痕跡,不知為何"很腫",
特別是右臉。他右眼失明;拿去假牙,口腔縮塌如井。
A面的人生,屬於自己;B面的人生,已是"別人"。亞契還是亞契,還是樂觀開朗、愛搞笑
的亞契;甚至還會對鏡自導自演,尋自己開心;唯一的一次是,她那外貿協會的女友,避
而不見,讓他痛哭傷心,要不然,他可說始終如一。我在想,這個亞契的"不變",會不會
正是導演的目的,要讓我們看看其他周遭的人的"變"。
面癱的亞契,與其他周遭的人對比。一開始只是那毫不掩飾,嫌惡的眼神,漸漸地,不意
外,蜚短流長開始了...我想到哪裡都是一樣吧,都是人心。而,其中,最惡毒的,還真
是婦人心!一則是女友的媽媽稱他是怪物 ;另一個更慘,是自己的媽媽,他媽媽不知哪
跟筋沒裝好,竟說那張臉是因為被鬼附身。而電影還真的在後來,出現一段驅魔!
話說,亞契那真的才"如母"的長姐,處處幫忙他,帶他看醫生、找工作、申請補助、去未
婚妻家討公道,以至失戀時殘忍直接的責駡其實是愛他。電影也不是都是婦人惡毒啦…。
亞契的姐夫,在告解室裡心胸狹隘的嘴臉;在爺爺死後,如鬧劇般直接在葬禮上掄拳為爭
產。嘴臉更猙獰!
電影多少有要針砭宗教吧,驅魔那段另我覺得蒙眛、迂腐;不過比起驅魔,另人感到腐爛
,甚至發噱的,或許當屬小鎮那個讓人告解的神父吧;當他在聽取亞契那很會跳舞又"處
處"豪放的女友告解時,忽然似乎畫錯重點地,往細節追索去。
關於面的話有哪些?我馬上想到的是:愛面子、知人知面不知心。而,一張臉對人的影響
到底有多大?我不禁想,如果我像亞契一樣也毁容了,我大概不會像他一樣樂觀吧!但反
面想,如果我的臉變成金城武的臉,我會怎樣呢?我想,依我好大喜功的性格,我的心應
該馬上張狂、驕傲起來吧。我還是我嗎?
這部電影,片長91分鐘,不長。看電影時,因為不在電影院,我好幾次大喊:波蘭真是好
漂亮!電影裡波蘭的景色真的好漂亮,讓人想親眼瞧瞧。
另外這部電影,給人一種夢的質感,我不曉得它怎麽辦到的。可能是電影色調,也可能是
在場景中常出現的那斜射入屋的光線,或者那很難不讓人起疑的,刻意模糊的鏡頭邊緣;
但我覺得,更多的是導演的手法;是導演說故事的方式。他常用固定鏡頭。
電影裡常回返一個公車站場景。公車站後頭是濃綠的森林,鏡頭架的離公車站有段距離,
但正對著公車站。畫面幾乎對稱,只不過公車來了又走。就在接近片尾時,公車站場景又
出現了,這時女友說:「你看,好像模型喔!」我看了一下,像發現什麼,開心的說:「
對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