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嬰魂不散 The Hole in the Ground
2.觀影時間 : 2/24
3.觀影地點 : 喜樂時代南港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上週的鬼片《嬰魂不散》,看它格局這麼小又是歐洲多國聯合製作、女主獨具魅力但沒名氣又不是恐怖片型的經典尖叫美女,本來我還以為是暗光鳥愛選的那種午夜小片,沒想到竟在全台上了好幾十廳!此片談母子關係,有許多懸疑緊張與毛骨悚然、有民俗有鄉野有神秘的自然、倒很少恐怖驚嚇也沒半點血腥。它的鬼怪情節似乎並沒講很完整、而留了些空白任君想像,也在我個人腦中留下些很現世的心得。
以下文章先談我想到的相關現世人情、再談回電影劇情,有許多腦補與引伸,都只是我個人的解讀與聯想,且請版友們輕鬆看看、不吝指正、交換意見。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The_Hole_In_the_Ground-877873000-large.jpg
以鬼喻人,愛爾蘭風
看有神怪元素的恐怖片,我一直很喜歡看它比喻的人間現象、提點的道德人情、以及其連結的民俗傳說,這部愛爾蘭恐怖片《嬰魂不散》就綜合了這一切!它的主角是一對單親母子、要談的恐怕是這對母子和樂表象下的衝突糾結;而它要在這人情中比喻的現象是什麼?也許要從兩個民俗典故看起。
杳無人跡的密林裡有個不斷下陷吸食一切的大洞,這有沒有愛爾蘭民間傳說我不知道,但片中小學合唱團的愛爾蘭民謠表演給了暗示:這首是 "The Rattlin' Bog" 「琳瑯滿目的沼澤」,歌詞一層層疊加、從大樹到枝幹到鳥獸乃至羽毛蟲虫什麼都可以丟進來,畢竟 "bog"這字甚至有「糞坑」之意,什麼不想看見的丟來這裡沉下去、眼不見為淨就對了。那麼,一個單親媽媽走進她的心底密林看見這麼個大坑,會想丟掉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gmAwoqr4E
片尾另一首愛爾蘭民謠,是 "Weile weile waile"「哎唷哎唷喂呀」,竟是一首殺嬰歌曲 XD 先談一個女人殺了小孩埋了起來、原始版本再唱小孩冤魂回頭糾纏上母親、新版則唱兩位警察一個探員找上門來扭送法辦。一個大洞兩首民謠連在一起,難道本片是個「媽媽殺小孩」的故事?或至少,媽媽想要丟進大洞眼不見為淨的,是她的小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u2A42izo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8H786qBDE
心裡的洞,要埋什麼?
不知有孩子的觀眾,有多少人帶孩子帶到筋疲力盡毫無希望時曾想著「孩子沒生就好了」、「消失就好了」或「塞回肚裡就好了」?我先承認我們家兩人都常常想、甚至一度天天想 XD 還好一次次低潮難關終究都耐心度過了,還不至於走上前現代父母如《糖果屋》那種把孩子送進密林的老路。
不過到當代,也是有似曾相識但比較心安理得的情境:當孩子很皮很不聽話、或很不上道不受教時,我們當爸媽的循循善誘毫無效果終於厲聲一吼或祭出懲戒警告時,孩子立馬皮繃緊緊乖乖聽話,大人倒可享得一時三刻的清閒、暫時感受不到孩子那頭角崢嶸的存在。
是否,大人的規訓壓力,其實也有機會讓本來自主意識強烈如芒刺在背的孩子自動「消失」呢?也許並不是消失了、而是在新的生存策略駕馭下換了一個人、對爸媽畢恭畢敬表現良好令爸媽欣慰點點頭、但其實他的自我正被壓抑在心底沈睡中?會不會,大人給予的期待和壓力、甚或是極端一點的紀律與管教,也可以有效地把一個皮小孩給「消失」、「替換」成一個乖小孩?
不只小孩,這種在高壓下「一夕間變了個人」的情況在很多場合也都有,譬如職場菜鳥碰釘子一陣子後某天突然開竅油滑起來、譬如學校邊緣人不適應一陣子後有天突然跟大家麻吉麻吉起來;在我家,記得五歲前我媽被婆婆欺負每天以淚洗面、五歲某天突然變了個人玩世不恭起來,從此再也沒有真心話只有鞠躬作揖打哈哈、至今幾十年了竟從此沒再變回來。(話說回來,我媽有沒有覺得我哪天突然變了個人呢?這我也說不上來... )
https://imgur.com/gVFyKAr
母親的犧牲,親情的補償
總之,親情的理想是美好的、但親情的實務往往是苦澀的。我們就看此片一個強打精神帶著孩子誓言出走展開新生的媽,儘管一開始上路時又去玩樂園又吃棉花糖、彷彿我們母子倆每一天都會過很好,但其實千瘡百孔,甚至漂亮的表象下實質關係恐怕有其扭曲,就像開場哈哈鏡照出來的那樣。
首先,她過去本來大學要畢業,但孩子來了、人生轉向了、一團亂就到了今天,學業也廢了婚姻也失敗什麼都沒了、只剩個兒子。對孩子有沒有怨懟?一定聳聳肩笑笑帶過去,但心裡一定有。只能希望新的人生一切平順、忘掉過去,我什麼都失去了但我還有好棒的兒子(!),我和孩子沒有爸爸也可以過很好、我會鏟掉壁紙打造一個全新的家、我們母子會過著親愛和樂的生活、孩子會在學校展開新生活認識新朋友...
但結果不然。壁紙怎麼鏟都鏟不完、孩子在學校很孤僻沒朋友、不想參加合唱團等團體、在家也臭著一張臉不乖不配合、吃飯總是叫了也不來、更糟的是居然一直在想著爸爸、怎麼勸導鼓勵都動不起來、我的新人生還是跟著教不動的孩子一起下墜中... 難道,我犧牲了一切換得個兒子,結果這兒子也不怎麼成材?甚至令我頭痛連連成為小麻煩?我努力向前衝他卻束手縛腳成了拖累?
辛苦的媽媽,潛意識裡也許夢想著:挖個地洞把孩子埋進去、換一個新的 XD
https://imgur.com/jgszajh
換個新孩子,人生多美好?
在一日激烈的攤牌與爭吵後,這一夜,母子從在那心理密林裡的心理地洞回來,一覺醒來竟真換得了個新孩子!孩子現在很聽話、吃飯準時到乖乖吃光光、平日彬彬有禮上學開開心心、雙目炯炯有神坐得端正應對有自信、人變得開朗活潑交了好多新朋友、參加了合唱團還要登台表演...
孩子脫胎換骨了,媽媽好驚喜,覺得人生正往正向起飛中,連那一直鏟不完的壁紙也鏟完重新裝修變成新屋了... 但某天那心底的警覺之聲突然發現:不,這個乖巧向上到完美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那心底的警覺之聲,猶如一個多疑的失敗老婦詛咒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幸福生活,自己正向起飛的人格當然只想趕快埋掉她,但自己那還願意傾聽孩子的理智人格開始感到不對勁,焦急地探索。
電影中這乖巧孩子,經過多番探索才確認不是我孩子;若要寫實說來,也許像是性情大變的孩子彷彿吃錯了藥,經過母親努力對話打開心房才確認那都只是壓抑自我演出來的、不是他本性。母親焦急著回到那心理森林心理地洞找回真孩子,寫實說來,也許就像是努力喚醒已性情大變的孩子、重新找回自我做回自己?
https://imgur.com/oWcqofH
壓迫的母親,也是受害者?
而最後心理地洞裡,那神秘的泥土怪人是誰呢?是它綁架了孩子關進地洞、抑或它也是被關進地洞的受害者?這怪人很神秘地追來,像是綁架者要搶回孩子、也像是受害者要伸手求援、抑或它兩者兼具?母親一碰到它就現形了:竟然正是母親自己!也許,正是焦慮母親給予的高壓,把孩子的自我封閉了起來;也或許,母親的焦慮與高壓,正肇因母親早先把自我給封閉了起來?一代的壓抑將複製成代代的壓抑?
這位母親封閉的自我,可能是她那年少未竟的讀書畢業夢想吧?生子就黯然捨棄夢想、久而久之壓抑出病來、對美好新生活的補償期待成為偏執、這偏執高壓又將孩子也壓抑了下去?片末,我們看見媽媽放鬆了,退一步回去圓了最初的想望、重回了學校,也退一步給孩子買了腳踏車、不再那麼規矩嚴明不留彈性。看到這裡身為家長我是很有感觸的,在教養中完美主義往往先逼垮自己、再逼垮孩子,也許放鬆點傾聽、對自己也對彼此寬容點更體貼點,更有可能走出生路。至於那硬撐出來的新屋與新孩子,就當是心裡那個背離自我一頭向前衝的執念,就一把火燒掉回到原點吧。
至於片末那滿屋的鏡子、時時拍照片,這樣搞到有點毛骨悚然的措施又是哪招?以鬼片說來像是她時時小心觀察記錄確保孩子不會再被關起來被取代,寫實說來可能是更仔細地多聽多觀察,別再一頭熱向前衝卻忽略了孩子的心聲、或是忽略了自己的自我。這在電影中是那位看似恐怖其實先知的怪婆婆的做法,是有點極端,但至少在這階段算切題,且看這是否又會成為另一種高壓或偏執了。
https://imgur.com/NC8gPEV
以上只是我對此片的解讀,根據它也沒全講清楚而我也沒全部掌握的線索,投射許多我個人的經驗,相信經驗不同的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解讀。我覺得帶點解讀的心觀賞這部片是有好處的,可以將關注的重點放在這一切地洞、森林、壁紙、鏡子、教養、民謠等意象的寓意上,去推敲這麼個超自然的民俗懸疑片到底想訴求什麼。反之,如果只看懸疑緊張或解謎打怪,我覺得此片的氣氛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很迷人,但看到結局恐怕會有點不夠爽快甚至一頭霧水。
總之,看完這部親子驚悚,大家對親子這回事應該都可帶著三分警覺走出戲院。版友或曰有小孩別看、或曰懷孕別來看、或曰看了慎重考慮生不生小孩... 那已有小孩如我「已塞不回去」者,看完也只能硬著頭皮面對親子關係的黑暗面了。我們往往戰戰兢兢帶著小孩上緊發條向上爬,犧牲自己理想夢想甚至身體健康在所不惜... 只是掏空自己累積憤懣之餘、有沒可能適得其反扼殺了自己也扼殺了孩子?有健康快樂的父母、才有健康快樂的孩子,共勉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uQ7J8N8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