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聊韓台電影市場

作者: dxfox (╮(’ω‘)╭ 我是宅男)   2019-03-31 16:08:59
https://hsien-somethingiknow.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html
網誌圖文版
近年韓國電影在台灣以及全球的曝光度非常
高,韓國電影強力外銷的同時,國內市場也是蓬勃發展.據網路資料,自2001年起,韓國
電影國內市場市佔率一直高於50%(當然,這和韓國電影政策以及他們電影圈的努力有關
,韓國早年也是有進口配額的限制,不過反而是在取消配額限制後本國電影票房才大幅成
長),而目前韓國國片觀影人數排名前五十部,有37部是2010以後的電影,而前十名除了
2006年的《駭人怪物》全都是2012年以後
的電影,顯示韓國國內電影市場這幾年的非常強盛.尤其在2016有八部,2017年有六部電
影進入前五十名,雖然在2018年只有一部《與神同行:最終審判》出線,但2019年開春馬
上就有《雞不可失》橫空出世挑戰韓國電影市場最高觀影人數。根據網路資料,韓國電影
一年約上映一百部左右的影片,佔比最多的類型電影是愛情片,次之是劇情然後是喜劇.
但趣味的是因為愛情片的回本機率不高,其實這幾年已經慢慢減少.
往電影類型去看,韓國電影市場令人羨慕的地方在於她們並沒有被縮限在某個類型電影,
而是在各個類型電影都有很高的完成度和市場接受度.不管是動作、歷史、驚悚、劇情、
喜劇,都可以有足夠的市場潛力.相較之下,日本片三十部打進日本票房排行前百名的有
十五部是動畫,九部是電視劇劇場版,相較韓國電影什麼都有,日本熱映的本國片類型侷
限的多了.雖然日本市場夠大,但要走出國際市場還是顯得不夠.
回頭看台灣電影,歷年只有26部電影有過億台幣票房,分類其實有點微妙.扣掉豬哥亮的
五部電影,雖然愛情居多,但動作、驚悚都有市場的機會.細看的話其實可以感覺到其實
台灣觀眾對於本土文化或所謂台式元素的認同高,如豬哥亮、魏德聖的電影,或是《陣頭
》、《角頭》、《艋舺》、《總鋪師》或《花甲》等容易讓觀眾感到貼近的台灣文化元素
.但也或許因為這些經驗導致台灣電影一直讓人覺得少了驚嘆的創意,都一直朝向所謂的
台式元素,又或是豬哥亮的本土味模式,所以像今年的三部春節國片,《寒單》《大三元
》《瘋狂電視瘋影》,或多或少在形象上有之前電影的影子.
台灣電影現在的困難是在於劇本不夠多元性和嘗試性,同時量不足,無法從大量產生電影
產業和市場多元質變,當然劇本荒是全球市場都有的問題,所以目前的電影市場氛圍是從
目前市面上既有的IP找翻拍機會,不過台灣感覺上又更受限於1.極度想複製過去的成功
案例2. 掌控大資金的人想要拍的東西過於老氣或無趣,偏偏又以為能夠賺大的,而沒資
金的新銳導演只能拍小品,但又難回本,成惡性循環3.政府的補助資源少而且大部分又被
把持在少數人手中.
其實台灣這幾年還是滿多不錯的嘗試,只是受限於上映廳數少而票房不佳,但如《紅衣小
女孩系列》,17年的《目擊者》18年的《狂徒》《誰先愛上他的》等都是劇本和演員的實
力展現,最後也帶來不錯的票房成績(狂徒總票房569萬,滿差的,算叫好不叫座).期
待接下來能有些更耳目一新的創意來開創新的台
式電影風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