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珍惜能在戲院看《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作者: tecofilmlove (teco+film+love)   2019-04-13 12:37:09
http://tinyurl.com/y3t6xz9g 程思傳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終於在台灣上映 ── 回到香港的我,很想看。
去年的金馬獎之後,《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贏得最佳紀錄片。傅榆在台上發表感言,引
起了往後的很多爭議,之後一連串的反應,依然歷歷在目 ── 在台灣的電影頒獎禮上,
鏗鏘地說了一句「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一
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換來的是對岸網民的面色,中國藝人立刻在微博轉發「一點都不
能少」,中國的影人除了婁燁,全部缺席慶功宴;同時,惹起一些台灣人的抨擊,說她不
懂大體,讓金馬主席李安尷尬。
當對岸連一句致謝辭都接受不了,我不明白憑什麼,台灣人依然覺得若然擁抱所謂的「九
二共識」,對方就會尊重台灣。其實稍為願意看(不是中天的)新聞,有適量的批判思考
,就知道中國如何打壓台灣。這種打壓,不只是政治、經濟上,甚至在文化,一步一步,
溫水煮蛙。
作為局外人,我們暗自搖頭。這樣的套路,我們太清楚,太熟悉了。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講的時代,台灣爆發太陽花運動。大學生及公民團體為反服貿,
成功佔領立法會。那個年頭,香港剛經歷完反國民教育運動,整個社會又在醞釀什麼。一
年後,為了人大的八三一框架,發起了佔領運動,而佔領運動的後遺,延至今日。這星期
法庭才剛判了「佔中九子」的煽惑公眾妨擾罪罪名成立 ── 這與台灣法院判太陽花運動
二十二名領袖無罪,形成強烈的對比。
那是一個社會問題繁生,但仍然有所希望的年頭,希望不來自建制,而是來自於公民的醒
覺。那時候,就算有一班人由頭到尾徹底反對佔領,仍然有一班人相信透過公民的運動,
能動搖什麼,至少能讓我們的社會變得美好一點。
那段時間,一直關注太陽花運動,看著林飛帆、陳為廷,以及不同領袖的講話,視這為台
灣年輕人對中國以經濟入侵的一種對抗 ── 看著中國的打壓,打算以人民幣制裁台灣的
中國網民,甚至要求不同藝人表忠,要不就肆意攻擊。對在香港的我們,或多或少有不同
的影響,原來公民運動能夠這樣?有說,太陽花運動成為了之後佔領運動的先驅。
樂團滅火器為這運動而寫的《島嶼天光》,對於不懂台語的我,依舊有一種意義,每次聽
見依然感動,至今仍在我的歌單裡面。
幾年過去,香港早就淪落至一個我也不知道如何解釋的地步,台灣面對的打壓也讓人無奈
,近期的買粉專,以至對岸網民一直要求藝人表明「我是中國人」等的事件,彷彿說明什
麼。
或者對運動的熱情,早就在時勢下,已然消退。然而,對運動作一次回顧,依然有必要。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上映,得來不易。只是覺得在這個年頭,能在戲院看一齣關於
太陽花運動的紀錄片是幸福;要知道在中共的有形之手後,幾齣關於佔領運動的紀錄片,
都無法在香港的院線放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