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片名稱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2.觀影時間 : 4/12
3.觀影地點 : 信義威秀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我只想說,我沒有成為傅榆的勇氣,所以我敬佩她。
會知道這部片是因為金馬獎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所以一開始還以為這部片是以
太陽花運度為主的紀錄片,作為曾經的一份子,自然也想看看得到最佳紀錄片
的這部片是如何呈現。
但內容和我所預期的完全不同,也讓我更驚嘆與敬佩傅榆的勇氣,大家都知道
紀錄片在台灣就是只有"很虧錢"跟"虧錢"的票房毒藥,尤其現在的局勢,
還有政治歸政治,傑尼龜傑尼,龜苓膏龜苓的氛圍,
願意討論"政治"議題的國片屈指可數,但只要看過就可以知道,傅榆在這部記
錄片花了多少的心血,片尾的名單中多次可以看到她的名字單獨出現在各項工
作上,對照她在金馬獎的舞台上泣不成聲的畫面,對她只有無限的敬佩與感動。
題外話,由於票房肯定不好,信義威秀自然也安排在小廳,觀影人數大概也頂
多二十來位吧,但結尾一直到名單跑完前都沒有任何人離開,看著導演最後的
那幾句話,搭配現今的社會氛圍,心情也大概只有沉重能說明了吧。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這部紀錄片是以"人"為主題在推進,也就是陳為廷跟蔡博藝,陳為廷大家都很
清楚,在太陽花以前就積極參與各項社會運動,蔡博藝就比較陌生了,一位來
台留學的中國學生,卻也積極參與各項社會運動。
蔡博藝在片中的一段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當你被關在箱子裡生活時,沒有碰觸到牆壁之前,你會覺得你的生活還不錯,
但當你碰觸到牆壁以後,你就會非常非常深刻的體會到它的存在。
作為一個出生在解嚴世代以後的我,自由這兩個字就是跟呼吸一樣自然存在的
東西,但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甚至連提都不敢提的話題,
人人都要自我審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警總。
如同蔡博藝說的,來台灣後她會在部落格上寫她在台灣的故事,自然會碰觸到
敏感的話題,所以每次回中國都會被請去喝茶,久了就開始煩惱,寫了這個會
不會又被請去喝茶呢? 然後為了避免麻煩就開始自我箝制、設限。
自由確實是跟呼吸一樣存在的東西,但是當它消失了,感受到的會是千百萬的
痛苦,民主可能沒辦法當飯吃,但是民主可以讓你安全的吃飯,而不用擔心會
不會有一天被抓走後就再也回不來了。
蔡博藝在這樣的背景下,每次回去中國勢必會跟父母親大吵一架,但那時的她
充滿理想,也覺得自己已經是成人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她據理力爭,認為追求自由、參與社會運動,進一步參與民主這個在中國
不存在的字眼。
但是,一切的轉捩點也是這個"民主",淡江大學的學生會長選舉。
因為她的中國國籍身分,還有淡江大學學生會的爭議,完全把她心中對民主的
嚮往徹底擊潰,站在一個普通台灣人的角度,當一個"中國人"想要參加學生會
長選舉時,沒有任何背景知識下的我們會有甚麼反應,必然就是"中國人"憑甚
麼跟我們談論選舉,設置參與選舉呢!
而對手勢必也會瘋狂以這一點進行攻擊,因而在選舉公報上大大加上國籍以及
國旗,對蔡博藝來說,她明明那麼認真,為台灣的社會運動付出那麼多心力,
甚至比大多數的台灣人還關心這塊土地,卻因為"中國"這兩個字而被抵制,再
加上最後選舉制度的崩壞,可以看到她也失去對民主的嚮往了吧。
但在這邊,我只能說的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還是"中國"以及"共產黨"的因素
,試想,如果今天是一位日本人、韓國人、馬來西亞人、或新加坡人要參與學
生會長選舉,還會引起這樣的喧然大波嗎?
肯定不會,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中共是我們的敵國,也從未放棄以任何方式侵
占、統一我們,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人"就是她所要背負的原罪,只要她出
了國,她的身上就背負著"中國共產黨"、"中國人"、"網路上的憤青",這不是
她的錯,但她的身分就是如此。
就如同身為台灣人同樣背負著許多原罪一樣,我們無法在國際場合上出席,國
旗無法出現在任何有中國存在的國際場合,這就是我們要背負的
代價,這一切,蔡博藝可能有想過,太陽花時也自嘲跟著一起喊"支那賤畜"罵
自己,很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但當這一切結結實實擊在她身上時,始料未及的挫折感擊倒了她,我不知道她
對民主還有沒有期待,但可以看出,她已經改變了,變得不再那麼積極,片尾
甚至對傅榆說出妳把妳的期待投射在我們身上是很不好的一件事。
這值得我們反思,但是,在黨與國的面前,我們就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另一位主角,陳為廷。
其實我對於他一直都沒甚麼好感,畢竟把一件事情搞臭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把
領導者捧上神壇再重重的摔下他,而陳為廷,就是被捧上去的其中一尊神,當
然,他對於社會運動的奉獻不在話下,從旺中併購開始甚至更早就努力在社運
中付出,而這一切在太陽花終於有了成果,成功進入立法院,並且掌握大多數
民意的支持。
但區區幾位學生與社會人士如何跟整個國家機器對抗呢? 國民黨以拖待變的
情況下就是太陽花內部的嚴重分歧,決策圈形成小圈圈,下頭甚至立院外的聲
音被認為傳不進場內,騎虎難下終於盼到王金平的台階,找到退場的理由,
媒體也努力造神,把林飛帆與陳為廷捧為大將。
傅榆在片中有問陳為廷,擁有鎂光燈焦點有什麼感受,陳為廷回答,當然就是
很爽阿,擁有話語權與決策權,對權力的慾望只會越來越深。
到目前為止,我對於他頂多是沒甚麼好感,至少他在社運這塊確實付出相當多
的心力,但是參選立委並爆發襲胸事件是讓我對他最反感甚至唾棄的地方。
前面有提到造神的目的就是把人拉下神壇,所以在這次襲胸事件就徹底爆發了
,但陳為廷的態度呢? 最初並沒有跟競選團隊說明,直到事情要爆了才說出來
,甚至,連貫犯的事情也是被爆料之後才坦白,著實像他多次唾棄的政治人物
一樣,在鏡頭前說著舔不知恥的幹話。
他擁有了鎂光燈、話語權、決策權,但他輕易地毀掉了它,他毀掉的不只是他
個人的信譽,還有社運在社會圈的觀感,這絕對是重重的打擊,接著呢,
拍拍屁股決定出國深造,甚至玩笑話地說出沒有了神,看你們要怎麼辦的話。
人可以犯錯,但重點在於有沒有從錯誤中學習,並且不再犯,但陳為廷呢?
襲胸事件不說,光累犯就足以對他的人格打上一個大問號,這對受害者來說
是可大可小的傷害,他知道嗎? 就他在紀錄片的態度,我是沒有看到懺悔的心。
他有從這些事件學到甚麼並改變嗎?
最後,傅榆在片尾,由於兩位主角都逐漸低調,與她當初拍這部片的期望,
希望可以與中港台之間作一些甚麼事產生巨大落差時,她有試著請兩位主角來看
這部紀錄片,試著想喚醒當初片中的那兩個人。
但這次換傅榆崩潰了,她一直希望可以跟著兩位主角為社會做出一些改變,但是
她徹底的失敗,兩位主角甚至反過來說明人是會改變的,妳不應該將妳的期望
投射到我們的身上。
這段畫面傅榆也誠實的節錄在片中,她知道她也失敗了,原來她也是如此渺小,
努力這麼多,卻好像一丁點都沒有改變。
整體來說,整部紀錄片的節奏我認為掌握得很好,順序的方式也逐漸看出這個事件
對於兩位主角造成的改變,再搭配傅榆的口白,更讓人深入其中。
尤其,看看現在的局勢,與紀錄片的初衷,我們,真的就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正因如此,我才敬佩傅榆,即便知道自己的弱小,依舊堅持拍攝、剪輯,才終於
得到金馬獎的肯定,至於那句引發大量風波的話語,又是另一段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