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牛津解密 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
2.觀影時間 : 05/02
3.觀影地點 : 喜樂時代南港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牛津解密》這片有拍許多牛津美景,不過顯然全是插入的遠景屋頂天際線,因為看來全片大多在愛爾蘭拍攝,搞不好壓根兒沒有去牛津?倒是應該有不少都柏林三一學院室內風情?這很有趣,是此片推手梅爾吉勃遜與片商 Voltage Pictures 之間的官司起點,看來梅伯與他的導演搭檔 Farhad Safinia 計畫太瘋狂燒錢、片商看不下去要插手?結果此片雖然成品仍是劇力萬鈞,但在全球上映挺有限、宣傳也不甚大、甚至我覺得片末節奏突然變快等小缺點說不定也是這衝突的結果?總之這個牛津小八卦、就看哪天解密了 XD 不過這衝突關係和本片主題竟有那麼點神似...
原著小說名是 "The Surgeon of Crowthorne: A Tale of Murder, Madness and the Love of Words" ,完全在指西恩潘演的這位「醫生、殺人犯、瘋子、文字狂」之合體,但本片片名 "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 是一組對比的概念,這對比並不限於梅伯和西恩潘兩位主角之間,還發生在很多場合中,整個儼然擴大成一張維多利亞盛期的 19 世紀末英國階級圖像,首先片名指出上下兩個方向:
在上的是 The Professor,代表整個老英國高貴而正統的建制,倒不一定專指教授一行。話說,高層正統的教授可不可能也是個瘋子?而高層的貴族官僚學院等國家建制是否可能也是一場瘋狂?在下的是 The Madman ,代表整個英國越來越大包羅萬有甚至光怪陸離的平民百姓們。話說,底層荒唐的瘋子有無可能成為高層教授?甚至不識字不善言語的底層心靈,是否可能超越高層菁英更近真理?
https://pbs.twimg.com/media/D0ZBLXgWkAAl8hJ.jpg
包容失魂的瘋癲 - Dr. Minor
Stephen Dillane 演的那位精神病院院長,在片初形象還不錯時令人玩味地說了「我們每個人不都有一點瘋嗎?」不過面對瘋癲,我們是要 (1)去治癒瘋癲、(2) 去善用瘋癲、還是 (3)去包容瘋癲呢?電影花了一大段談中間的「善用」瘋癲,而旁邊那雙眼睛也滿懷希望地期待這樣的正向行動是否能夠「治癒」瘋癲,有人用繪畫治療有人用音樂治療有人用運動治療此片用閱讀書寫來治療... 但有朝一日,當這瘋癲終究治不好、已無法繼續善用時,我們該怎麼看待瘋癲之人呢?
有種菁英意識,是要不顧一切治癒他、讓他恢復正常重回正軌、才能觀測到他的靈魂,當他在正軌上善用長才時他就展現那靈魂、而當他失能在正軌已沒位置就被視為沒靈魂,19世紀英國的「人獸之辨」與18世紀英國的「白人與黑人之辨」都愛觀測這靈魂;但,也有一種包容的意識,在他善用長才時認識那靈魂、在他發揮愛時珍惜那靈魂、在他已失能展現不出靈魂時仍無條件堅信那靈魂。「如果愛,一切皆可能」還只是第一步,相信靈魂終有找回示人的希望,還有機會治癒的;「如果愛,那就愛」則是絕對的愛,我絕對相信靈魂在某處並無條件珍愛,能否治癒誰管它?
的確,人人都有一點瘋,當然也都有「正常」 (normal) 的時刻,而上面也有掌握著「正典」 (norm) 的官僚學術貴族等菁英高層在上俯瞰著。此片官僚,就是這間精神病院,包含院長與矯正官們,他們觀察著正常的寡婦、也觀察著瘋癲的 Dr. Minor;此片學術,就是牛津大學與其出版社,他們觀察著有一點瘋癲的 James Murray 、看他的瘋狂計畫能否為我們所用(語言作為擴大全球統治的工具),若瘋狂到脫離我們正軌(品質過濾、時間期限、出版賺錢)就把他踢開;倒是此片貴族,玉樹臨風的年輕邱吉爾以及英國女王,那氣度還大得多、腦筋也靈活多了。
https://radioavfm.net/wp-content/uploads/2019/05/2000-semana-18.jpg
包容離經叛道 - James Murray
談這菁英統治的正統社會能不能包容「瘋癲」、並承認它為我們的一份子進而去愛瘋癲之人,最明顯的主軸當然是圍繞在這位最栩栩如生也最賺人熱淚的 Dr.Minor 身上。而這個精神,就先從動搖菁英正統價值的《牛津英語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大計畫展開。片頭,牛津學者們找來主角 James Murray 主編是很冒險的: Murray 不是正統訓練是自學、但他的自學紮實有料、令學者們半信半疑小心審查,他不循規蹈矩而有瘋狂計畫、但他的瘋狂計畫正可彌補眼前正統方法之不足、令學者們半信半疑小心授權給他嘗試。
別說梅伯老了仍渾身是當年《致命武器》以及其他老片裡那不按牌理出牌的瘋癲本色,就算這位 Murray 由其他較老實的演員來演,他只要做出任何身分不配的僭越或提出任何離經叛道的計畫,套句英國話就是 "That is madness"。我們於是發現在學富五車的 Murray 身上一樣有「善用瘋癲」與「治癒瘋癲」的問題,他就是來被傳統學者獵才善用的、他若不循規蹈矩也是要被治癒拉回正軌的、他若治癒不了也是要被冷酷放棄的;倒是「包容瘋癲」這問題,電影末段並沒談很明顯,也許在被媒體與學界罵臭鬥臭時,女王仍重新賦予他編輯權利也算是無條件的愛與包容吧?
(話說此片年代很模糊,送走 Minor的這天應該是 1910 年了?這天接到的皇家詔令應該不是由 Her Majesty授與權利吧?)
本片學界這邊,眾學者中最開放支持的是 Furnivall,其他有的傲慢、有的勢利、有的處心積慮鬥掉Murray,不過大家都很聰明務實,慢慢看Murray交出成果也漸漸或敬其才或珍其功或看風向而認可了他,除了那出版商外倒是沒誰跟他鬥到底,人人都是英國老狐狸。反觀精神病院那邊就比較真性情,一開始以 Muncie 為代表的矯正士們都痛恨逃脫制裁的 Minor、見其義行後都為他心折、一路伴他面對精神疾病努力支持、最後對侵入治療看不下去挺身而出... 甚至堅持侵入治療造成傷害的院長,恐怕也是真心想治癒 Minor為他好,只是無法跳出傳統窠臼罷了,未必是壞人。
https://kassa.rambler.ru/s/StaticContent/P/Aimg/1903/28/190328001518257.jpg
包容全民的荒唐 - 開放式辭典
當把片名「教授與瘋子」那包容瘋癲的取向辯論擴大來看時,這本要包納所有英文字的大辭典計畫,本身也是正統學術殿堂要來面對廣大民間世界的取向辯論。民間光怪陸離是很荒唐的、19世紀工業化都市化後更是荒唐、外面還有個越長越大的大英貿易帝國、學英語用英語的人越來越多也越荒唐... 一本大辭典,計畫初衷是透過語言擴張帝國來「善用荒唐」、本務在透過規範語言正典來「治癒荒唐」、誰知找了個 Murray 來他竟企圖要無限包納語言的使用經驗來「包容荒唐」,要把那些俚俗的誤用的破格的非正統一體納入正統英語的一部分?
Murray 蓋了後院工作室開始編輯後,也馬上向下實踐「善用荒唐」,令人振奮地透過皇家郵政大網路、向外 crowdsource全民一起來!這樣子的善用,有可能走上功利的利用,至少對講求效率儘早出版甚至還和外國比賽的學院與出版商是如此,認為 Murray 這招大省時間增加人手何樂不為?但假以時日就知道,Murray的善用並不是利用,並不是意在完成自己任務鞏固學院基業,而是認真意在包容更多人民千變萬化的語言使用,以正統辭典承認他們的經驗是英國文化一份子,堅持正視人們「包容荒唐」而非利用人們餵養自己。
牛津英語大辭典,從 1857 年開始發展直到 1879 年 Murray 接手,這是有其時代巨輪在後推動的。工業化讓歐洲多國加速擴張殖民貿易帝國、國族主義萌芽令各國紛紛制定正統語言作為文化武器、從格林兄弟編德語辭典開始每個國家都要急起直追。其中 19 世紀最強的英國,在這以女王之名穿透全球 1/4土地的維多利亞盛期,英國從《真寵》那 1700s開始近兩百年的傳統貴族與資本菁英擴張已到了《牛津解密》的 1870s-1900s。這國家、這帝國、這文化,總該正視廣大人民包括殖民地的存在了吧?本片還有一塊拼圖,是最令人不忍卒睹也最難解的,但若能解也是最感人。
https://mtdata.ru/u4/photo3E1A/20988903270-0/original.jpg
包容體制的瘋狂 - Mrs. Merret
電影開場,我們的 madman 主角 Minor之出現,儘管從上層來看是「底層荒唐」,但從底層的 Merret 夫人來看可不是如此:我們是底層中底層的愛爾蘭勞工,有學問有專業有財產的軍醫官自己被國家體制(雖非英國)壓垮了、這惡果竟由一夕斷炊的小民我承擔、你們司法體制關心犯人要判免刑 OK 但誰來關心受害者?也許當上層菁英看底層荒唐覺得是 madness沒點文化教養時、底層小民看上層建制更咬牙切齒覺得你們才是 madness沒半點人性?
此片最令我感動處,在於它不只聚焦雙主角,而以他倆為核心向上向下拉出一片廣大的階級地圖:Murray是中產中的成功者,向上面對正統學院,學院上面還有貴族;Minor 是中產中的失敗者,向上面對治療他的院長、向下面對小官僚如矯正士Muncie、Muncie再出門面對更下層連工作機會都沒也不識字的Merret。這整個階級鏈中幾乎每一環都有虧欠、也有啟發,都有傲慢對立、也有開放理解。整個時代巨輪運轉快速卻治理失能的英國,何嘗不是造成了一場場環環相扣的壓迫與虧欠?只是這壓迫與虧欠未必只是無良陰謀、也有可能是亂套的「瘋狂」,可能也等待一個愛包容?
以上層包容下層瘋狂,相較容易,畢竟心無包袱論理正當還可以上帝之名;但以底層包容上層瘋狂,可困難了,比我優越的人毀我一生要我不計前嫌?在此,受到體制重重壓迫而瘋狂的中產醫官 Minor,他與受害者Merret之間的關係,彷彿代言了整個時代下貿易殖民國家機器、那巨輪運轉不長眼睛犧牲底層的「瘋狂」。但 Minor不只代言國家機器無眼失心造成的破壞與傷害、也代言國家個人拾回本心所能致力的仁善與彌補。當時代快速前進、國家快速發展,人間各個角落都是混亂與罪咎,就看罪人能否勇敢面對混亂的心來贖罪、而我等又能否「為愛而愛」別無條件包容了。
https://pbs.twimg.com/media/D1pxAhwXgAE-mf6.jpg
語言的追溯,意義的重建
既然這是一個關於時代混亂充滿瘋狂下「贖罪」與「包容」之愛的故事,那麼角色們之間如何從仇視到包容、從未解到理解,這過程如何推動就成了劇情能否踏實具有說服力的關鍵了。而本片選擇的過程推動力,正是它「辭典」故事核心的「語言」本身,從下到上許多地方都不經意地讓角色玩起語言來,正式場合玩、私人對話玩、萍水相逢玩、聖誕客廳玩... 直到兩大主角千呼萬喚的見面大高潮,更是玩起頂真玩起對仗彷彿相見恨晚玩到天荒地老!
像 Murray 這樣的開放辭典編輯法,既是在解放語言、也是在包容文化、更是在撼動認知。在上層,從 Murray 開始人人都慢慢學會了「余豈好辯、余不得已」,每當別人丟出一個字眼大帽子高傲地要我降伏時,我就從這字眼的源流定義與變形引申一路追溯下去,更能準確界定對方的意指、也更能展開其他意指來擴大意義、以浮動的多元意義挑戰權威開啟辯證,往往超越既有定見的前瞻就在這語言遊戲當中悄悄萌芽了!
在下層,則從 Minor堅持教導 Merret 學習認字開始,展開了識字讀書將引領階級翻身的可能:妳也許掙扎一生對人間社會已有定見、對世道炎涼已然絕望,但有語言幫妳拉個距離抽象思考多面看,那世界在下一代的明天也有可能大不同。如有聖光的最神奇結局,也在一個單字概念的建構上:正如辭典中最難解的字是最基本的字如 "art",生活最複雜心靈最大器的底層 Merret 夫人能拼出的文字也最微言大義,是穿透一切世故建制與恩怨情仇的 "love" 。最終 Merret 的愛與包容回到了自身階級,這個底層人人都有的家庭暴力、這個帝國從上累積到下層層擠壓的罪咎集成。
https://i.ytimg.com/vi/3LiLJAUJLx0/maxresdefault.jpg
《牛津解密》是梅伯與年輕搭檔 Safinia耘近二十年的 passion project,我們知道他宗教信仰虔誠都展現在上部作品《鋼鐵英雄》中,到這部片也一樣,講一個庸碌人間的罪咎故事、以罪人的贖罪苦路為下方劇情主軸、以編纂辭典如巴哈譜曲的信仰熱情為上層超越、以底層的愛與包容為最終救贖。我個人只覺得電影到最後突然變得有點快速,不太清楚也不太震撼地收掉了所有片中展開的動人故事與嚴肅議題(配樂倒是劇力萬鈞地 cover下來了,至少感覺到時代前進蠢蠢欲動一點不無聊)。也許,這也是梅伯與搭檔兩個瘋狂才子與正統高層一路掙扎的結果吧?
這是一個知性感性雙劍合璧的故事,有梅伯與西恩潘兩大好萊塢上世代演員領軍壓陣、有一眾英國演技派配角擔綱各有立體故事的綠葉、以宛若親臨現場的手持鏡頭跟著角色徬徨思索、以完整重建的古裝劇格局帶我們穿越時空、以一張從中間向兩端展開的階級圖像勾勒時代狀況、最後以知識與愛雙劍合璧為時代解結、最厲害的是這一切充滿靈感的安排還基於史實人物真實事件與小說改編。此片已經上映第三週,在台灣已沒多少廳更沒多少場次了,有興趣者快看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0TbcAkh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