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我們為什麼溜滑板》

作者: leila (Lizzy)   2019-05-18 10:13:30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我們為什麼溜滑板
2.觀影時間 : 拒答
3.觀影地點 : 拒答
4.觀影方式 : 拒答
§其他防雷說明(非必要) : n刷等其他說明請於此區說明....可留空
~*-*~*-*~*-*~*-*~*-*~*-*~*-*~*-*~*-*~*-*~*-*~*-*~
此區為發文防雷頁
可選擇性提供上列 1~4 資訊 或不提供亦可
觀影心得於分隔線下方發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我們為什麼溜滑板 / 滑板少年》(Minding the Gap) - 家暴環境下的成長痛
圖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2834245
今年城市遊牧影展的電影之一《我們為什麼溜滑板》,是一部獲得奧斯卡提名
的紀錄片,表面上在紀錄一群滑板少年,但真正討論的是成長之痛、貧窮問題
、以及家庭暴力造成的暴力與悲劇循環,也稍微點到種族問題與階級問題。家
庭的碎裂,對一群人們與其後代造成許多傷害,包括離婚、暴力、缺乏愛、不
安全感等等。
華裔美籍導演劉冰的家鄉在Rockford,接近芝加哥,犯罪率頗高,而且近年失
業問題越來越嚴重,是鐵鏽帶上經濟受傷慘重的地方,或許貧窮造成的挫折感
與鬱悶,讓人們(尤其男性)更有想透過暴力宣洩的慾望。劉冰與兩位朋友,
Keire及Zack,在這兒長大、玩滑板,他們十幾年的生活經歷被記錄成影像,
宛如紀錄片版的《年少時代》(Boyhood),不同的是,這三位男孩的家庭生活
充滿痛苦與暴力,在家通常爹不疼娘不愛的,玩滑板是他們的宣洩出口。
一年一年過去,他們面臨的人生問題更複雜了。從少年跳到成人,原本就不易
,必須開始面對責任、面對世界上有比自己開不開心還重要的事情。對於從小
被不負責任的大人們養大的劉冰、Keire與Zack,更為困難,因為他們有相當
差勁的榜樣。
Keire成了洗碗工,有志難伸,當年對他家暴的父親已經去世,讓他對父親的
感受相當複雜,而他的黑人身分也令他日子更難捱。Zack與年輕女友生了孩子
,但和女友關係很差,也未準備好當爸爸,仍想自由自在做自己,更糟的是,
他似乎把家中的暴力習慣繼承下去了。甚至導演劉冰,也是家暴受害者,片中
他與母親錄製的訪談非常令人心痛。
這些訪談透露父親/繼父的暴力,如何深深影響下一代,以及家暴受害者為何
容易選擇噤聲忍耐、或是長大後反而變成施暴者。例如劉冰的母親,就承認自
己太軟弱、害怕沒有伴。在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也常因為缺乏愛而導致對
愛特別飢渴、或是自視過低,因此做出更錯誤的決定,很難翻轉人生。
而家暴者通常並不是什麼特殊罪犯或殺人魔,他們就在我們的朋友圈、長輩圈
之中,完全像個正常人,不是什麼犯罪心理學家想去研究的對象。
《我們為什麼溜滑板》的導演與主要受訪者之間有強烈的信任,發掘很多有深
度又動人的內容;剪接也很厲害,看似雜亂的瑣事逐漸顯出脈絡並聚合,拱出
主題與種種問題的根源,並盡量讓每一位相關者都有發聲機會。即使開頭只是
一些滑板少年生活集錦,但後續竟呈現了社會的精細剖面,讓觀眾能用更貼近
現實的眼光,去理解許多平日聽來不痛不癢的社會問題。
但整部片也並非全都是令人洩氣的悲慘世界,例如Keire就說,拍這部紀錄片
感覺像獲得免費心理治療,對許多孤獨難受的人而言,能找到願意聽的人,永
遠是對抗沮喪的特效藥。此外,看Keira如何在艱苦日子中繼續奮鬥,甚至漸
漸掙脫他自小所處的價值觀,努力為未來打拼,仍是很振奮人心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