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從前,有個好萊塢-敬業與反嬉皮

作者: kobe1802 (彭彭)   2019-07-24 18:04:30
Quentin迷如我搶在第一天,
試著放下所有預期,只剩好奇,
與一睹小布與皮卡丘風采的愉悅心情,
2小時41分一下就過去。
然而,這絕不是一部大眾的商業片,
甚至它可能對很大部分的人來說昏昏欲睡,
(我同場四位年輕人在電梯裡非常無言地討論這電影有多無聊)
但作為Quentin迷,
如果不帶著看到下一個黑色追緝令、下一個惡棍特工的預期,
而是耐著性子跟著主要三個人物的角度來讀這篇故事,
我相信這部娓娓道來,不急不徐的電影會帶給你許多樂趣。
===============有雷心得================
一、各式昆汀符號?
雖然前面說,這不是你印象中昆汀的任何一部作品,
它有比八惡人更加的緩慢敘事節奏,
有更少的暴力、更少的血漿,
彷彿很不昆汀,但如果是衝著昆汀的影迷,
應該也會發現不少電影符號勾起你的昆汀回憶。
以下列舉幾個:
1.八惡人中其中一位反派Michael Madsen
在本片短暫出現和皮卡丘有段有趣的對話。
2.Margot Robbie飾演的女演員第一次在舞會中,
以全身黃色的造型讓人想到追殺比爾。
3.非常非常多車後鏡頭,
讓人想到黑色追緝令中黑道二人組,
還有黑道小弟帶老大的女人出去玩的片段。
4.足控鏡頭不解釋XD
5.惡棍特工中火燒納粹再一次還是大快人心。
目前想到這些,還有什麼遺漏還請版友補充
二、各個角色的象徵
Brad Pitt飾演的替身演員代表的是「有實力」但沒有「主舞台」的那群人,
有點像是一個團隊的智囊團、顧問、幕僚…等幕後的角色,
看似不起眼,沒有華麗的服裝但骨子裡卻是硬功夫,
不會被人提起記得,任勞任怨,但敬業而且專業。
最後那段讓我們想起(睡醒?)這才是昆汀風格的「嬉皮入侵驚魂記」,
替身演員幫老大哥打殘各種小雜魚,
最後挨到了刀受了傷,黯然退出主舞台,
把剩下半殘叫得悽慘的最後一條雜魚,
送到渾然不知what the fuck is going on的男主角面前,
讓他帥氣不費吹灰之力地,
撿了最後一個觀眾會記得大快人心的尾刀。
上救護車之後,還要男主角去照顧可能受驚需要陪的老婆,
說說明天早上工作時見,
幹真的是讓我肅然起敬respect*100,
這樣的精神,你能不讚嘆嗎?
題外話,那個酷似李小龍演員雖然在片場被修理得很慘,
但後來有許多畫面都告訴我們他其實真的是有實力,
而且勤練,甚至指導其他演員。
只是他衰小剛好遇到實戰指數更高的Brad Pitt。
而Leonardo DiCaprio飾演的過氣男演員,
代表的也許是曾經在某個時間某座舞台風靡一時的風雲人物,
我們也許都有自己一個曾經的「黃金年代」,
國小同時被班上三個女生喜歡、
高中社團帥炸天的成發覺得自己全世界無敵如薩諾斯、
大學系隊冠軍賽投進最後一顆致勝球的你,
現在在幹麻,
也許在趕老闆的報告,
也許還要被你的下屬討厭,
也許被你青春期的孩子叛逆。
我們曾經風光,但也有一天會離開那個曾經發光發熱的舞台和年代。
於是皮卡丘的這個角色也讓我們有所認同和投射。
但在片場遇見了一位後生晚輩小蘿莉,
一席驚人敬業的話,
他開始思考自己的態度,
他對自己忘詞嚴厲斥責,許下願,
回到片場然後完成一場很棒的表演,
更重要地得到小女孩的那個鼓勵。
真的很感動啊!
也是因為這樣對專業的堅持,
最後經過那場驚魂記,
意外真的和鄰居導演搭上話,
象徵7分打拼加上3分運氣,總有一天會出運。
我自己蠻喜歡這樣的結局安排,
原本以為去義大利演戲要發了,
結果來個反高潮討到個老婆,反而要花更多錢,更窮XD
最後再離奇看似悲慘的事件中,意外結識名導演。
最後Margot Robbie飾演的女演員就更有意思了,
她是裡頭最優雅輕盈,最輕鬆就獲得成功的角色。
劇本和故事中甚至沒有著墨太多在她的故事,
就是跑跑趴,接一些丑角,
跑去看自己丑角演得電影,
不怕臉皮厚跟經理和售票員介紹自己打知名度,
然後在戲院裡像個女王般地觀察並且享受觀眾回饋的笑聲,
最後帶著勝利的驕傲笑容滿足地走出戲院。
即使是個小角色,淪為其他名人口中八卦的對象,
但她就是始終不費力地,享受現有的舞台,
而且在時機到來時,勇敢地推銷自己,表現自己。
三、 反派嬉皮文化?
我自己對60年代的嬉皮文化完全不瞭解
是在看完電影後才開始上網瞭解何謂嬉皮。
我也試著解讀電影中似乎以嬉皮文化作為反派的可能為何?
也請專業的版友指正或補充。
以下節錄自維基百科:
嬉皮描寫西方國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習俗和當時政治的年輕人
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應出他們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
他們提倡非傳統宗教,批評西方國家中層階級的價值觀。
當時的嬉皮想要改變他們的內心
(通過使用藥物、神秘的修養或兩者的混合)和走出社會的主流。
我猜測昆汀在電影中想要打的並不是「嬉皮文化」的精神,
而是一群打著自己是以嬉皮文化生活的偽君子。
打的是那群流浪到去欺騙退休導演並且將他的片場蠶食鯨吞,
那群揮著自由性愛但實際上卻是要敲詐賺錢的未成年女子,
那群口口聲聲說的和平與愛,但卻用自以為是的暴力和正義來歪理殺人。
(查爾斯·曼森謀殺案)
最後的驚魂記就像希特勒的大謀殺沒有在「惡棍特工」中發生一樣,
查爾斯·曼森謀殺案也沒有在昆汀的「從前,有個好萊塢」裡發生,
而是惡趣味地,
來個大快人心的反殺。
過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