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最近中國抵制金馬獎,在板上吵得沸沸揚揚,有看到有人提出說金馬獎轉型的議題,
以及金馬獎設立「最佳外語片」的可能?覺得這些議題可以拿出來大家一起討論看看。
金馬獎的宗旨是在獎勵「華語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為華語電影業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
透過逐年的努力,根據報導,金馬40只有28部華語長片報名參賽,到金馬55已突破200部
華語長片。足見華語電影業界對金馬獎的重視。
第一個議題:原本主要的參賽者就包含:台灣、香港、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全
球各地的華語電影都可以報名參賽,但今天中國如果「長期抵制」金馬獎,大家覺得金馬
獎需要「轉型」嗎?轉型成「釜山國際影展」或「東京國際影展」的型態?
或是大家認為金馬繼續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好?但往後的重心可能會由從前的港台電影、
到中港台電影、到台灣及東南亞華語電影,變得更鼓勵本土一點。畢竟,中國藝人很明確
沒得選,而香港藝人需要顧慮中國市場的,我想香港片商會毫不考慮地選擇中國吧?
第二個議題:如果金馬獎設立「最佳外語片」來擴充參賽範圍,那這裡的「外語」應該是
指「非華語」?畢竟金馬獎本來就在鼓勵「華語電影」的創作,那是否應該限定範圍?如
果範圍是全球的「非華語」電影,感覺不會像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那樣各個國家搶破
頭地爭取報名,會有點掉漆的感覺。
那如果範圍限定在「亞洲」?那麼參賽者可以囊括日本、南韓、印度,只是就存在對方願
不願意報名的風險了,還有另一個問題,如果有入圍「最佳外語片」的國家,要不要參加
金馬獎?典禮全程都講華語,感覺他們只能乾坐在台下也聽不懂對話,有點失禮也沒意義
。
大家的看法呢?希望一起討論看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