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故意不說大陸電影 而是說中國電影
算是為了符合某些人的政治正確
好 那我要進入正題了
很多人說中國有言論審查 我不知道
至少台灣就我所知是沒有
但是我觀察到的現象卻是
中國電影內容越來越充實
台灣電影內容卻越來越貧乏
為什麼呢?
以前中國有些電影的確是砸錢有場面有明星 但內容卻很乏味
但是這幾年卻發現中國電影的題材越來越多樣了 而且刻劃細膩
簡單說 藝術和商業 大作和小品 都越來越細緻了
中國的觀眾很多也是有鑑賞能力的
過去花大錢拍的爛片 在自己國內也是被吐槽得非常不堪
那麼經過這麼多的批判之後 整個電影產業的品質真的不一樣了
反觀台灣
國片就是罵不得 因為台灣電影業本來就不太容易經營
題材又是容易跟風 脫離不了小情小愛或青春熱血
等於是看一個電影版的偶像劇 不然就是綜藝梗
說到罵不得 我就想到好幾年前的一個例子 就發生在電影版
當時某部國片上映時 有一位電影工作者在上映沒幾天就發了負雷文
並且太中肯而反應熱烈
但很不巧 他的ID剛好被同行的人發現 就被要求刪文
因為怕影響到票房 他也就真的刪了
這件事情真的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台灣的言論真的有那麼自由嗎?
難道我們的言論自由
就僅是可以罵政治人物 拼命討論選舉
但是不能對台灣電影做出很直覺的評價
僅因為大家都是台灣人 台灣電影人很辛苦
是這樣嗎?
嗯...為什麼會這樣有感而發呢
因為最近金馬獎的議題 讓我又回想起去年傅榆事件
剛剛看了她今年的受訪 紀錄片的片段
一方面很不爽她 一方面也蠻肯定她的
不爽她的部分是 她把金馬舞台當成個人的肥皂箱 影響到其他人
肯定她的部分是 她夠大膽地勇於嘗試 風波之後有些反思也許不錯
兩岸的關係
文化上的充分交流 總比政治軍事的對立來得好
一年有一次這樣的機會 能夠擱置爭議 互相觀摩電影
在這樣的場合 硬要把爭議挑起 而影響到之後交流的機會
這樣真的好嗎?
這也讓我想到一件事 就是台灣電影人說故事的能力比較弱
也能夠從這個事件看得一些端倪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懂得說故事的人 好比說小說家或是編劇
就會懂得去預判事件發生後可能的走向 就是故事線的發展
這樣故事才會講得圓滿通順
這也是台灣電影很缺的 就是缺乏嚴謹的編劇
只是想儘量去塞一些梗 只想把情緒放大效果放大
也許看起來很有趣 好比傅榆的紀錄片
但是又缺少嚴謹 好比傅榆在金馬的表現
這也是台灣文創產業的通病
只能感動同溫層 同溫層以外卻不行
但這些事情呢 對觀眾來講是沒有差的
觀眾想看甚麼就看甚麼 頒獎典禮只是花邊而已
比較可惜的是電影文創產業的人 缺少了一個接受刺激的機會
所謂接受刺激就是看看人家怎麼進步 而不是一味的自我保護
回到主題
中國電影不論技術或內容都超越台灣了吧?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