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雷
圖文好讀版:http://loory.tw/scary-stories-to-tell-in-the-dark/
~*-*~*-*~*-*~*-*~*-*~*-*~*-*~*-*~*-*~*-*~*-*~*-*~
《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影評是一部2019上映的恐怖驚悚電影,由安德烈歐弗蘭多執導,
佐伊科萊蒂、麥可加爾薩、蓋布瑞爾拉許主演,劇情改編自同名恐怖童書,講述在小鎮外
的豪宅內,莎拉將她受盡鎮民三言兩語評價且備受折磨的人生寫成了一本恐怖故事書。多
年後史黛拉跟朋友們來到這棟已經荒廢的鬼屋探險,發現了這本故事書後帶回家閱讀,誰
知道書裡描述的稻草人等傳說中鬼怪竟一一現身,使得身邊好友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一直以來,有真實背景根據的恐怖電影都能帶給觀眾跟虛構故事不同程度的恐懼,我們從
小就聽過的鬼故事更是如此。《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把1981年由亞文史瓦茲所著的短篇
故事集融合進電影,雖然書籍在當時因為內容過於恐怖,給孩子帶來許多恐慌而被許多圖
書館列為禁書,但電影找來《驗屍官》導演安德烈歐弗蘭多,加上由以熱愛怪物聞名的吉
勒摩戴托羅擔任電影監製,讓《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在上映前就十分讓人期待。
但遺憾的是,電影的最終成果就只能稱得上差強人意,《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的小說文
本對電影來說就是一把雙面刃,或許導演成功還原書中各種鬼怪與驚悚場景,以此喚醒許
多孩子早已淡忘的惡夢,但書中那些彼此互不相關的故事,要能夠在一部電影中同時出現
,最考驗的就是編導融合統籌的功力,是否能在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中創造出不讓人感到
突兀的世界觀?並且花心思經營每部恐怖片的重點核心「角色」?
不可否認,《在黑暗中說鬼故事》前段針對各個角色的性格,還有女主角史黛拉的過往經
歷進行詳盡的描述確實值得稱讚,其中更有提及1969年處於越戰時期與尼克森就任總統的
故事背景,除了引出男主角的逃兵身分之外,尼克森(水門案)與越戰(無故拖延二十年
)之於美國人民的影響,也正巧對應片中社會大眾無法得知莎拉貝羅的所作所為是為了揭
發自來水汙染的背後真相,電影以一句:「故事能傷人,故事也能治癒人心。」作為故事
的中心思想相當切合主題,以此講述以假亂真的謠言對人們所帶來的傷害,還有化解仇恨
、修補受傷的心靈,並以此連結史黛拉與莎拉這兩位相隔將近一百年的人物。不過相比之
下,其他角色的存在感卻顯得相對薄弱,也成為《在黑暗中說鬼故事》比較可惜的地方。
正因為《在黑暗中說鬼故事》的「鬼故事」本身足以引發觀眾的興趣,才顯示電影在劇情
掌握上的不足,稻草人哈洛、腳趾怪、紅點、蒼白女人、咆哮人等五種怪物看似各有特色
,也非常具有吉勒摩戴托羅的怪物風格,但電影本身的章節感過重,其中幾隻怪物就像來
客串一樣,互相擠壓彼此的篇幅、搶走對方的風采,若是以影集方式呈現還沒什麼問題,
但就電影片長的限制反倒使原本豐富的題材成為《在黑暗中說鬼故事》無法避免的硬傷。
到頭來,就算有著禁書的金字招牌,《在黑暗中說鬼故事》還是跟它的本質「童書」一樣
,頂多就只是怪物稍微黑暗可怕一點,而且真的會致人於死地的《怪物遊戲》。此外,其
故事套路也像極了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牠》,同樣都讓一群青少年透過鬼屋探險揭
發隱藏在小鎮中的黑暗真相,但無論是恐怖驚悚氛圍的塑造,或是整體劇情走向和故事設
定都差了一截,處於一個劇情經營得不夠用心,恐怖橋段也搔不到癢處的尷尬地位。
雖然這些缺點在把《在黑暗中說鬼故事》當成是一部吉勒摩戴托最愛的「奇幻成人童話」
就變得相當合情合理,但這依舊不能解釋編導刻意以PG-13(13歲以下需由家長陪同觀賞
)呈現的原因(想想《羊男的迷宮》那隻手上長著眼睛的瞳魔)。讓我百思不解的是,就
算電影改編自童書,那也不代表讀過它的就只能是小孩,況且它還是1980年代就被列為禁
書的書籍,觀眾是孩子的比例會有多少?這樣做真的會得到好的評價嗎?
從我個人的角度,我想人都是會成長的,那些曾因為書中故事而產生童年陰影的孩子,如
今看到《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依然玩這種怪異、荒謬,只能嚇小孩的把戲,實在不禁讓
我懷疑電影主要目的是要讓觀眾回想起最初讓人睡不著覺的夢魘,還是要告訴我們這一點
都不可怕,好心的幫忙我們「破除恐懼」了。
《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的故事節奏是最大問題,不僅每隻怪物接連出場讓人有種斷裂感
,電影前段花許多時間鋪陳角色關係,卻沒有在最後發揮關鍵性的作用,實在讓人感覺有
點意義不明,或許是因為編導在結局早就有續作的計畫,只把《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當
作整個系列的前菜,但就這集而言,比起糾結在怪物是否夠嚇人,我想該如何把這些從短
篇單元所衍生出來的「鬼故事」統合為一部結構完整的電影,才是編導必須首要考慮的目
標,安德烈歐弗蘭多、吉勒摩戴托羅兩位導演的功力在先前已經受到影迷的肯定,不過要
從一本童書出發,拍成一套具有獨特世界觀的系列電影,我認為尚有努力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