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臺灣是個假議題
大陸的電影比臺灣強是很正常的
為啥呢
因為,臺灣是文化沙漠,臺灣的文學和大陸比,連提鞋都不夠,大陸的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有兩位,高行健和莫言,但其實國內讀者都知道,
與莫言同等級別的還有很多位。比如余華 蘇童 陳忠實 賈平凹等等
大陸還有獲得世界科幻獎世界級大獎的 《三體》(劉慈欣)和 北京折疊(郝景芳)
,前者一部排在自己作品10名開外的短中篇作品的流浪地球的一小部分情節,就可獲得幾十億票房。這簡直是個恐怖的大金礦。
大陸經歷過對封建和古舊文化過分敏感時期,比如奇門遁甲和道士斗僵尸的片子,以前
只在港臺電影中看過,可是大陸的底蘊就是深。華文網絡小說巨擘《鬼吹燈》《盜墓筆記》
還是大陸人來寫。這叫告訴你們什么才叫文化策源地的深不可測。
臺灣人不要不服氣,臺灣這種幾千年來的文化邊緣地區,底蘊比大陸比弱到塵埃里
天天叫嚷所謂人文素質,其實就是文化沙漠。毫無文化底蘊。
中華故地黃帝起源地陜西,九朝古都西安所在的
省,經濟全國落后,但文學卻全國領先,產生十幾位全國有影響力的作家
這才叫文化底蘊,臺灣人就是個原始社會的南島文化地,加上幾百年的流亡械斗族群,
再加上國民黨幾十年的強制沐猴而冠。其實搞文藝毫無根基,李安這些外省人出走或者
失去創作黃金期后,海角七號這種鄉村鬧劇才是臺灣電影的本底。哈哈
※ 引述《chocholove (可愛小球球)》之銘言:
: 我故意不說大陸電影 而是說中國電影
: 算是為了符合某些人的政治正確
: 好 那我要進入正題了
: 很多人說中國有言論審查 我不知道
: 至少台灣就我所知是沒有
: 但是我觀察到的現象卻是
: 中國電影內容越來越充實
: 台灣電影內容卻越來越貧乏
: 為什麼呢?
: 以前中國有些電影的確是砸錢有場面有明星 但內容卻很乏味
: 但是這幾年卻發現中國電影的題材越來越多樣了 而且刻劃細膩
: 簡單說 藝術和商業 大作和小品 都越來越細緻了
: 中國的觀眾很多也是有鑑賞能力的
: 過去花大錢拍的爛片 在自己國內也是被吐槽得非常不堪
: 那麼經過這麼多的批判之後 整個電影產業的品質真的不一樣了
: 反觀台灣
: 國片就是罵不得 因為台灣電影業本來就不太容易經營
: 題材又是容易跟風 脫離不了小情小愛或青春熱血
: 等於是看一個電影版的偶像劇 不然就是綜藝梗
: 說到罵不得 我就想到好幾年前的一個例子 就發生在電影版
: 當時某部國片上映時 有一位電影工作者在上映沒幾天就發了負雷文
: 並且太中肯而反應熱烈
: 但很不巧 他的ID剛好被同行的人發現 就被要求刪文
: 因為怕影響到票房 他也就真的刪了
: 這件事情真的讓我印象深刻
: 我們台灣的言論真的有那麼自由嗎?
: 難道我們的言論自由
: 就僅是可以罵政治人物 拼命討論選舉
: 但是不能對台灣電影做出很直覺的評價
: 僅因為大家都是台灣人 台灣電影人很辛苦
: 是這樣嗎?
: 嗯...為什麼會這樣有感而發呢
: 因為最近金馬獎的議題 讓我又回想起去年傅榆事件
: 剛剛看了她今年的受訪 紀錄片的片段
: 一方面很不爽她 一方面也蠻肯定她的
: 不爽她的部分是 她把金馬舞台當成個人的肥皂箱 影響到其他人
: 肯定她的部分是 她夠大膽地勇於嘗試 風波之後有些反思也許不錯
: 兩岸的關係
: 文化上的充分交流 總比政治軍事的對立來得好
: 一年有一次這樣的機會 能夠擱置爭議 互相觀摩電影
: 在這樣的場合 硬要把爭議挑起 而影響到之後交流的機會
: 這樣真的好嗎?
: 這也讓我想到一件事 就是台灣電影人說故事的能力比較弱
: 也能夠從這個事件看得一些端倪 為什麼這麼說呢?
: 因為懂得說故事的人 好比說小說家或是編劇
: 就會懂得去預判事件發生後可能的走向 就是故事線的發展
: 這樣故事才會講得圓滿通順
: 這也是台灣電影很缺的 就是缺乏嚴謹的編劇
: 只是想儘量去塞一些梗 只想把情緒放大效果放大
: 也許看起來很有趣 好比傅榆的紀錄片
: 但是又缺少嚴謹 好比傅榆在金馬的表現
: 這也是台灣文創產業的通病
: 只能感動同溫層 同溫層以外卻不行
: 但這些事情呢 對觀眾來講是沒有差的
: 觀眾想看甚麼就看甚麼 頒獎典禮只是花邊而已
: 比較可惜的是電影文創產業的人 缺少了一個接受刺激的機會
: 所謂接受刺激就是看看人家怎麼進步 而不是一味的自我保護
: 回到主題
: 中國電影不論技術或內容都超越台灣了吧?
: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