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的怪怪小片,一間加油站 24hr 便利商店的單一場景,寥寥四個核心角色,人人各有追求各懷鬼胎擦槍走火引爆這一夜,一圓我們(還是只有我?)心中看到加油站就幻想它一片火海的惡劣小夢想。這樣的電影,滿滿的夜色、窗外飄起雪、泛著霓虹燈光、出入三教九流,直有一種西部片或武俠片客棧打尖的感覺,竟然這次不是暗光鳥選片?
https://imgur.com/8NytnBu
編導是年輕新手 Mike Gan ,居然是個北京出生的華裔美國人(中文名叫甘邁?),不知是否客棧打尖各路人馬擦槍走火的武俠套路已深植他心底?不過此片在他手下不那麼老派地西部或武俠,反而充滿經濟蕭條下的打工少年情懷。本片的時代感,也許在任何時代都可能出現,無論如何配上當今美國內陸失業率高沒有出路的苦悶憂慮感,那氣氛是貼切的。而在這一灘死水的廢時代,每個人好像都吃錯了藥一般,在這裡陷入一種極端的執著,彷彿這執著可以為他找到一個避風港似地。
https://i1.wp.com/ghanabaze.com/wp-content/uploads/2019/08/Sl1HHK.jpg
小鎮死水,固著與流動
四大角色中,星度最高的 Suki Waterhouse 飾演身段最狂死得也最快的嗆正妹 Sheila ,她猶如這小天地裡的獵食者,其實她也沒啥本事沒路可去,憑著在勞工階層中少見的三分姿色就跩了起來,然而越跩越囂張,越是流露她內在的空洞與不安。看她近拍人家屁股一副沒啥大不了、被人家遠拍一張馬上爆氣;看她嗆人家男生提槍欺負女生不是好漢、自己端出來的也是自己男友更大一把槍;看她面對搶案戰戰兢兢六神無主縮成一團、吃定搶案將結束搶最後幾秒囂張開嗆自以為不用錢... 唉唉,結果這回可要錢了。
https://imgur.com/oIBUVgg
四大角色中,身段最保守卻也活得最傻氣安心的,是岑勇康飾演的劉警官,他猶如一般用功讀書按部就班力爭上游的亞洲孩子,時代經濟就算衰敗他們也是可以安然存活的一群。只是,真正遇到危難時,這樣一切按表操課平順長大的乖孩子,真能能面對世局動盪嗎?本片不論在動作戲還是在愛情戲上,最令人好氣又好笑的是他的一百零一句 "Just follow the procedures",後院失火你還在安守什麼本分呀?佳人在眼前你還裝什麼乖寶寶?
https://imgur.com/eFGnUME
四大角色中,前兩人代言末日下固守一隅的偏安,後兩人則代表蠢蠢欲動的出走,只是這看似突破的出走,搞不好也只是另一種悶頭逃避。面對死寂現狀鋌而走險賭一把的,是 Josh Hutcherson飾演的中二搶匪 Billy,是小鎮保守生活的一抹叛逆、也是小鎮死水的一線希望,人人都在這加油站來來去去當過客,只有我們加油站小工日復一日苦守寒窯,哪天能有這樣叛逆爽快的白馬王子開車帶我走?只可惜,Billy 這王子也是半吊子,搶起超商沒計劃也沒概念,面對多變狀況缺乏應變更無鎮定,也不過就是拿支槍出來請大家閉嘴、絮絮叨叨地抒發自己不上不下的矛盾人生。
https://imgur.com/4vBDBTU
廣畝城市,汽車的社區中心
最後,四大角色中代表整代美國青年翻身渴望與迷惘的,自是外表最普妹戲份卻最重的加油站壁花 Melinda。她蝸居在這不動的小鎮、卻嚮往最流動的自由,她日復一日在不動的加油站超商打工、卻嚮往加油站過客往來的四通八達,她在這小鎮小加油站只能當個壁花妹、但總幻想美國公路熙來攘往總有人會帶我走。於是,Melinda 很宅,宅得對所有人和顏悅色眼波流轉、對所有曖昧三教九流葷腥不計、宅得有車可上有棒可吃是警是匪都可以、宅得幻想真愛泡泡破滅後又森77。
這由澳洲怪妹妹 Tilda Cobham-Hervey飾演的 Melinda,是此片一眾俊男美女中雞立鶴群的壁花,卻儼然代言無數大夜班宅男心聲只是這回是女生。美國小鎮陷入死水中,劉警官與 Sheila 是安份退守過一日算一日,Billy 是鋌而走險向未來賭一回,但這位 Melinda嚮往的與其說是同一個未來,不如說是一顆早已幻滅的泡泡,這泡沫理想就在她崇敬的「加油站」上:
https://imgur.com/lzn6Xcg
「加油站,是人們不遠千里來交流的地方,是汽車時代的社區中心」,這口號聽起來好像我們這在日本台灣漸漸包攬社區服務守望相助的7-11,或是曾經在台灣遍及社區街廓深入鄰里的租書店?只是在美國這個汽車國度、尤其又在一望無垠的廣袤中部,這種加油站與便利商店混合的 gas station/service station,曾經是美國現代建築師 Frank Lloyd Wright 提出的「廣畝城市」Broadacre City那烏托邦藍圖之一角。
正如三年前《摩天樓》在垂直向度上致敬科比意、今年《深夜加油站遇見抓狂衰事》在水平向度上也透過 Melinda之口致敬了萊特。只是那戰後 1950s汽車立國的郊區化時代烏托邦理想,早在 1961 《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就預言其破滅,早在 1980s已確認終是一場空。而今到了 2010s這半世紀美國空間格局已強勢劃下再難改變,曾經理想美妙的「人與人交流」只成販夫走卒過站消費萬事不關己?
https://minnevangelist.com/wp-content/uploads/2019/03/lindholm-1-1200x900.jpg
↑R. W. Lindholm Service Station by Frank Lloyd Wright (1958)
美國加油站的生與死
本片的主角,也許不只是怪妹 Melinda,也是她心目中的加油站,儼然一個理想主義夢幻少女心中「美國加油站的生與死」之內心小劇場。初始,她對加油站這「每天認識 240個顧客」的社區中心生活沾沾自喜著,遇到每個卡車司機大叔每每擺出少女嗓音主動搭訕甚至暗示來一炮,遇到年齡相仿的理想帥男則幻想著誰開著跑車乘著疾風帶我私奔去。怎知,回應她理想的是一片冷漠無情,是人人只肖想正妹懶得看她的色慾、是白王子對她的虛應故事、是黑王子對她的逢場作戲、更是無數過客眼睛的虎視眈眈,卻沒有一個人認真看進她本人。
https://imgur.com/XNt4kuL
若以 Melinda念茲在茲的加油站空間規劃史來看,老實的劉警官儼然代表二戰前傳統美國小鎮身體,這裡人人互相熟識但鄰里保守互相凝視只是死水一灘,令她每每期待什麼統統碰壁好沒趣;然後加油站的現況儼然代表 1950s-60s完成的美國公路化與郊區化之汽車導向空間格局,那是一個應許的「個人流動」與「人與人交流」之美夢,她竟然到今日都還在讀萊特做這老美夢;最後這影響未知明日的叛逆小子 Billy,則體現她心目中「個人流動」的終極自由,是你與我能驅車前往另一個加油站「與他人交流」的果實。
https://imgur.com/jupAtAW
但最終,這一場擦槍走火,只是一次次令 Melinda夢碎而已。鄉里惡霸 Sheila 搞死自己是活該,冷靜收屍就好;流動理想 Billy其實完全沒要與我分享流動果實,令她失望又失控;鄉里老實頭劉警官還有希望關心她,但這關心只像是保守官僚如行屍走肉;來往客人人人知她今晚有大禍,但人人自掃門前雪追求自己的才沒關心她反當絆腳石... 好一個美國汽車導向的廣畝城市自由流動人人交流烏托邦,說穿了只是紙上畫畫牆上掛掛的藍圖式規劃。於是心死的 Melinda只好將她那「以燒灼重生」的自毀式浪漫,將這半世紀的美國加油站化作灰燼砍掉重練。
https://imgur.com/VeViOfI
看看大火燒起後,最後剩下的只有劉警官,豈不是那加油站尚未出現前的戰前傳統小鎮代言人?那我曾經嫌他保守官僚如行屍走肉好想逃離的,其實未必不會雙眼直視對我真誠?只是呢,代表美國近代空間規劃「流動」夢想、一次次失望再一次次砍掉重練的 Melinda,她又能對傳統小鎮這雙單純眼睛回報真誠嗎?電影在此戛然而止,恐怕還有很多麻煩,誰叫「流動」被視為「解放」已然佔領美國乃至全球之心逾半世紀?當年的流動是汽車、以廣畝上的加油站為節點,今日的流動是訊息、節點則在網際網路中跳過一切地方... 流動慾望頂天的今人,還有純真直視地方之眼嗎?
《深夜加油站遇上抓狂衰事》是單一場景的舞台劇式電影,四大主角設定清楚身段明確,彷彿設定好後丟下去對戲自會擦出精彩火花。這火花的確精彩、充滿有機劇情與即興魅力、雖偶爾有機得太過天馬行空還要努力聚焦回來... 此片這樣演進下來到底有何劇情曲線與故事結構儘管不甚清楚,但每一個當下的時刻都是精彩連連充滿張力的,尤其觀眾必能認同甚至驚艷於怪妹主角 Melinda這顆驚世駭俗的小腦袋。而這腦袋裡的人生動機為何呢?也許就要從「萊特推崇加油站、人與人交流的空間」這規劃史典故談起了,儘管訊息不甚清楚但想像空間很廣大,推薦有緣觀眾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b1Y_ZrK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