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雷] 下半場,夢想沒有那麼偉大

作者: shadows1108 (每天我都好想睡覺)   2019-08-26 15:08:23
夢想沒有那麼偉大,生活也不是慘到必須如何,但幸好這些人還有籃球,支持他們走下去
,給了他們夢想,讓他們有被看見的機會。然而追根究柢,最後的問題會是,到底為甚麼
非籃球不可,少了籃球他們會何去何從。只可惜,這樣關鍵的問題,電影中找不到答案,
也讓整部片看起來,除了情緒攻勢之外,顯得無所適從。
本來沒有想要貼文,但看到網路上一片好評,於是決定將自己寫的文章貼過來,供大家
參考。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對於《下半場》,我覺得以感性層面來說,光是台灣繼《功夫灌籃》這種不明所以的奇葩
之後,又誕生了一部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實實在在、沒有輕功、沒有三小風火輪的籃球電
影,我想此等勇氣與決心,便值得所有台灣喜歡籃球、熱愛籃球、沒有籃球就吃不下飯、
睡不著覺,然後又喜歡電影的人進場支持。
.
而監製與導演也很聰明的,搭著近幾年來HBL的風潮,改編了高國強、高國豪在冠軍賽場
上兄弟鬩牆的真人真事,拉出了一條關於奮鬥、關於青春熱血、關於信念與和解的故事,
成功地讓那些平時沒有在看籃球、甚至不懂籃球規則的人也能毫無負擔的進場觀影,並且
被搧情的劇情搞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我想這點是相當成功,甚至可以說是近幾年運動電
影的某種標竿也說不定。
.
然而,我覺得《下半場》所遇到的問題,就如同所有真實事件的改編所會遇到的終極挑戰
,也就是並無法在兼顧改編與創新的前提下,發展出一個比現實生活更加有趣的題材,也
讓他們被迫以更為煽情、氾濫的方式去處理整部電影的劇情與人物關係互動,搞得最後在
核心議題上的失焦、過多雞肋的功能角色、以及籃球場上的失真…等。
.
舉個例子來說,前陣子看了以美國知名連續殺人犯Ted Bundy為主角的真實紀錄片以及改
編劇情片,雖然劇情片幾近忠實的還原了Ted Bundy狂妄的一生,但看在觀眾眼中,卻與
此有強烈的疏離感,原因不外乎在真實事件已經如此有張力、且我們已經確知事情走向時
,藉由再度演繹後的「劇情」已經無法滿足我們對於「驚喜」的期待,那些看似不可能發
生的情節,已經不再新鮮、刺激,從而我們對於複製的劇情感到了無生趣,從而對於電影
的敘事感到不耐煩。
.
而同樣的概念回到《下半場》中也是如此,對於那些喜歡籃球、甚至稍稍知曉高家兄弟對
決過程的球迷而言,這樣的電影詮釋可說是相當粗暴且割裂的。首先關於兩兄弟的宿命對
決而言,真實的狀況是,哥哥高國強在泰山高中經歷了兩年的磨練之後,在高三那年跟著
隊友夾帶著全勝的氣勢闖進冠軍賽,迎來高中生涯的最後一戰,尤其在八強資格賽時又以
一分險勝同樣呼聲極高的松山高中,帶給了他們無比的信心,可以贏得泰山高中隊史第一
座HBL冠軍。這場球賽的看點,不外乎是野性十足的泰山高中,要來挑戰HBL的傳統勁旅松
山高中,當然除此之外高家兄弟的對決也是眾所矚目的焦點。比賽正式開始之後,泰山高
中挾帶的一路的氣勢,以領先十五分的優勢進入下半場,甚至第四節大部分時間也握有領
先。沒想到這一切在最後幾分鐘風雲變色,高國豪人來瘋似的連投帶切,包含最後致命的
三分彈命中,鎖定勝局,也讓松山高中就此拿下冠軍,賽後高一的高國豪強勢拿下MVP與
新人王兩項大獎,開啟了往後最強高中生的旅程,而高三的高國強則淚灑球場,遺憾地結
束了高中籃球生涯。
.
說到籃球,我相信十之八九的人第一印象絕對來自於井上雄彥的《灌籃高手》,他當中關
於勝利的執著、不放棄的精神、隊友間的革命情感、以及滿滿對於籃球的熱愛,是代代人
關於籃球最美好的回憶也是難以忘懷的初戀。籃球迷人的地方是,場上的五個人就像一隻
手中的五個手指頭一般,有長有短,但缺一不可,有了全部才是一隻完整的手。除此之外
,你永遠無法想像,時間到點的那刻前球場上會發生什麼事,也永遠無法想像在那麼短的
時間內人類究竟可以做到什麼,因此我們有了T-MAC的13秒35分,有Fisher的0.4秒,也
有了櫻木花道的槍響絕殺。而當然,籃球員對於籃球的熱情、以及球迷們忘情的支持自己
喜歡的球隊,甚至因為籃球而帶來的生命改變,也是籃球之所以如此迷人的地方,我想這
部分NIKE與NBA球員合作的一系列「THIS IS WHY WE PLAY」呈現得相當精準,也相當令人
感動。但,我以上說的這些,《下半場》有嗎?如果有,做的深入嗎?我十分懷疑。
.
對於我來說,觀看《下半場》的過程,就像是看一個沒有那麼愛籃球、懂籃球的人帶著一
群很愛籃球的人拍給愛籃球的人的電影。並不是說這部電影當中沒有籃球,沒有夢想、沒
有掙扎、沒有衝突、沒有革命情感,只是在這樣的一部情緒綜合體當中,缺少了對於籃球
的愛。
.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些說詞是那些籃球愛好者對於電影的吹毛求疵,那些籃球上令人著迷
的概念,並無法完美的嫁接在電影上面。然而若我們以同樣是改編於籃球的《灌籃高手》
來看,可能就可以發現一些問題。
.
首先是關於衝突,籃球說到底雖然是一個與人對抗的團體運動,但到頭來其實也是一種與
自己的戰鬥,應該說所有的運動最大的敵人都會是自己。因此要持續進行這樣高強度的競
技,最後必須面對的都是我為什麼想要打球這樣的問題。在《灌籃高手》中,我們可以看
到主角櫻木花道最初加入籃球隊是為了追晴子,然後他覺得籃球有趣,又可以追晴子所以
繼續留在籃球隊,然後他又感受到一切成就感,同時也可以追晴子所以他努力的練球,最
後在與山王的比賽中,他感受到他對於籃球與晴子雙重的愛,然後也體會到一種有別與打
架時所獲得的支持與信賴感,也第一次為了自己的之外的事情奮鬥,所以他感到安心與快
樂。因此雖然山王過後隨之而來的是慘痛的敗北,但青春中的遺憾,伴隨著是下一次的成
長,所以我們在此受到櫻木的感動,也完全能夠理解他的決定以及他的情緒。
.
反觀在《下半場》中,我們只能粗淺地看到兩個因為爸爸曾經教他們打籃球,所以喜歡打
籃球的人,然後因為一些原因兩人分道揚鑣,各自開始打籃球。但關於他們執著什麼,為
什麼打籃球、為什麼而戰、為什麼喜歡打籃球卻絲毫沒有著墨,弟弟的信念只以一句我想
好好打球概括,而哥哥則又以一種極為濫情的集體式的光誠加油作為號招。如此輕飄飄的
劇情鋪陳方式,也讓觀眾引頸期盼的最終對決,除了噱頭式的兄弟對決之外,衝突點只剩
下那幾近無從得知從何而來的概念式強弱對決。這不是一場信念之爭,兩個人、兩個球隊
的信念沒有明顯的相撞、這不是一場兄弟之爭,兩個人的關係除了兄弟之外,看不出有什
麼特別之處值得大書特書,然而這也不是一場與自己的戰鬥,因為我們看不到他們如果不
打籃球、或失去籃球、或輸掉這場比賽會有什麼後果。而這些總總細節上的缺失,也讓最
終決賽的呈現,流於表面形式上的雷聲大雨點小,感覺很像萬人演唱會台下都是動員的觀
眾,台上演的拼命,台下也配合得很辛苦,看起來縱使畫面流暢,演員也相當稱職有帶入
感,但總覺得少了靈魂,也讓觀眾對此有所距離。
.
而除了畫面情感上的空洞外,更大的後果是,電影從何導致青春電影中「遺憾感」的缺失
。你難以想像一部青春熱血電影,少了「遺憾感」會是多麽可怕的事情。如果少了一個強
烈的遺憾,那麼會讓整部電影的故事過程顯得無所適從,隊友間沒有感情,球隊裡沒有革
命情感,對手間也沒有競爭火花,從而導致整部電影變成一個想像是的青春模樣,沒有人
物、沒有細節、沒有過程,只剩下滿滿滿的情緒剪貼,你甚至看完不知道該如何定義或言
說這段經驗,就只有空虛。
.
除了籃球場上的迫切與遺憾的缺失外,我想就如同上述所說,本片也缺乏那種零秒出手的
迫切緊張感。我當然知道在本片最後有一個絕殺奪冠的鏡頭,但我說的並不是那個。我說
的是那種觀眾隨著比賽進行而情緒起伏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這場冠軍賽的安排,採取了
最大眾的上半場大幅落後,下半場急起直追的戲碼,就像《灌籃高手》中對山王的劇情一
樣。而在球場上有大幅領先,也就有拉鋸膠著,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劇情的開展,在第四節
哥哥爆氣一波、然後弟弟突然失神的情況下(所以他到底為什麼失神?),雙方比數陷入
拉鋸,最後就在小三的三分空擋命中下,追成的平手。我想這裡的問題會是,在前面那麼
一大段的拉鋸戰底下,身為觀眾的我們只知道他們很膠著,但卻沒有被明確的告知目前的
比數,從而對於場上的戰況除了概念之外,擔心沒有一個依據,所以對於所有的資訊只能
片面地接受,而無法主動參與。這樣的狀況雖然到三分命中前有了個緩解,但本可以大書
特書的絕殺場面,卻選擇以一個最無聊俗爛的方式結束。追平到落敗,情緒與情緒間的轉
換過於隨便、快速,使得緊張感根本無從聚焦,追平快樂的釋放感以及突然落敗的失落感
到感動大合唱的遺憾難過感無縫接軌,讓觀眾根本沒有時間梳理情緒,卻被塞了一大隊情
境,使得整體場面寫得凌亂且無所適從。除此之外,將兩隊的對決化約為兄弟的和解,但
卻少了其他球員的鏡頭,也忽視了籃球視為一個團體運動的本質,然後加以迅速散場的人
潮,真不知該如何定義這樣的安排與調度,只覺得無限混亂與尷尬。
.
說完了敝人認為的故事主線上的問題之後,想說一點我對於第四節最後突然站在場上那段
的看法。關於那段,或許有人會拿《灌籃高手》動畫版動輒半集一集的回憶跑馬燈來護航
,比如說投一個三分球投了十分鐘,跑一個快攻,跑了一小時之類的。但我想與之不同的
是,《灌籃高手》在如此陷入思緒與回憶的片段中,都會將場景轉化、甚至超寫實化。然
而,我們在《下半場》當中所看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發生在正在進行比賽的場中。我料
想這樣的安排可能有兩個,第一個是當下場上真的要發生什麼事情了,比如說鬥毆前的醞
釀、比如說突然昏倒,所以有了這樣的聚焦定格。第二個就是他想要仿效《灌籃高手》中
的記憶閃回,或陷入沈思片段,因此讓他定格。但弔詭的是,他學只學了一半,只讓他沈
思,卻沒有超寫實化的場景轉化,比如說四周陷入一片黑之類的,因此我看到的當下只覺
得有幾種可能。1.教練怎麼沒有罵人。2. 教練怎麼沒有喊暫停。3.光誠怎麼沒有趁機猛
攻一波。4. 怎麼沒有人撞到他。以上四種可能思考下來,只覺得這段的安排十分荒謬、
也十分的突兀。更降低的敝人對於此部電影的喜好程度。
.
總的來說,如果要就一個稍稍中肯的角度來評價這部電影。我覺得就目前的結果看來,《
下半場》是一部相當聰明、甚至還算成功的商業電影。他不僅演員表現十分突出極具說服
力,幾個籃球員共同經歷的片段安排也十分討喜(練球部分我反而覺得是本片最大看點,
光誠球員私底下的化學效應很棒,只可惜在比賽場上被導演完全浪費),劇情方面也很直
率的硬是拉出一條親情為主的對抗,並加雜的青春熱血元素,讓那些對於籃球不熟悉的觀
眾也有參與感,是一個能夠輕鬆進場完全沒有觀影負擔的作品。可以預期的,如果搭配不
錯的口碑與宣傳推廣,票房上可能會有不錯的成績。
.
但另一方面,缺點就顯得比較可惜一些。它在劇情上沒有扣緊並回應「為何打籃球」的本
質問題,並忽略了衝突的多重可能與深度,從而導致需要拿大量的支線劇情以及氾濫情感
去補足,讓整部電影看下來,無法了解到一個深刻且完整的敘事脈絡,只剩下拼貼碎裂偶
有哭點的情緒拼圖,也浪費了原先這麼好的故事前提與體裁,不免讓人惋惜。
.
還記得我們從《海角七號》就開始喊的台片復興,這樣浩浩蕩蕩、大大小小的喊,也喊了
十年。雖然偶有佳作,讓所謂的含淚相挺、到理直氣壯的支持出現了討論的可能。然而,
我想除了行銷宣傳之外,就如同HBL近幾年的復興以及UBA的成長跟進。所有的事情
到最後,看的還是誠意與結果。有了誠意但沒有結果,可能就變成趙德胤或《老大人》,
但沒有結果又沒有誠意,那除了含淚相挺之外,我真不知道還可以說什麼。你看看如此熱
血或熱的HBL和UBA到了SBL長成什麼模樣,投機取巧的式的操作結果,可能一時
看得出成效,但觀眾與球迷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到最後一定會露出馬腳。我發現許多台片
往往有好的概念與出發點,但往往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除了缺乏對於故事的熱情與愛之外
,更大的問題都是出現在故事上。過多的議題與想法強塞其中,拼貼式的情緒片段交錯出
現,到最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四不像。所以我說,追根究底看來,《下半場》想說的是什
麼?是兄弟情?是青春?是失能家庭?是校園戀愛?是聽障選手奮鬥的故事?還是熱血與
遺憾?還是遺憾後再出發?還是魯蛇的逆襲?還是勝利的執著?到底是什麼?議題很多看
似很好,但如果無法收束成一個概念與方向,那就是一盤鬆散的沙,一套操作的工具,但
回歸到作品本身,就越來越不清楚了。
.
最後想引鄭秉泓在這期電影欣賞文章中的話:「倘若一部商業電影連本地觀眾對什麼題材
感興趣都搞不清楚,連一個故事該有的起承轉合都兜不起來,連作品何以該以電影的方式
存在於戲院銀幕都說不清理由,那還把它拍出來做什麼?」
.
雖然大部分國片並沒有那麼嚴重,我也不是在特指《下半場》,但我覺得如果許多作品可
能以更審慎的態度面對自己的故事可能會更好,台灣的電影很有潛力,台灣籃球很熱血去
看,LOVE LIFE
敝人的專頁:既視感
作者: scarlett8610 (seeutomorrow)   2019-08-26 18:25:00
推優文
作者: SamDalembert (FA)   2019-08-27 12:57:00
13秒35分是一個哏啦
作者: simon0809466 (趴趴熊)   2019-08-27 15:56:00
推好文~打過籃球的人看得有點痛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