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隔天就衝了午夜場,不敢玩遊戲不敢看恐怖片的我還複習了幾場實況,
不得不說前半場我真的被音效嚇瘋,都是在指縫中看電影(泣)...
要不是《返校》這輩子真的不會點開恐怖片...
這部電影不需要有玩遊戲也可以理解,
但!有玩過遊戲會更驚豔對遊戲還原度的細節用心,
這部原作本身就頗具水準,但電影在美術上又更加分。
監製李烈說這是心理恐懼片,沒有太多政治,
事實上我的感受也是如此,這部片沒有著墨太多真正的白色恐怖、轉型正義,
只用了一些禁書、禁歌去帶當年的陰暗面,你甚至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內容需要被禁...
想到離解嚴只有三十多年,還是很毛骨悚然。
我很喜歡電影中的兩個點,一點點雷,小心服用:
(防雷空白頁)
一、電影試圖傳遞錯的從來都不是告密者。
這部分真是太太太太太溫柔了,這可能是感情戲中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誰有想過要去理解告密者?
當他們同時也是受難者,似乎只要被冠上告密者,就沒有值得被理解的空間。
二、電影真實傳遞了人跟人之間的情感。
玩實況或看實況的時候,知道誰跟誰是戀人,誰跟誰是朋友,誰跟誰是家人,
但對於角色跟角色之間的情感揪扯,其實沒辦法感受到,
所以我對「阿聖」這角色特別有感覺。
在這人人自危的時代,讀書會是個讓阿聖可以玩布袋戲、說台語的地方;
魏仲廷說可以去幫他拿禁書,他臉上鬆一口氣的表情;
始終記在心裡的「我沒有說那天拿書的人是你」卻被認為是抓耙子,
但他還是沒說出來,因為承諾過了。
最後阿聖操著布袋戲偶那幕,我真的非常喜歡,
他的神情舉止就訴說著這個角色一直都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很天真很單純,也是永遠最不可能背叛組織的人。
阿聖自己就像是布袋戲偶的命運——
「要當一個苟且偷生的罪人,還是當名英雄死去?」
也讓我想了很久。其實,都沒有對錯。
我最出戲的地方是韓國瑜教官(啊不是,是白教官)在用旁白的口吻講
「這是個由_____構成的世界」時,真想衝進去螢幕搖搖他,
拜託請閉嘴,不要解釋!!!!
btw,看到有網友拿著電影票拍照,並寫說「自由在手上竟是如此輕盈。」
這句文案真的太棒了!完全就是我的心情!(職業病)
先成為人,再成為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