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小丑-自我實現的戲謔喜劇

作者: kobe1802 (彭彭)   2019-10-09 01:42:52
是不是很久沒有在看完一部電影後,
屁股彷彿被黏在椅子上起不來了呢?
或是震懾、讓人沉思、一種完全沈浸後、難以回神的恍惚。
小丑的格局超乎了我的想像,讓我完全陷入另一個逐漸走向瘋狂世界的兩小時。
透過大量由下往上的鏡頭語言,逐漸進入小丑的主觀世界,
緊隨著亞瑟的視角,一起經歷他喜劇/悲劇的生活。
對我來說,小丑更像是喜劇片。
=====================防雷=========================
解構高譚高譚市英雄主義
小丑電影本身與它所傳達的信念相當一致,都是「價值觀的反轉」,
在這個充斥英雄電影的時代,
它代表的是英雄主義的另一個極端。
它提供人們「辯證思考」的可能,將那些我們所認定的理所當然,
層層分析剖開、解構,然後重新建構。
對DC或是蝙蝠俠的粉絲早就耳熟能詳布魯思偉恩父母遇害的故事,
這是第一次我們從小布魯思的視角之外的鏡頭去認識那天晚上發生的事。
原來,那是一個貧困的時代背景,一個小小的衝突演變成城市級的衝突。
而在那樣的氣氛下,一名帶著小丑面具的憤怒的市民,
認出了湯馬士偉恩,而跟著他們到了巷子裡。
小丑起源故事 - 當反派也開始「做自己」
我們常常被鼓勵要做自己,不要勉強他人的期待,
而成為一個別人心目中但不是自己的人。
這部電影看似黑暗沈重,但事實上它是一部100%喜劇片呢。
因為它是一個反派,迷失自我、最終認識自己而自我實現的故事。
看完小丑之所以讓人有些恍惚,是因為它拆解了那個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世界,
甚至將小丑的立場轉成了觀眾的方向。
即使我們還是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感受,但起碼能理解他的行為。
我得承認,
我幾乎所有對這個角色的了解都來自於同理的鏡像神經元(男主角真的值得一個小金人)
在我的資料庫裡沒有那樣的經驗來支撐我對他的共鳴。
但看著亞瑟成為小丑的過程不禁讓我思考,
社會裡的犯罪是怎麼發生的?
罪犯是生出來就是惡人嗎?
方才在金鐘大放異彩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早揭示了這樣的反省。
社會中的無差別隨機殺人,有時並不是沒來由地發生,
而可能是一連串的因果效應。
亞瑟成為小丑只是偶然,但高譚市的環境條件卻必然孕育出一個小丑。
煽動性?鼓吹階級革命?
電影作為娛樂的目的,
服務的基本上還是中產階級以上居多,
一張好幾百塊的電影票,
對於真正的窮人恐怕是沒有機會看見。
至於罪犯呢?他們都在監獄蹲裡呢。
至於那些有可能成為罪犯的人呢?
小丑的回答是,
如果今天你的社會裡本來就有一些潛在的罪犯,
他們沒看過小丑,也會去犯罪,
路上能撿的槍太多了,
小丑不會是槍更不會是最後一根稻草。
比起煽動之虞,我反而覺得小丑是以警世寓言為主成份。
而前面提到的換位思考與價值反轉,
有機會讓我們一探另一個世界裡的人心理在發生什麼事情。
為何選用貧富階級作為題材?
小丑的設定的年代離我們有些遙遠,以貧富差距大、世風日下的高譚市作為背景。
它為何選擇「貧富和階級」作為對立的兩造,而非「共產vs資本」、「宗教信仰」、
「性傾向」、「種族歧視」、「人民vs國家」...等等?
我的想法是因為選擇這些世界當下還「敏感」的題材恐怕會讓小丑失焦。
小丑的意義並非鼓動任何形式的革命,或支持任何一種意識形態,
而是讓我們看見一個人如何在特定的環境與事件的影響下成為罪犯。
又是哪些人一起促成了這件憾事。
誰死了?亞瑟的幻想死了?聽懂小丑的笑聲?
每次看電影,我總會注意最後誰死了,一個角色被設定成死亡,
通常都是刻意的安排,小丑中死亡的角色都是推了亞瑟成為小丑的助力,
換句話說,他們的行為間接地導致自己的滅亡。
1.三個金融業上班族。
基本上和片頭那群屁孩是同一類型,欺負弱小而且通常都是團體行動,
霸凌者。在這部高級的犯罪片裡,這可以說是最低等罪犯,最先領便當不意外。
2.湯馬士偉恩。
代表階級、權力高,但不食人間煙火,對社會漠不關心的漠視者。
亞瑟心理師在被砍預算後的一段話有意思:
他們一點都不屑你這種人,他們更不屑我這種人。
社會公益,捐款蓋圖書館、醫院常常是企業家展現自己慷慨分擔社會責任的展現。
但其實不就是節稅、用錢買形象而已?
當真正要碰到底層的人,恐怕就像是「寄生上流」裡地鐵飄來的味道,
在小丑中則是「超級老鼠味」捏起鼻子。
心理醫生無能為力,當一個社會不關心「超級老鼠」,
他們又怎麼會對管理老鼠的「飼育員」這個職業有所尊重呢?
一次亞瑟為了找媽媽的病例來到精神病院,他問那裡都關著誰。
社會恨不得這些不定時炸彈集中管理或是乾脆通通槍斃,
但這些只能心理想,
於是找了一個「人性化」一些的地方,取一個「好聽一點」的名字叫醫院,
然後跟監獄一樣,把這些人全部丟進去集中管理。
心理醫生?就只是一個書念比較多的獄卒而已。
心理治療?慢性藥物?都是些浪費社會資源的投資,
能砍則砍,人不會死在裡面就好。
湯馬士偉恩不是小丑殺的,而是社會仇富的反動。
但湯馬士沒有伸手去救曾是員工亞瑟的媽媽,也還是間接導致了自己的滅亡。
3.媽媽。
亞瑟在台上講得那個笑話,媽媽小時候告訴我要好好唸書,
我在想這或許是擷取自他真實的經歷。從來沒有快樂過的亞瑟,
在媽媽口中的小名就是「快樂」。媽媽活在自己的幻想裡,
也帶著亞瑟用著一種阿Q的態度面對這些悲慘的真實。
患有精神疾病並不是亞瑟殺她的原因,相反地,他一直很愛媽媽,也一直照顧著她。
真正引發殺機的是,媽媽隱瞞著他的身世還有放任同居男友,家暴虐待他的事實。
媽媽的自我欺騙、活在幻象中,是失職與謊言的代言人,
亞瑟的媽媽不但不是他的照顧者,反而教導他自我欺騙和活在幻想裡的人。
亞瑟在殺了媽媽後,唯一的「依附」關係破滅後,
他對鄰居單親媽媽的親密關係也一起幻滅了。
某一些心理學派認為我們與母親的關係和我們的親密關係很有關聯。
於是當亞瑟殺了媽媽後,他心中最柔軟的那份愛也付之一炬。
但如果以喜劇的角度來看,
破除這個「親密關係的幻象」對於亞瑟成為自己有著關鍵的轉折。
殺掉媽媽象徵著終於可以誠實面對自己、並且允許自己真的不快樂。
而情緒激動的時候,也不會在控制不住地笑了。
憤怒是憤怒,悲傷是悲傷。
4.脫口秀主持人。
整部電影充斥著兩種笑聲,一種是亞瑟那種悲悽、不得不、忍不住,
悲傷而又不被瞭解的笑聲,
另一種則是在脫口秀與歌劇院裡優雅又有點「公式化」的笑聲。
亞瑟從來沒聽懂這些故事的笑點,不只是因為他跟他們不一樣,
也是因為這些故事的笑點來自於上流社會的生活經驗。
要帶給人們歡笑是媽媽給亞瑟的枷鎖,
事實上他在小孩子面前的表演是成功的,他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
卻沒有辦法讓那些大人笑。但無倫如何,將喜劇演員當成志業的他,
一開始對於脫口秀主持人莫瑞是非常崇拜與敬重的,
但電視的形象終究只是部份真實的假象,當亞瑟親臨現場而非透過電視機,
他對莫瑞的幻想破滅了。
原來莫瑞找他來上節目不是因為他看見他喜劇演員的天賦,
他終於看懂自己來上這場脫口秀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他第一次懂了大家在笑什麼,大家是輕蔑地嘲笑他。
這也是為什麼,他原本在家排演時的劇本是在節目上自殺,實現他本子上的那個金句。
「我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值得」
但當到了現場,他懂了,成為小丑、成為他自己才是他生命的意義。
當這個偶像盲目崇拜破滅,他不再控制不住的亂笑了,
而是字字句句鏗鏘有力控訴著電視機還有現場的觀眾。
與莫瑞一來一往的對峙,是那樣的有力量。
小丑的生命力、他為自己活、為自己發聲的那個時刻,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5.小丑同事。
這放在最後一個介紹的角色,是我認為小丑中最特別、最重要
但也最常被忽略的一個角色。他所代表的就是社會中的
「憤青」、「揮舞政治正確旗幟的偽君子」、「鍵盤酸民」、「帶風向者」....等等。
從事著同樣的工作和亞瑟有著相似的社經地位和背景,
一日他若無其事將一把槍交給亞瑟,因為那把槍爾後也引發了一連串的事件悲劇。
那把槍可能代表著他的憤怒或是無病呻吟,
也許是對老闆、對社會、對某個意識形態的。
然而他是有怒不敢言,一肚子大便卻又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糞(憤),
也不採取行動去洩(憤)。更甚者,當社會的人發現了他的糞,
他卻又死不承認,極力切割。
帶著一瓶酒就想要堵住亞瑟的嘴,這樣的懦弱、偽善看在亞瑟眼裡,
豈有不爆炸的道理,到頭來,這個跟自己稱兄道弟的同事,
當初以支持我保護我的名義把槍丟給我,
當我真的用這武器來保護自己不受社會(法制下無能)的傷害,
你卻畏縮了倒頭來出賣了自己去抱警察(法制下的公權力)的大腿。
有意思的是,亞瑟放走了侏儒同事,
因為他們都是在高譚市裡的邊緣人,
同是天涯淪落人,被當成取笑對象的人。
我們所認同的某些立場,
是來自自己深思熟慮後的選擇,
還是只是一味方便跟風的從眾?
在這個講求政治正確、鍵盤當道的年代,
到底在社群媒體的表態立場是為了站出來,還是為了躲起來?
在「逃出絕命鎮」中當我說我喜歡黑人好崇拜黑人,
是不是就掩飾了我的種族主義?
在「淑女鳥」中,坐在泳池邊的男生說自己不喜歡錢,
卻被女角一個簡單的問句打臉:難道念私立天主教學校不用花錢。
又有多少人可以像「V怪客」中的警察,
最終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的聲音,勇敢做出選擇走上街頭,
即使死去但也光榮。
四處帶風向、到處亂丟「槍」的煽動者,
期待利用那些無論是單純或是真正有著理想要實踐的人,
替自己族群謀取利益的同時將風險降到最低,
嘴裡滿口抱怨、心中滿是怒火,
在權威面前需要發聲行動之時卻是低頭,
這樣的軟弱、虛偽、背叛自己的同事,
遭到小丑的處決。
回到小丑
最後,總是該要回到小丑,當慢慢做回真正的自己,
亞瑟終於不會再控制不住地笑。
我們在最後的結局,心裡面感到欣慰受制感動的,
並不是破壞的街道的宣洩又或是正義獲得伸張的爽快,
而是,我們看著一個受苦的人,終於講出了自己的心聲,
終於看破了生活中的幻象,
終於找到了自己活著的意義,
也在這個與世界互動(對抗)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那些或是想像出來的或是現實
都成為亞瑟主觀的真實,
也成就了小丑的誕生。
這是一部有著歡樂、激勵人心結局的喜劇片,
如果看懂了小丑的故事。
作者: tengerinedog (橘子狗)   2019-10-09 10:45:00
寫得很好!有人還是以為精神病患可以治療,各式各樣疾病的人多的是,導演就是想描述一個人的前半生,我覺得描述很好,至於好不好看每個人自己有自己判斷,就像任何人的一生也不是像一個完美故事那麼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