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金馬56最佳影片入圍小感想

作者: sean8398 (SEAN)   2019-11-10 23:08:40
週末看完了金馬56的最佳影片入圍,簡單分享下,中間有涉及一些很基本的劇情,若介意
者可以避開雷噢!
————————————————————
《返校》
若單純就電影文本(film)與藝術表現上而言《返校》確實是五部最佳影片入圍者中最為
不夠成熟的;但我想《返校》的入圍所代表的意涵更在於整體與整個電影機制(cinema)
凸顯的文化性。前陣子小野寫了一篇〈少了中港電影的金馬獎 該是告別的時刻了〉的投
書,提到了告別新電影大師們的電影語言,談起了「新電影是光芒還是包袱?」在這幾年
台灣發展類型、更「接地氣」的草根或試圖ip與合資,卻也遇上了些政治問題,比如今年
金馬獎的風波。
《返校》從暢銷電玩改編,滿滿的期待與話題討論,說的又是白色恐怖時期敏感的背景,
第二次看這部電影時,自己有多些感覺關注在很多很遊戲的電影語言、還有發現原來關鍵
的那場導致學姊行動的戲,其實斷在老師間對話的不明確與曖昧,要是
她多待了十秒鐘,或許整件事情都會不一樣。這和「線索」般很大眾電影或類型的推動有
著很大的相關,以往新電影時的導演論及政治的禁忌,多的是從「自傳」方式去闡述的私
歷史而向大發展,道出了很寫實背景的台灣。然而《返校》卻是一個很大眾性超現實的恐
怖遊戲,加上那些愛情元素與豐富的聲光音效,那是一個標誌著讓大眾以不同方式看到了
這些時代的一大步。
《熱帶雨》
故事很簡單,沒太多的意外和預告裡看到的差不多,一名女老師與男學生之間的「戀情」
,但其實主軸更是這名女老師,在她這樣的年紀與身份,國族和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屈就
或壓抑的自己不孕、作為一名失敗的妻子該怎麼習慣與找回關於自我。但不得不說彷彿李
安在金馬五十時選中了這批黑馬,也選中了他的接班一樣。陳哲藝再次把很通俗的家庭與
社會,結構化的端上了檯面,讓我們看到了背後所對立的種種衝突:是女性、傳宗接代、
家庭親情、自我情慾、升學導向與異化的......,更大的是跨越新加坡回到馬來西亞,看
到新聞暴動與返鄉巴士的城鄉差距。陳哲藝很精準的用了不同場次的「雨」代表了不同戲
劇發展的問題,應和了標題「熱帶雨」這多雨的季節裡,像是突如其來燥熱難耐的生活頓
點,大概從每一場雨中都能發現導演精心雕琢思考的想法。
反倒是主題裡的師生戀,對自己而言反倒是一場單戀。年紀輕的男孩橫衝直撞地去愛其實
不知道真正的情背後有多少阻礙,而深知世故熟稔於心的女老師,卻早已不暸解自己到底
該怎麼去愛自己,而只是把性寄託在生育、或把渴望母愛扭曲成了過度的關心。陳哲藝厲
害的是非常清楚知道自己要表達的是什麼,開場不過十分鐘不到,就能聽到三種語言交雜
的衝突(也是電影中尋找衝突背後的意涵),都做到了,但小小的缺點就是如果你沉浸其
中時卻無時不被這些符號象徵或結構上的暗示提醒,好像就有些太多了些。
《叔叔》
若說金馬最大的價值是一種包容,那《叔叔》必然也是一部這樣的獨立卻反映當代的電影
,若非影展獎項,或許自己就這樣錯過了它。《叔叔》的敘事與戲劇張力更底限,說的是
一對年邁都有自己家庭與後代的老男人,在這把年紀碰上了相互陪伴的故事。
這部電影最厲害的地方大概是,沒有一場真正的「衝突」與流淚,也沒有真正轉折與正面
爆炸,卻讓你在很多生活裡的事情中深深被打中。是辛苦工作了大半輩子的男人,也養育
了下一代負起了責任,卻又沒法子做「真正」享受慾望的自己,偷偷摸摸隱忍低調,連最
平凡想和愛人一起煮飯、看電視或閒暇時到海岸邊散步,在以同志作為一個身份下,都變
成了很弔詭的不平凡。除了涉及到身份與家庭關係,也談了老年安養的問題,甚至是一種
極溫情「陪伴」與不分身份的關愛感,無論是對女婿、朋友到小孩孫子,或那些也走了半
輩子的老婆
,都有著以人與人之間情感在。《叔叔》很平淡圍繞在這二個男人身邊,他們最好的互動
就是什麼都不說,卻早已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那種隱隱如水的清淡。最有趣
的是,往往與同志有所衝突的基督宗教,在電影中也變成了為了成為一家「這樣我才知道
死後要怎麼找到你」的內在信仰。若要說缺點,大概是反覆用的配樂有些失色、還有某些
空鏡頭剪接斷掉了了長鏡頭的韻味。
《陽光普照》
在台灣已經上映了,也獲得許多好評。不得不說當俯瞰整個台北盆地的鏡頭出來時,確實
想起了楊德昌拍攝《一一》時是怎麼去描繪千禧年間的台北城市,也在這麼邁入現代化背
景下端看家庭成員與人生哲理。而到了鍾孟宏的《陽光普照》,說的問題已經不是重繪台
北地圖了,而是「再建」。
背景裡興建中的大巨蛋圍牆、車站附近的建築,還有駕訓班位於邊緣的山腳,或那棟有點
年紀斑駁的公寓家居,應和著犯罪被趕出城市的阿和、自我默默離開不想麻煩人的阿豪(
卻其實還是麻煩到了大家),或是沒來由說過幾句話的小玉也重新為了在組成一個家。在
巨大光影對立之間尋找縫隙,想再建、或是找回那些熟悉的關係,才爬到了最高處擁抱彼
此,每個人都是每個人的陽光、每個人也都是每個人的陰影,《陽光普照》確實有著極陰
暗下溫暖的家庭治癒感,更重要的是也不知不覺中建構了快過了二十年後台北的樣貌,生
活在這裡的我們,無論怎麼或許都能找到一點感動的地方。喜歡林生祥的配樂煽情的很可
以、也喜歡幾場那些俯瞰或空拍的鏡頭,車子裡都是人、房子裡都是人、城市裡都是人。
《夕霧花園》
電影的語言英文、粵語、日文比重大概是6:3:1,作為一個跨域製作與歷史故事,《夕
霧花園》無疑是入圍之中最為複雜且巨大的。敘事拉出了雙線,一是八零年代重返尋找真
相解惑的張艾嘉,二是二戰不久深陷一場矛盾戀愛的李心潔。故事緩緩進展中,有很多複
雜或埋藏的事情,有關於文化種族對立的、藝術創造的痛苦,或無意間就愛上一個日本人
的困惑與眷戀,文本背後有許多交纏的矛盾感。
林書宇以往的作品中總帶有些「告別」的意味,無論是《海巡尖兵》服役時被迫政治的長
大、《九降風》和過去單純瘋狂的青春道別、《星空》童真的孩子在冒險中找到力量面對
世界,或是《百日告別》對亡者逝去追憶且懷念的治癒,到了《夕霧花園》這樣宏大複雜
的故事中也再說這件事:對哀痛告別。是從此刻的張艾嘉、回憶年輕的她、再往前戰時悲
劇的一切。而為了與戰爭創傷的一切哀悼
告別,是原先第一個為了蓋花園的緣由與想念,再一次追溯的此刻同樣是為了另一種善惡
之愛的告別,面對阿部寬即將遠行的凝視,或是借景的花園,景物依舊人事已非。但每一
個如同斯德哥爾摩症候的創傷感,都在哀痛裡閃爍,像他們一起在庭院中放的燈,飄盪搖
曳。而痛苦卻又是對於藝術與人生之中,不免需要品嚐與忍耐,如同李心潔刺青時的身體
之痛楚。應該怎麽面對這些大歷史之下受傷的感覺,還有為此哀傷而告別在眷戀,就是這
座花園帶來的、留下的。
李心潔、張艾嘉與阿部寬三位主角都在高標表演,特別是張艾嘉實在很有魅力與層次感,
攝影燈光美術配樂剪接技術部份也都在質感的高標。很開心看到林書宇掌握了這樣一部跨
域泛華語電影的概念之,有電影工業生產的也同時留下了作為導演的概念,大概是這次較
為複雜厚重且有韻味的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