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lurrr (ss)
2019-11-13 22:09:14雷文防雷資訊頁
金馬影展看的時候人非常少,下禮拜一下午剩最後一場,之後應該很難再看到了吧?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部落格原文:https://tinyurl.com/rv5p9wl
因為覺得這部電影的片名翻譯成「非屠龍童話」不是很好,它是指電影中的媽媽給孩子說
的屠龍童話(動畫)以及現實殘酷非童話故事,但個人覺得沒有必要把屠龍童話與否變成
一個片名,因為就算加了個「非」,都像是把這部片是類似放在兒童影展般的純真感,與
對照大人的殘酷,在這樣十分僵化且無害的二元關係當中,以至於會忽略片中複雜地藉由
族群政治所帶來的敘事策略:道德上的選擇。
或許就先從菲律賓的「民答那峨島」談起,簡單的來說就是位於南菲律賓的這個島因為曾
經被蘇丹國統治,居住著少部分信奉伊斯蘭教的莫洛人,有別於大部分菲律賓都是信奉天
主教的菲律賓人。而片中的戰爭就是要尋求獨立的「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政治組織與馬
尼拉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細節部分請自行搜尋)。而片中的爸爸就是身為莫洛人,但卻
是在國防部的武裝部隊服役,故在掃蕩激進的解放組織的行動中其中有一段與農民相遇需
要靠著他進行翻譯。
歷史背景大概是這樣,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身為菲律賓人的導演Brillante Mendoza該如
何看待著這個為了維持國土完整的軍事事件? 於是在片頭看到一段陳述,不管是尊重那
些少數的莫洛人,又或者是希望一切能夠和平的氣氛,這樣恰恰的在開頭如此順暢的銜接
著:一個罹患腦癌的女童,與媽媽帶著她去醫院治療的過程,並開始那段關於屠龍的神話
。在電影前面到中段其實還覺得那個動畫有點無聊(雖然在呈現上做得很好),相對於有
些刺激的描寫「民答那峨島」緊張情勢,與母女到了像是戰備醫院那樣配備陽春,但那裏
的父母都緊緊抓住最後希望的堅持態度,而後就開始出現了一些叢林槍戰畫面,開始精彩
的三方交叉的相遇:小女兒的又發作了,爸爸任務遭到埋伏,動畫也正發展到準備屠龍的
關鍵場面。這三段交織之下像是看到Mendoza熟悉的菲律賓 「悲慘的浪漫」,一種不忍苛
責的通俗感,又讓人想起過往他的作品在寫實中刻意賣弄的驚悚與悲情:《男孩看見血地
獄(Kinatay)》、《私法拘留(Ma'Rosa)》、《私法追緝 (Alpha, The Right To
Kill)》黑警、暴力、販毒,像是沒有什麼希望的慘到極點,如同很久以前在看《阿嬤打
官司(Lola) 》之後寫道:
「殘酷地無法憾動任何體制本身如此這樣帶有「悲觀的結論」下,去操弄電影性發揮的地
方(或說電影「不能」的地方),一種描寫現實,又抽離成為通俗劇之間的愛恨情仇,其
實是一種「戲虐(待)的情感),那也是一種對第三世界的悲憐與賣弄之間的因應策略。
」
而在Mindanao更加特殊的是,可以確定電影是真的為那個島嶼與人民感到悲傷,才會溫情
地運用Mindanao當地的神話,使現實的殘酷最後帶向感性層面。有別於在過往Mendoza作
品中總是無力解決的悲慘成為像是一種無可奈何但又吸引著觀眾前來「欣賞」的菲律賓現
狀。
並且巧妙地將當中複雜的政治的判斷迴旋給「惡龍的隱喻」:那就是「死亡」本身吧。不
管維持國土的掃蕩也好,為了獨立的恐怖攻擊也罷,那些在戰爭中死去的亡者,如同小女
孩的過世,就是像拉賈王子被惡龍甩到湖裡而淹沒一樣。
父母參加追思會,把最後女兒來不及聽完的故事給說完:蘇萊曼哥哥太傷心弟弟的死去,
當那個埋葬女孩的山坡另一頭的湖面颳起風就是亡者對在世的人的想念。不是死掉的人不
肯走,而是在世者捨不得他們的離開,於是就在銀幕上看到動畫,死掉的王子乘著飛船翻
山越嶺,最後動畫和現實合而為一的一刻是如此的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