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冰雪奇緣2的情節設計與角色塑造

作者: fontana (fontana)   2019-12-04 18:16:27
(代PO)
冰雪奇緣2的反應雖然兩極,但是如果歸納造成兩極化的原因,會發現大家主要是在劇情
、角色上所產生的分歧。很多不看好的評論認為,冰雪奇緣2立了宏遠的目標、主題,卻
因為無法很好掌控而失分,有的影評認為劇情漏洞太多、走向容易猜透、角色不知所謂、
為了服務兒童簡化劇情等等;而對冰雪奇緣2抱持肯定的意見者,則多是透過解說角色的
經歷造成的蛻變,以強調這部電影的動人之處。不過,似乎很少有人從角色對話、行為與
情節設計的方面進行討論;其實,冰雪奇緣2中角色的對話與行為,都緊緊扣合著主題、
劇情的運行,而在情節設計上也有著許多的巧思;最可貴的是,電影蘊含著許多對比性、
衝突性的主題、角色、觀念,互相呼應與互動,都是讓冰雪奇緣2更加精采的元素。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最顯性的對比:Elsa-母親-森林與Anna-父親-王國
Elsa與Anna各自的象徵與歸屬,在數場牽涉森林與王國的互動、對話中分別表現出來,這
些對話與互動從頭到尾貫穿了整部電影,不斷強化著「Elsa-母親-森林與Anna-父親-王國
」的區別,使得此一象徵與歸屬的對比顯得更加清晰,也為劇情的結局埋下伏筆。
電影一開始,父母的床邊故事時間,當King Agnarr講述他在魔法森林的遭遇時,Elsa發
出一連串的疑問「北烏卓人也跟我一樣會魔法嗎?」、「那些精靈發生了什麼事?」、
「現在的森林裡有什麼?」全部皆與森林有關;相對地,Anna的反應是讚嘆「水壩是個很
大的和平禮物」、「不管誰救了你(父親),我都愛他們。」、「為何士兵們四處攻擊?
、「誰會攻擊自己的客人?」顯現Anna相信了父親的故事,她打抱不平的發言也是從王國
的立場出發。
而後,Elsa繼續追問母親Queen Iduna關於森林的問題,並要求母親唱出能夠解答的民謠
All is found,這是一首母親給予Elsa人生重要提示的歌謠;在唱歌的過程中,Elsa與母
親有著更多的眼神交流與互動,Anna則較快陷入沉睡。
當Elsa告訴Anna喚醒了魔法森林中的精靈時,Anna的第一個反應是「那個父親警告我們的
森林?」再次表現了Anna相信父親、接受父親的看法,而她這樣對森林防衛的意識,也在
後來的對話、情節中陸續出現。在Elsa說相信召喚者是善意後,Anna則提出「看看我們的
王國(發生危機)」的質疑,表現對王國的關注與再次強化對森林精靈的不信任。
眾人進入魔法森林時,Elsa第一個反應是讚嘆森林的美麗,Anna則注意到水壩(王國的產
物)仍然存在。
少年父母的冰雕出現後,Anna第一時間認出父親;Elsa則對女孩身分提出疑問,後來更是
她使用圍巾安撫Anna的情緒,而有了北烏卓人辨識出圍巾花紋是古老家族的契機,並主動
想起冰雕上的花紋與母親圍巾相同,從而認出母親;這一連串的劇情設計,在在都強調了
Elsa與母親、北烏卓人(森林)的連結。
在姊妹倆與北烏卓人、王國衛隊的互動中,這樣的對比也很明顯。
Anna聽到鳴聲下意識反應是拔冰劍揮向樹叢,這是她對森林防衛意識的表現。在北烏卓人
、王國衛隊對峙時,她的視線大部分停留在王國衛隊那邊,也多與王國衛隊互動:主動認
出中尉是圖書館裏面畫像的人物,回答中尉的問題。而在營地的時候,她聊天的對象是中
尉,談論的內容圍繞著中尉在王國中牽掛的人。
相較之下,Elsa多與北烏卓人互動。在北烏卓人和王國衛隊出現,Anna認出王國衛隊時,
她並沒有立刻回頭,仍面對著北烏卓人,直到雙方發動攻擊時,她才轉頭使用魔法阻止衝
突。雖然在Anna認出中尉時站在一旁,但是幾乎沒有參與對話;在王國衛隊表示忠心走向
北烏卓人要展現武力,北烏卓人因此防衛時,主動安撫葉蓮娜,表示自己只是想要提供幫
助。在營地時,互動的對象是哈妮瑪倫,談論的內容是魔法、第五靈等議題,並唱起搖籃
曲All is found。另外,Elsa與小麋鹿的親近,也可以呼應母親抱著小麋鹿的畫面。
在發現沈船的情節中,Anna提出了王國的船都有一個防水艙這個關於王國的知識,Elsa則
認出母親的字跡。Elsa發現父母沉船是為了替自己尋找魔法來源而崩潰時,Anna安慰她「
如果有任何人可以拯救王國和解放森林,那是妳。」對照之下,劇情稍早Elsa在母親是北
烏卓人的真相浮出,被北烏卓族接受之後,做出的承諾則是「解放森林和拯救王國」。
從上述的對話與情節,都表現了Elsa-母親-森林與Anna-父親-王國的對比,這一次次的對
話與互動,也是不斷在為結局Elsa留歸森林,Anna繼承王位埋下伏筆。
但是,此一對比,並不意指Elsa與王國或Anna與森林互無關聯。在Queen Iduna北烏卓人
的身分浮出檯面,Anna了解到自己也有一半森林的血緣後,消除了對森林的防衛意識,她
告訴哈妮瑪倫「我們會盡其所能幫忙。」Elsa與中尉則有過短暫的交談,即中尉問她「妳
真的是Arendelle的女王?」Elsa則給予他肯定的答覆。對照Anna與中尉這麼多與王國的
話題可談,Elsa與中尉只有這樣兩句對話的設計,也暗示了Elsa與王國的關聯主要是依靠
「女王」的身分來聯繫的,相較Anna與王國無所不在的關聯性,甚至相對於她自己與森林
強大的歸屬感,都顯示了她雖然是Arendelle的女王,但與王國間的連結卻也只是女王的
身分與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最終決定破壞水壩解救森林的是Anna,讓王國倖免於滅頂之災的則是Elsa
,這樣的劇情設置,雖然跳脫了Elsa-森林與Anna-王國應有的框架卻不顯突兀,因其體現
了「橋有兩面」的理念,說明森林與王國的和平需要兩個人合作才能完成。
知道Elsa與Anna的母親是北烏卓人後,葉蓮娜同時牽著姊妹的手的畫面,則呼應著最後石
巨人與兩姊妹的牽手:葉蓮娜的牽手或可象徵王國的姊妹被森林接受,石巨人的牽手則象
徵森林(Elsa)與王國(Anna)的和解。Elsa-母親-森林與Anna-父親-王國此一貫穿電影
的對比,終於有了完美的結局:即Anna在結尾時說的「Our lands and people now
connected by love」。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意見認為Elsa魯莽地拋家棄國,Anna內心強大比較適合當女王,但
是電影中很多細節其實否定了這些看法。
首先,Elsa在聽到聲音呼喚時,多次表現出的抗拒,透過蓋住枕頭的動作、Into the
unknown表露無遺,尤其當他唱到「Everyone I've ever loved is here within these
walls, I'm sorry, secret siren, but I'm blocking out your calls」目光在牆上的
家人們畫像與窗外間的切換,充分表現了她的掙扎;牆上的掛畫有兩幅,一幅是與父母的
全家福,一幅是與雪寶、Kristoff、Sven的合照,用失去的(全家福)襯托現在擁有的
(現今的合照),更能提高現在擁有的可貴性,這是這部電影眾多細緻處的一個體現。
電影有幾處表現了Elsa盡其女王的職責:Anna的肯定、當Elsa不小心喚醒魔靈,導致王國
發生危機,她迅速反應並撤離人民;在她將王國託付給佩比爺爺,要動身前往森林,也知
會了臣民,而非不告而別。相較第一集遇到問題時就逃離王國,Elsa更盡到對王國的責任
,女王的工作做得更好了;何況她前往森林涉險的動機,就是為了要解決王國的危機。最
後,她找到自己的歸屬留在森林,則是在Anna獨立解決問題,成長到足以讓她託付的重任
的前提下,才能成就的。倘若因為Elsa留在森林,放棄女王身分就認為她棄國不負責任,
這實在是對她極不公平的看法。
那麼,因為Anna內心強大,就比較適合當女王嗎?很明顯的,在電影前大半段,Anna都沒
有表現出有擔任女王的能力:從小,她就嚮往親親與結婚,即便Elsa告訴她這並不能解決
問題;當父親告訴她在魔法森林發生的故事後,她選擇全盤相信父親的故事內容;首次看
到水壩時,她還需要經過Kristoff的分析,才知道水壩如果不存在,將會沖毀下游一切的
利害關係。這些依賴性格,說明了Anna並不具備治國所需的獨立思考與知識素養;雖然她
和王國人民的互動確實頻繁、也牽掛著王國的人民,還有強大的內心,但這些特質,都不
是讓她能夠擔任女王的關鍵因素。只有她歷經了成長,學會獨當一面解決問題,才有資格
學習成為女王。
關於「成長」:雪寶與Anna
雪寶與Anna的成長過程:一個渴望成長,一個拒絕改變;一個主動,一個被迫;一個冗長
緩慢,一個短暫劇烈。他們的成長,也是值得討論的地方。
在進入討論兩人的成長之前,先來關注兩處電影的情節的設計,即電影開場不久的歌曲
Some Things Never Change,在Anna與雪寶互動的片段,恰恰呼應著後來Anna與雪寶被
Elsa的冰舟流放之後的旅程。台詞上的連結,即雪寶對Anna冰舟上所說的「妳告訴我有些
事情永不會改變,但是從那之後,所有的事情都在改變。」這兩處情節,存在著諸多可以
聯想的空間:由雪寶掉落到失控的車上滑落的橋段對應到Anna和雪寶困在冰舟上橫衝直撞
的畫面,Anna接住從車上彈出的雪寶與山洞中Anna將瀕臨死亡的雪寶臉靠臉的擁抱姿勢相
似;更進一步的來想,是Anna拉下了控制閥才停止了雪寶的失控車,也是Anna破壞了水壩
,解救了Elsa,才能讓雪寶再度復活。兩處情節的呼應,足見電影在情節設計上的巧思。
【雪寶的成長】
如果依舊用第一集單純吉祥物的娛樂眼光來審視雪寶,將很難察覺到雪寶的變化,甚至會
造成部分觀眾在雪寶不斷提起成長的煩惱時,認為只是說說而已的感受,並就此逕下雪寶
是個「沒有變化的蠢雪人,多數時候的存在比較像是個干擾」之類的定論;從而忽略冰雪
奇緣2對雪寶這個角色的塑造,實際上遠比第一集更加立體鮮明的事實;尤其是關於雪寶
的主題「成長」的部分,電影其實給予了足夠的細節,說明雪寶為什麼渴望長大的原因,
以及他如何成長的過程。
雪寶其實就象徵著孩童,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著對世界的認知。
關於雪寶是孩童的象徵,撇開從第一集中他的出生時間,以推算他現在三歲的方式;就算
只從第二集的情節與台詞中,也可以處處看到雪寶是個孩童的表現:電影兩次出現雪寶和
小孩(同類)一起玩樂的橋段、第一次聽到阿托哈蘭時,與幼年時Anna一模一樣的反應、
警告火靈不能玩火、善於模仿(除了歌聲)、喜歡提問、和Sven的睡前故事時間等,無一
不是在表現雪寶的孩童心性,以及說明雪寶的身分就是個孩童。
在第一集中,雪寶是個渴望夏天的雪人,正是這種無可救藥的樂天性格與衝突的設定,使
雪寶這個角色充滿著吸引力;然而,在第二集中,雪寶雖然仍舊樂天,但也開始有了自己
的煩惱─「成長」,這是每個孩童都要面對的問題,如何探索、適應外在世界?雪寶是個
渴望認識外在世界的孩童,在比手畫腳的家庭遊戲中,透漏了雪寶已經能夠閱讀;在前往
魔法森林的旅途中,拋出了很多的冷知識,展現了因為積極求知慾而有的博學,甚至在阿
克為了讓他閉嘴告訴他安靜睡覺才可以保持冷靜時,雪寶的回答是回家之後會去查證,這
些情節都不斷在表現著雪寶積極探索外面世界的過程。
不過,閱讀能帶得來的只有知識,但是知識不是構成外在世界唯一的因素,很多事情需要
體會、經驗判斷才能夠瞭解,而因為擁有更多的經歷,比起孩童,大人對於外在世界發生
的一切也就較能理解,甚至視為理所當然。這是大人被孩子們佩服的原因之一,也是雪寶
渴望長大的原因,唯有長大,才能夠理解外在世界中,不是只用知識就能理解的那一部分

雪寶的主題曲When I am older正是此一處境貼切的寫照,值得注意的是,從「growing
up means adapting」開始,進入了成長階段除了探索外在世界之外,另一個重要的課題
如何適應外在的變化對自己造成的影響?其後的歌詞「When I'm more mature, I'll
feel totally secure」、「So there's no need to be terrified or tense」,反映了
雪寶希望更多的安全感,面對恐懼、緊張時的無措之情。對應到情節,雪寶在魔法森林裡
的經歷:進入森林與大家走丟後,面對精靈們捉弄感到的不理解、緊張與驚慌,因此唱起
了when I am older;當火靈首度發威的時候,雪寶瑟瑟發抖自語「This will all make
sense when I am older」的恐懼無助;當石巨人出現時,因為火靈發火而害怕被發現的
緊張。這些與外在世界的互動與磨合,正是成長必要的經歷,才能達到雪寶渴望的「
adapting」。
在被Elsa流放的冰舟之上,雪寶開始展現了成長的結果。
首先是體會到了生氣的情緒,甚至理解了自己生氣的原因,這樣的經驗,正是成長的表現
之一。
其次,回顧電影開始時,雪寶因為一片落葉而發出感歎,繼而向Anna提問「難道妳都不會
煩惱沒有什麼事物是永恆的?」充分體現了成長前的雪寶:因為不解自然界美好事物為什
麼會凋零而觸發的疑慮,他理所當然地向眼中的大人Anna提問,Anna則用自己的信念回答
他Some things never change。等到冰舟上時,因為先前的經歷,他向Anna道「妳告訴我
有些事情永不會改變,但是從那之後,所有的事情都在改變。」說明了這種非知識性的問
題,不是言語解釋就能夠回答,必須靠自己體會才能夠理解。雪寶最後在即將消失之際,
想到「愛是永恆的」,終於為自己的問題提出解答,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成長的展現!而雪
寶消失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I like warm hugs」也是非常動人的,呼應著他出生時的
「I like warm hugs」,終其生死,他都是一個非常溫暖的雪人。
雪寶成長的過程時長而緩慢,雖然從電影的開始,他就不斷透露出希望長大的訊息,但是
到進入魔法森林後,他獲得歷練的契機才正式出現;在進入魔法森林時,雪寶提及魔法森
林有轉變的力量,而且迫不及待見識轉變的力量為何,而在離開森林時,他說「我還是不
知道轉變的意義」,這兩段台詞由雪寶說出的安排,非常合適,除了表現他因為求知慾的
博學而能夠知道森林有轉變的力量外,更因為他是所有人變化最不明顯者:相對於Elsa的
羽化成仙、Anna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解決問題的女王、Kristoff終於和Anna步調一致,這
些轉變都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雪寶的轉變(成長)卻令他自己意識不到,這也反應了孩童
長大的過程,只有身高的成長是最快的,可惜雪寶是個雪人,無法在這方面取得成就;其
他如探索、適應外在世界、認知自己等課題,都需要漫長的時間摸索與學習,而非一蹴可
幾。作為一個成年人,當然可以理解雪寶在森林中的經歷就是成長的表現,但是作為一個
正在成長中的孩童,雪寶未必會明白這就是成長的過程。
【Anna的成長】
相較於雪寶渴望成長但又緩慢的成長過程,Anna的成長則是被迫與劇烈的。電影的前大半
段,Anna堅信Some things never change,她所愛的人都會永遠留在身邊。直到進入山洞
後,Anna的成長才開始:先是接到Elsa傳達的建造水壩的真相,這個真相粉碎了父親給予
的長年的價值觀─「水壩是個和平的禮物」;接著她意識到只有破壞水壩是唯一的解決之
道時,心理必須承受王國可能覆滅的痛苦預期。但這些都還不是最關鍵的成長(打擊),
因為這時候她還在對雪寶說「我就知道我可以依靠你。」直到雪寶身上的雪花開始飄散,
,她失去雪寶(Elsa),失去最依賴的人後,從巨大的悲痛中振作起來,繼續完成Elsa解
救森林、王國的工作後,她才算是完全的成長。這些事件,接二連三發生在數分鐘之內,
由此相較雪寶的成長過程,Anna的成長則是在短時間內就完成。
Kristoff是這部電影中公認的花瓶角色,大部分的觀眾都不能理解他的行為,其主題曲更
是被認為放在電影中很突兀。如果,電影就是要表現Kristoff的「格格不入」呢?
Kristoff一出場就自顧自沉浸在求婚的煩惱情緒中,路人對他的反應是不忍卒睹;在Some
things never change歡快的節慶中,與大家跳舞時表現出的笨拙模樣,皆呼應了他「格
格不入」的處境。因此來看,他的主題曲在電影裡帶來的突兀感,其實相當符合其「格格
不入」的角色設定。
反轉的性別印象
除了Elsa忙著救國救民、追尋人生意義,Kristoff一心煩惱情愛之事,反轉了傳統對男生
、女生的認知外,電影多處也表現了反轉的性別印象。例如北烏卓人首次現身時,哈妮瑪
倫一躍而下,首當其衝的防衛;又如雪寶出現時,萊德被嚇得躲在哈妮瑪倫背後;但最有
趣的,是中尉與葉蓮娜在雪寶說故事時的反應,當雪寶揭曉漢斯王子是壞人時,中尉表現
出的錯愕,葉蓮娜卻是「我就知道」的表情,而中尉為Anna的死感到悲傷的時候,葉蓮娜
則給了他鄙視的眼神。葉蓮娜顯然並不相信故事中漢斯王子與Anna的「愛情」,故在漢斯
王子露出真面目後才會有此反應;而這女性已經不再相信快速、盲目愛情的表現,則與
Elsa在第一集跟Anna說的「妳不能跟剛認識的人結婚。」是相似的。相反地,傳統女性相
信愛情、多愁善感的性別印象,被安排在一個男性軍人身上,不但充滿衝突的喜感,也是
電影反轉性別印象的表現。
有很多人認為電影吝於給新角色發揮的空間,但是實際上,電影雖然沒有給他們太多的著
墨,但並未忽略新角色的立體與豐富性。以中尉為例,從雪寶說故事的情節中,反應出他
相信愛情美好、多愁善感的信念與性格,而他真實人生的經歷,其實就是在實踐一個愛情
童話:有情人歷經波折,終成眷屬,幸福美滿。不同於傳統童話故事,王子與公主面對的
困難常常是偏見、誤會、錯過、勇氣的挑戰之類的陳腔濫調,中尉所歷經的困難則是歲月
分離的等待。
儘管動畫是所有人公認冰雪奇緣2無可指摘、幾近完美的部分,而劇情則備受鞭笞。只能
說,如果戴著第一集的眼鏡觀看第二集,期待自己想要看到的,因為這樣的預期沒有被滿
足而失望,當然就容易忽略第二集在角色塑造、情節設計上的飽滿度、對比性、豐富性、
可探討性的精彩程度,是毫不遜於動畫表現的。
被拿來與第一集比較,是無可避免,而冰雪奇緣2沒有超越第一集的經典,是很常見的結
論。但是,比較的目的應是在於找到意義,而非分出優劣。誰規定續集必須超越第一集的
經典,而不是創造自己的經典?重新檢視因為這些比較出來的指摘,可以發現很多只是流
於表面。
從歌曲來說,第一集確實簡單好聽洗腦,Let it go音樂一出現,也令人馬上聯想到Elsa
創建冰城堡的經典畫面。續集的音樂雖然沒有特定畫面的強力連結感,但是每一首歌曲對
於角色的經歷、心境表達卻更深刻充分,於是聽到When I am older時,能夠體會到雪寶
對成長的渴望,聽到Into the unknown時,能夠感受到Elsa的掙扎,Show yourself引起
的強大共鳴更是難以言盡。All is found則是一首非常動人的歌謠,開頭「Where the
north wind meets the sea There's a river full of memory」,不僅帶出畫面、交代
過往、還引人無數遐想,如同Jenny of oldstones的「High in the halls of the
kings who are gone Jenny would dance with her ghosts」,簡單的詞句就蘊藏了豐富
的意象與情感,並包含無數讓人想像的空間,這樣的美麗,任何解說都是多餘的,只能意
會。總而言之,與第一集的歌曲帶來直觀感受不同,續集歌曲播放時,腦海中流轉的會是
角色的經歷、心境。這是完全不一樣的表述方式,強行互相比較各自的優劣並沒有意義。
有些負面評價認為,第一集Elsa建造冰城堡的橋段非常亮眼,這是冰雪奇緣2看不到的。
不過,回顧劇情,Elsa在阿托哈蘭中將倒下的冰柱一個個復原、破開擋在眼前,明顯就
與建造冰城堡的橋段互相呼應,其精彩程度不會遜於建造冰城堡。第一集建造冰城堡,是
Elsa首次個人能力毫無顧忌的充分展現,確實有其不可取代的驚豔效果。然而,在阿托哈
蘭中,Elsa穿越層層疊疊的空間、一一撥開眼前障礙,最終尋求到自我價值與歷史真相,
這一段情節氛圍帶來的觸動人心的效果,同樣也是無與倫比。這兩個情節要表述的意義不
同,訴求的效果不同,但帶來的震撼效果是不分軒輊的。
沒有反派角色、明顯的轉折、太容易猜到結局而造成劇情缺乏驚喜,也是冰雪奇緣2被批
評的原因。不過,難道反派角色是一個好故事構成的必要元素?只因無法在劇情上找到刺
激,就可以否定電影的價值?用第一集的框架檢視續集,是粗暴且不具意義的;用主流的
電影價值去評論冰雪奇緣2,更是不可思議。但是最荒謬的還是以成人的角度,指責電影
因為服務兒童而簡化劇情上的批評,劇情雖然簡單,但是在情節上的豐富性、角色塑造的
飽滿度,使電影展現出的層次與意涵極為繁複與深刻。冰雪奇緣2內容之精彩,非常值得
反覆思索、品味,然而這些,都是先入為主或是囫圇吞棗者難以體會的。
作者: gottabebecki   2019-12-04 19:38:00
推!觀察好入微
作者: encorek22554 (二寶)   2019-12-05 02:51:00
這分析真的不推不行,一直重複播放show yourself,情緒一直無法抽離出來QQ
作者: LuciusMalfoy (魯休斯)   2019-12-07 21:38:00
Elsa擋住海水超亮眼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