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一句話,原意是因為每個讀者個人經歷不同,
在作品中看到角色的形塑,對此感到認同也好、否認也好、有共鳴也好。
所謂「評判自在人心,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尺」。
而不是當原作講的不夠清楚時,讓觀眾去藍色窗簾。
我在此引述藍色窗簾的出處:
關於藍色窗簾,是指有篇網路文章寫道,曾有作者寫下,「窗簾是藍色的。」但卻有國文
老師腦補解釋說,作者是要「藉由窗簾的顏色,引出作者的被束縛以及憂鬱的傷感。」但
作者的本意其實只是「窗簾就他X的是藍色而已!」
(詳請請見「陳斐雯〈養鳥須知〉」)
是,或許冰雪2的製作組,很用心了埋了很多細節,但是我想反問各位:
有誰是一刷就看出這些細節跟劇情的關聯?
製作組出來,肯定你們的這些解讀了嗎?
我想請問,冰2對那些路人觀眾友善嗎?對那些因為冰1而來圍觀的觀眾友善嗎?
對那些還不夠了解冰1角色的觀眾友善嗎?對只是想看個「電影」的觀眾友善嗎?
對我這種,因為經濟因素只能一刷的觀眾友善嗎嗚嗚嗚?(淚目)
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做好我會被其他人反駁、攻擊、甚至冷眼看待的心理準備了,
只是,如果我不發聲,那沒有人可以站出來,做為反對意見了吧?
為什麼冰2不夠好?請聽我娓娓道來。
※ 引述《fontana (fontana)》之銘言:
(恕刪)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 最顯性的對比:Elsa-母親-森林與Anna-父親-王國
: Elsa與Anna各自的象徵與歸屬,在數場牽涉森林與王國的互動、對話中分別表現出來,這
: 些對話與互動從頭到尾貫穿了整部電影,不斷強化著「Elsa-母親-森林與Anna-父親-王國
: 」的區別,使得此一象徵與歸屬的對比顯得更加清晰,也為劇情的結局埋下伏筆。
: 電影一開始,父母的床邊故事時間,當King Agnarr講述他在魔法森林的遭遇時,Elsa發
: 出一連串的疑問「北烏卓人也跟我一樣會魔法嗎?」、「那些精靈發生了什麼事?」、
: 「現在的森林裡有什麼?」全部皆與森林有關;相對地,Anna的反應是讚嘆「水壩是個很
: 大的和平禮物」、「不管誰救了你(父親),我都愛他們。」、「為何士兵們四處攻擊?
: 、「誰會攻擊自己的客人?」顯現Anna相信了父親的故事,她打抱不平的發言也是從王國
: 的立場出發。
艾莎也相信了父親的故事啊。
她會問跟森林有關的事情,從角色觀點出發,不就是因為艾莎從小就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聽到遠方可能有人跟自己一樣,所以提出的疑問而已嗎?
: 而後,Elsa繼續追問母親Queen Iduna關於森林的問題,並要求母親唱出能夠解答的民謠
: All is found,這是一首母親給予Elsa人生重要提示的歌謠;在唱歌的過程中,Elsa與母
: 親有著更多的眼神交流與互動,Anna則較快陷入沉睡。
坦白說那裡我有點小出戲……。
小安娜當時昏迷的太快,快到像是被下藥啊。
算了,當我沒說。
(默)
: 當Elsa告訴Anna喚醒了魔法森林中的精靈時,Anna的第一個反應是「那個父親警告我們的
: 森林?」再次表現了Anna相信父親、接受父親的看法,而她這樣對森林防衛的意識,也在
: 後來的對話、情節中陸續出現。在Elsa說相信召喚者是善意後,Anna則提出「看看我們的
: 王國(發生危機)」的質疑,表現對王國的關注與再次強化對森林精靈的不信任。
我真的覺得,迪士尼老害們,願意把一些篇幅留給艾莎的OS,我就會認同你這一段。
不覺得迪士尼在冰2的劇本很懶惰嗎?尤其是艾莎的角色曲線的部份?
角色遇到困難,直接武力幹爆。
聽到聲音,也不告訴觀眾,艾莎到底接受到多少資訊,為什麼她願意相信那未知的聲音是好人?
很多很多劇情令人在意的地方,冰2並沒有在這有限篇幅講清楚。
我知道,我也願意相信,製作組有埋很多很多細節。
但是很遺憾的,冰2是電影,不是很多歌舞片段組合在一起的影片啊。
: 眾人進入魔法森林時,Elsa第一個反應是讚嘆森林的美麗,Anna則注意到水壩(王國的產
: 物)仍然存在。
: 少年父母的冰雕出現後,Anna第一時間認出父親;Elsa則對女孩身分提出疑問,後來更是
: 她使用圍巾安撫Anna的情緒,而有了北烏卓人辨識出圍巾花紋是古老家族的契機,並主動
: 想起冰雕上的花紋與母親圍巾相同,從而認出母親;這一連串的劇情設計,在在都強調了
: Elsa與母親、北烏卓人(森林)的連結。
: 在姊妹倆與北烏卓人、王國衛隊的互動中,這樣的對比也很明顯。
: Anna聽到鳴聲下意識反應是拔冰劍揮向樹叢,這是她對森林防衛意識的表現。在北烏卓人
: 、王國衛隊對峙時,她的視線大部分停留在王國衛隊那邊,也多與王國衛隊互動:主動認
: 出中尉是圖書館裏面畫像的人物,回答中尉的問題。而在營地的時候,她聊天的對象是中
: 尉,談論的內容圍繞著中尉在王國中牽掛的人。
: 相較之下,Elsa多與北烏卓人互動。在北烏卓人和王國衛隊出現,Anna認出王國衛隊時,
: 她並沒有立刻回頭,仍面對著北烏卓人,直到雙方發動攻擊時,她才轉頭使用魔法阻止衝
: 突。雖然在Anna認出中尉時站在一旁,但是幾乎沒有參與對話;在王國衛隊表示忠心走向
: 北烏卓人要展現武力,北烏卓人因此防衛時,主動安撫葉蓮娜,表示自己只是想要提供幫
: 助。在營地時,互動的對象是哈妮瑪倫,談論的內容是魔法、第五靈等議題,並唱起搖籃
: 曲All is found。另外,Elsa與小麋鹿的親近,也可以呼應母親抱著小麋鹿的畫面。
: 在發現沈船的情節中,Anna提出了王國的船都有一個防水艙這個關於王國的知識,Elsa則
: 認出母親的字跡。Elsa發現父母沉船是為了替自己尋找魔法來源而崩潰時,Anna安慰她「
: 如果有任何人可以拯救王國和解放森林,那是妳。」對照之下,劇情稍早Elsa在母親是北
: 烏卓人的真相浮出,被北烏卓族接受之後,做出的承諾則是「解放森林和拯救王國」。
那邊我也出戲了。
雖然這裡是我的私心。
老迪可以讓艾莎做承諾時,帥一點嗎?
https://imgur.com/a/MLtPrwL
我的意思是,「解放森林跟拯救王國」,這兩個承諾聽起來很帥,
然而冰2有給我們足夠的時間,去醞釀這樣的情緒嗎?
拯救王國不說,「解放森林」……?為什麼?
在迷霧中的當地居民,有出去的急迫性嗎?在森林裡的他們有什麼迫切的危機嗎?
對不起,我可能還不夠廚,所以我看不到……。
: 從上述的對話與情節,都表現了Elsa-母親-森林與Anna-父親-王國的對比,這一次次的對
: 話與互動,也是不斷在為結局Elsa留歸森林,Anna繼承王位埋下伏筆。
等等,安娜何時有說過她想當女王啊?電影的哪裡?
艾莎安娜這對姐妹難道不是這樣嗎↓
艾莎有的優點與能力,安娜基本上沒有;
然而艾莎有的缺點,安娜基本上也沒有。
所以兩個姐妹才要相互扶持,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嗎?
不是這樣嗎?(淚目)
我可以接受分開,但是冰2有給我們足夠時間醞釀這樣的情緒嗎?有很好的說服我們角色的動機嗎?
你們有誰是一刷就接受這個結局的?
(中間恕刪)
: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意見認為Elsa魯莽地拋家棄國,Anna內心強大比較適合當女王,但
: 首先,Elsa在聽到聲音呼喚時,多次表現出的抗拒,透過蓋住枕頭的動作、Into the
: unknown表露無遺,尤其當他唱到「Everyone I've ever loved is here within these
: walls, I'm sorry, secret siren, but I'm blocking out your calls」目光在牆上的
: 家人們畫像與窗外間的切換,充分表現了她的掙扎;牆上的掛畫有兩幅,一幅是與父母的
: 全家福,一幅是與雪寶、Kristoff、Sven的合照,用失去的(全家福)襯托現在擁有的
: (現今的合照),更能提高現在擁有的可貴性,這是這部電影眾多細緻處的一個體現。
: 電影有幾處表現了Elsa盡其女王的職責:Anna的肯定、當Elsa不小心喚醒魔靈,導致王國
: 發生危機,她迅速反應並撤離人民;在她將王國託付給佩比爺爺,要動身前往森林,也知
: 會了臣民,而非不告而別。相較第一集遇到問題時就逃離王國,Elsa更盡到對王國的責任
: ,女王的工作做得更好了;何況她前往森林涉險的動機,就是為了要解決王國的危機。最
: 後,她找到自己的歸屬留在森林,則是在Anna獨立解決問題,成長到足以讓她託付的重任
: 的前提下,才能成就的。倘若因為Elsa留在森林,放棄女王身分就認為她棄國不負責任,
: 這實在是對她極不公平的看法。
我能理解。
可是我不希望這部電影,只是用一首歌的前半,告訴我們這件事情。
艾莎在冰2,有很多複雜的情緒:猶豫(所愛的都在王國內)、好奇(自身起源)、自罪(過去做的傷害)、漸進式地心態膨脹(在魔法森林的心態)、固執的愛(對安娜)
劇本很好,可是演出方式呢?我是冰1看到短片看到冰2的小小粉,我都覺得艾莎心態轉變有些快,
那麼那些路人觀眾會怎麼想?會怎麼解讀艾莎這個角色?
: 那麼,因為Anna內心強大,就比較適合當女王嗎?很明顯的,在電影前大半段,Anna都沒
: 有表現出有擔任女王的能力:從小,她就嚮往親親與結婚,即便Elsa告訴她這並不能解決
: 問題;當父親告訴她在魔法森林發生的故事後,她選擇全盤相信父親的故事內容;首次看
: 到水壩時,她還需要經過Kristoff的分析,才知道水壩如果不存在,將會沖毀下游一切的
: 利害關係。這些依賴性格,說明了Anna並不具備治國所需的獨立思考與知識素養;雖然她
: 和王國人民的互動確實頻繁、也牽掛著王國的人民,還有強大的內心,但這些特質,都不
: 是讓她能夠擔任女王的關鍵因素。只有她歷經了成長,學會獨當一面解決問題,才有資格
: 學習成為女王。
我必須說……並不是「比較適合」,就「非去不可」。
安娜之前有想當女王嗎?哪裡?
同一句話也可以反問艾莎結局的安排。比較適合魔法森林,不代表非得待在那裡不可啊?魔法森林哪裡特別需要艾莎了嗎?我想不到啊嗚嗚嗚嗚。
迪士尼你讓艾莎內心掙扎一下也好啊?不然已經有安娜粉指控艾莎拋棄妹妹了啊?
(痛心)
我真的很想透過冰2更了解角色,結果官方給了我這個。
Why?
: 關於「成長」:雪寶與Anna
: 雪寶與Anna的成長過程:一個渴望成長,一個拒絕改變;一個主動,一個被迫;一個冗長
: 緩慢,一個短暫劇烈。他們的成長,也是值得討論的地方。
: 在進入討論兩人的成長之前,先來關注兩處電影的情節的設計,即電影開場不久的歌曲
: Some Things Never Change,在Anna與雪寶互動的片段,恰恰呼應著後來Anna與雪寶被
: Elsa的冰舟流放之後的旅程。台詞上的連結,即雪寶對Anna冰舟上所說的「妳告訴我有些
: 事情永不會改變,但是從那之後,所有的事情都在改變。」這兩處情節,存在著諸多可以
: 聯想的空間:由雪寶掉落到失控的車上滑落的橋段對應到Anna和雪寶困在冰舟上橫衝直撞
: 的畫面,Anna接住從車上彈出的雪寶與山洞中Anna將瀕臨死亡的雪寶臉靠臉的擁抱姿勢相
: 似;更進一步的來想,是Anna拉下了控制閥才停止了雪寶的失控車,也是Anna破壞了水壩
: ,解救了Elsa,才能讓雪寶再度復活。兩處情節的呼應,足見電影在情節設計上的巧思。
好……很好。
大家都在合理化艾莎此處的粗暴,那為什麼大家不換個角度想:艾莎沒在那裡把妹妹推開呢?
經歷冰1與短片,冰2的艾莎終於願意讓安娜,進到她那複雜的內心世界,或願意一起邀請安娜參與她的尋根之旅,
不是更好嗎?(淚目)
我是12/1看完這部片,但我現在還是活在那個片段給我的心理陰影下。
艾莎是擁抱完,把安娜推開的。
她知道妹妹會不開心,但是她明明跟妹妹約好了。
WHYYYYYYYYYYYYYYYYYYYY????????????
迪士尼你們腦子有洞喔!!!???為什麼不讓艾莎幫安娜做一把冰劍跟一套冰製輕型鎧甲,
然後姐妹共鬥?
收服完水馬,讓姐妹在去阿托哈蘭的路上,激(X)姬(O)情對唱啊?
幹你知道姐妹騎在水馬上有多浪漫嗎?
迪士尼你們知道嗎?
幹!!!(謎之音:冷靜啊同學)
然後之後還是可以讓艾莎在阿托哈蘭被冰凍嘛,你只要安排讓艾莎在跳下去前一刻,
慎重的告訴安娜「對不起,但是魔靈希望我單獨一人下去,我會快去快回」
安娜還是可以看到艾莎的立體貼圖,知道真相,趕快回家啊。水馬已經被艾莎收服,那把安娜載回去完成任務,不過份吧?合理吧?
這樣做的好處在哪?
首先,安娜有新的衣服可以賣啊!還有冰劍欸!冰、劍、欸!!!
再來就是,有新的玩具可以賣啊!姐妹共乘水馬欸!馬的超潮的好不好!
最後就是,這部電影會多了姐妹溫馨對唱,安娜也可以看到艾莎變化,就好像看到姐姐參加物奧還是數奧全球賽,上台領金牌那樣——安娜會比那個還高興好不好!?
而且姐妹可以一起看到媽媽啊?!這樣超溫馨的好不好?就算安娜看不到,艾莎也可以幫忙做傳聲筒啊?
「安娜,媽叫妳要記得吃飽睡飽」這樣的台詞很八點檔我知道,但更催淚好不好?!
最棒的是,因為艾莎還是會被冰,安娜之後還是可以繼續她的冒險與成長之旅。
現在這樣讓艾莎把妹妹推開、然後艾莎風評被害,到底是好在哪?
(中間恕刪)
: 用第一集的框架檢視續集,是粗暴且不具意義的;用主流的
: 電影價值去評論冰雪奇緣2,更是不可思議。但是最荒謬的還是以成人的角度,指責電影
: 因為服務兒童而簡化劇情上的批評,劇情雖然簡單,但是在情節上的豐富性、角色塑造的
: 飽滿度,使電影展現出的層次與意涵極為繁複與深刻。冰雪奇緣2內容之精彩,非常值得
: 反覆思索、品味,然而這些,都是先入為主或是囫圇吞棗者難以體會的。
用主流的電影價值評論冰2……請問冰2架構上,還是一部「電影」吧?
用成人的角度……恕我直言,您原文那些解讀,不也是從「成人的角度」嗎?
情節上的豐富性……恕我直言,換成影集好好演,讓觀眾有更好的觀影體驗,我就同意您這句話。
最後我就不認同您了。
為什麼不喜歡冰2的人們,要被冠上「先入為主」、「囫圇吞棗」的帽子?
(淚目)
最後,我想總結一下,雖然我言詞那麼激烈,但……
請捫心自問,冰2作為一部電影,有說好一個故事嗎?
冰2作為一部電影,有給我們足夠的時間,了解角色動機嗎?
冰2艾莎推開安娜的劇情,是否是對冰1與冰2前段歌頌的姐妹情互相違背?
艾莎在這裡推開安娜,是完完全全地毫無其他選擇嗎?
不論各位是否認同,或是準備要給我噓聲,謝謝閱讀到這邊的各位。
By 有點語無倫次的冰雪小小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