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Netflix上的希臘片,其實是 2014 年的片而且在 Netflix早在 2016 年就已上架了
,只是我的每一種片單推薦中幾乎都沒有出現過它的身影。它在 2014-2016的全球上映也
極有限,都只是各種小型影展與世界各國博物館在播放而已。但它的議題我覺得相當重要
、它的主題其實也擁有超高的國際知名度,只是可能拍得太過激進(?)而成了一個影界
通路普遍「不願面對的真相」吧?
此片談的是希臘的首席國寶:雅典衛城上帕特嫩神廟的山牆雕飾 Parthenon Marbles,在
英語世界更為人所知的流行稱呼是 Elgin Marbles,也就是英國第七代 Elgin伯爵去鄂圖
曼土耳其帝國治下的雅典所拆除下來的山牆大理石雕像,1801年拆除運回1816年賣給大英
博物館從此展示至今,在此片拍攝時已近兩百年。當代希臘從 1980s開始就一直有要求歸
還的聲浪、2006年成立了雅典衛城博物館後更是理直氣壯地續打官司!此片就以一對律師
男女主角為核心,前半片拍一段法律攻防戰、後半片則拍帕特嫩神廟對當代希臘的意義。
不過以法律片來說,這不是重現任何一次過去的官司、而是虛構一場新的官司將所有過去
的法律攻防摘要總結。
https://pbs.twimg.com/media/CtYVzgtXgAAizlY.jpg
本片主創是年輕影人 Coerte Voorhees 和他哥哥 John,兩人都是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的
希臘裔混血兒,他 2012 年才從喬治城大學得到歷史與古典學位,2016年才從南加大電影
學院得到碩士學位,而在 2014 年就推出了這部製編導一手包辦的 “The First Line”
?我只能說年輕人滿腹熱情與理想、也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才氣,他有正直不阿的理性也
有浪漫的感性、卻沒有圓融流俗的世故。此片理直氣壯地碰觸很多在 2014 年政治局勢下
的政治不正確,譬如片名其實和希臘極右民族主義政黨 The Front Line 大有關係、譬如
對文物歸還的要求大方以民族主義解讀、甚至男主角每每提到希臘從古到今的民族榮耀聲
嘶力竭地、提到文物的掠奪時每每用強暴和子宮等等相當爭議的女性比喻...
這位 Coerte Voorhees 對帕特嫩大理石的確展現滿腔熱情、甚至牽涉很重的私人感情。
他爸爸就是 2006 年雅典衛城博物館成立時,幫助博物館整理法律文件以向大英博物館打
官司的文資律師。此片的主角也是這樣的一位律師,但年代不是 2006 年、雖沒有明確定
年、但看城市的暴動背景更像是 2010s歐豬時代希臘撙節還債的時光,可能就是電影拍攝
的當下那 2010-2012反撙節暴動(我還懷疑是不是真的導演帶攝影與男女主角趁暴動現場
過去跟拍);而這位律師是個目光如火的年輕帥哥,說不定他老爸打官司時就四十歲左右
真長得這個樣?但我覺得這位律師更像是他自己年輕熱情不畏強權的投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Kkqa-Cmow
電影大概分為七段,前三段針對檯面上的法律與正當性攻防、後四段針對檯面下各方對此
事件的想法以及意識形態:
第一段,先講合法性:多年來希臘一直質疑 Elgin伯爵當年是非法取得、但英國一直以翻
譯文件聲稱這都是經過鄂圖曼蘇丹官方許可的合法過程,只是近年關鍵的「杭特文件」終
於出土成為關鍵證據證明那是非法掠奪、更是對文物本身傷害極重的文物破壞。
第二段,講文資的社群意義:英國方明知取得非法,但退一步的第二招訴求一直是聲稱「
英國人從一團混亂的鄂圖曼帝國與希臘手中搶救走了人類文明遺產,不是掠奪而是義舉,
且只有大英博物館有能力妥善保存」。不過 2006 年雅典衛城博物館成立、希臘聲稱保存
專業已經完備,接著訴求讓大理石回到其建築空間脈絡的意義,訴求那才是完整的文化資
產,且對雅典與希臘的文化與國民精神有重大意義。在此甚至不只希臘,還有土耳其埃及
敘利亞等無數歐亞交界的國家也都排隊要打他們的官司,這是一個共同的後殖民狀況。
第三段,英國司法的逃避:在合法性與文資意義都辯論完成後,此片中的英國法庭啞口無
言,只有雙手一攤不作裁決,把球丟回兩間博物館自己去協商,那大英博物館當然是不動
如山一點也不讓。法庭攻防到此黯然結束,希臘律師男女主角黯然回鄉,開始回想他們當
初不顧一切參與這場官司的初衷,也從這初衷的辯論中帶出希臘的世道人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646L5AaGdg
第四段,回視希臘現狀:在此片拍攝的 2012 年,正逢希臘最黑暗時期,希臘國家已破產
銀行已倒台、德國銀行大舉接收並強加撙節計畫,卻完全不計二戰時德國欠希臘多少債務
未償、也不計德國在 20 紀後半如何以製造業傾銷把希臘財政拖入負債陷阱。於是街頭處
處是遊民、人人沒工作、孩子們失學失所、反撙節暴動天天上演、整個希臘已千瘡百隨人
顧性命、人人還有錢有專業的紛紛棄船移民去。男主角於是憤恨總結「英國搶奪文化與歷
史、德國搶奪銀行與土地、俄羅斯搶奪石油天然氣,難道整個希臘都要賣掉嗎?」
第五段,英國方意識型態:這意識型態分兩方,電影設計了館長與律師兩個角色來代言。
這個館長直接視文化資產為私有財產、就是我們英國名正言順擁有的想都不用想,十足地
鷹派而傲慢;但打官司的文資律師儘管在法庭上一樣很鷹派,卻對文資有更普世的看法,
將它視為人類文化靈感的泉源;前者霸道地明知違法又理虧一樣要強留在英國,後者會論
證文物對世人的社會價值而反覆思考;前者代言了帝國主義者巧取豪奪的負面嘴臉,後者
代言了專業者反覆思考辯證想把事做對的尋覓身影,算是對英國方的平衡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Od1DnBbOg
第六段,希臘方意識型態:希臘政界很多人,從總理到文化部長到館長到各黨派政客人人
有不同意識型態,但此時主流的是要努力討好歐盟以尋求紓困、祈求償債時程能夠寬鬆,
而此時如果提出帕特嫩大理石官司恐會成為政治事件惹惱英國老大哥、並給希臘製造不配
合的 trouble maker 壞形象;但希臘方以「第一陣線」政黨為首的少數政治家與專業者
,理直氣壯地堅稱唯有還回帕特嫩大理石、實踐了這基本的正義,才是希臘開始配合歐
盟償債的前提。
第七段,結語:男主角對帕特嫩大理石的價值總結,關於希臘民族的道德與正義:今天的
希臘也許千瘡百孔人心不古,但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大理石回歸以榮耀雅典娜,今日希臘人
才能再次找回精神象徵與道德支柱,從而讓國家改善走上正軌。
此片的政治訴求非常明顯,立場非常基進不容妥協,而它摘要出來的法律與文資價值辯論
也是簡要清楚擲地有聲。對這個帕特嫩大理石價值與爭議不認識的觀眾、乃至對文化資產
保存與其社會意義有興趣的觀眾,看這片都可以迅速掌握簡單清楚的入門 ABC。很弔詭的
是:文化遺產的保存與推廣意在啟迪當代人心,但文化遺產的歸屬卻以法律買賣為依歸;
即使法律都證明那聲稱的合法文件是偽造、其實是向非法統治者的買賣了、都證明應該歸
還了,但法律權威機構竟退守不決,任官司兩造自行廝殺。最後當然是大英博物館以強勢
火力不動如山,還是以技術性保存為理由,阻斷啟迪人心的機會。
當然,既得利益者如英國,總是可以推說我們是為了全歐洲乃至全人類保存、這並不是獨
獨屬於希臘的(以這種修辭,全世界弱國文物都交給強國算了 XD )。但這盲點在於:帕
特嫩神廟這個雄踞雅典高丘人人可見的核心城市意象,真的是屬於全歐洲與全人類、而不
是屬於雅典這個過去的城邦與現在的城市嗎?歐洲重視教堂、高丘城堡等城市精神象徵之
餘,對雅典的城市象徵則不置一詞,只會控訴「希臘與雅典現在很亂、街頭都是塗鴉與垃
圾、怎麼可以把文化資產交給這些爛國家爛人民呢」?但本片另闢蹊徑的立場是:對,希
臘與雅典當代的確很亂、人心不古,所以文化資產作為精神象徵才更加重要,因為它是重
建世道人心的關鍵。
本片安排了一位法國考古學家角色,以最新的虛擬實景科技簡報帶領官司兩造一起造訪帕
特嫩神廟的復原建築模型,訴求把這一切建築元素整體放在城市中心看、而非拆下來帶到
遠方異國零零碎碎分開展示。唯有在這樣的眼光下,神廟建築的精華才不是什麼古典時代
的對稱均衡與黃金比例啟發後世藝術家與學者們、而是與建築整體密不可分的所有雕像故
事啟迪建築周遭每日生活的雅典歷代市民們。在這場簡報中,帶我們回顧了的帕特嫩神廟
重點有:
1. 側牆:神話中的各種人性與獸性對決
2. 橫帶飾:雅典人民的第一次泛雅典娜遊行
3. 大三角日出面:新生雅典娜女神,站在第一線
4. 大三角日落面:雅典娜女神,大戰波賽頓
5. 於是整體建築佈局的精神明朗了:外殿一眾雕像象徵戰鬥、保護內殿的文明繁榮。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The_First_Line-884086277-large.jpg
於是此片總結的「文物歸還」(reinstatement) 訴求與當今千瘡百孔的歐豬國家希臘連結
在一起:面對當今歐洲強權的巧取豪奪、面對希臘與雅典自己的人心不古隨人顧性命,一
再重新提醒:帕特嫩神廟與其雕像群的建築整體,其鞏固人心世道的初衷比數千年前更加
重要!
帕特嫩神廟在 18 世紀以降的古文物學、考古學與藝術史中,一直都是個客體化的存在:
它孕育了西方文明、西方建築、西方美術,它儘管 18 世紀末的新古典時期才為西歐新強
權所注意,但它在古希臘時期就已作為領頭羊領導了古典建築與美術、才到歐洲 15 世紀
文藝復興時成為那些「均衡對稱」「黃金比例」等普世化的建築與美術靈感來源。
但本片以這位考古學家角色之口,提出了另類觀點,或說是新時代的革命性觀點:帕特嫩
神廟的價值,從不關於西方文明、從不關於普世的美術規律,而是關於一個地方的人民對
民族神祇的敬拜、對城市價值的讚頌、以及它的建築功能本身。它的神廟建築之造型比例
有多巧奪天工那都是次要,主要的反而是它這棟建築想對人民訴說的故事,反而那些最具
體說故事的裝飾與浮雕才是最重要:雅典人們,讓雅典之神雅典娜引領起來、戰勝自己的
獸性、克服自己的私慾、繞著雅典衛城遊行而團結起來、一起對抗如波賽頓的各種獸性勢
力。
本片亦以多場眼見希臘當今亂像的天地悠悠中,讓主角感性地回顧神話而愴然淚下:傳說
中,雅典第一位王者 Cecrops要為城市找個守護神,奧林帕斯十二神中的雅典娜與波賽頓
都來競標了,要各提出他們送給雅典人的禮物。波賽頓三叉戟一出,帶來豐沛的海水,雅
典人雖乍看歡欣,但後來發現都只是鹹水;雅典娜長矛一出,挖出個小地洞插了個橄欖枝
,長成象徵土地豐饒與和平的橄欖樹。也許,波賽頓要給的是外界的直接的物質慾望、但
內裡是荒蕪,雅典娜要給的只是一個萌芽的契機、倒是要雅典人民長期自力耕耘才能開花
結果。這,也許正是今日六神無主的希臘人民所需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kw3xwl62lI
此片是很感性的片、是很有民族情感的片、甚至是很容易召喚國族主義引來極右政客見縫
插針的片、在這「文物歸還」官司兩造中更是立場基進咄咄逼人的片。但它的年輕主創者
、這位自己律師父親就參與過官司的熱情影人 Coerte Voorhees,當然有其立場鮮明的權
利,他既做到了精準爬梳議題的硬功課、也做到了對觀眾深入淺出設身處地的軟功課。畢
竟強大的英國無數的專業者有千百篇文章與影片,可以訴求讓這批 Elgin Marbles 留在
英國、讓我們貢獻專業替世界守護它;而無人代言廣受鄙視的小小希臘,有一位美國希臘
裔年輕影人以一片出聲捍衛,並不為過吧?
此片同時也是畫面極豐富、典故密度極高的片,它走過希臘街頭見過無數的文化界前輩雕
像與壁畫、它走過倫敦街頭捕捉了無數建築的希臘神祇雕像們,崇仰古希臘文明是歐洲人
人的共識,但對今日希臘的否定拋棄、與託言代為拯救文明的巧取豪奪,則是徹頭徹尾的
「東方主義」(Orientalism) 了,不論是 19 -20世紀奪取文物歷史的英國還是 20-21世
紀奪取銀行資產的德國都是一個樣。許多希臘人在這強權浪潮中自我棄守逢迎討好,但本
片訴求希臘人必須對這不公不義站出來大聲說不,那才是當代實踐正義的「泛雅典娜大遊
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aVShdDS2U
在一眾本片回顧的歷史名人雕像繪畫中,也有一個電影老明星 Melina Mercouri (1920-1
994),她既是演員也是歌手,她演過 1960 年希臘片《癡漢艷娃》Never On Sunday 獲得
奧斯卡提名也得了一個坎城最佳女演員,傳唱今日的英文版老歌 “Never on Sunday”
就是由她在此片原唱的。她在 1980s-1994 當了兩任共八年的希臘文化部長,任內代表希
臘率先出言訴求大理石像回歸,才開啟了希臘人對這批 Parthenon Marbles 集體奮鬥至
今近四十年的文物歸還運動。她曾公開演說訴求「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見雕像回歸」,但
她做文化部長這一做就做到了人生終點,只是她也說了「就算我死了,只要雕像回歸之日
,我必重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8EAWlOX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