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82 年生的金智英」,想起了一些家族的故事。不大的影廳裡坐了好幾對母女
檔,我想這部片真的能夠呼應了不同世代、不同國家的女性人生經驗。
看完電影後有一些想法:
1. 代替金智英發言的母親和外婆人格
智英會出現這兩個人格,我覺得是因為她已經意識到社會帶來的眾多壓迫,但還沒能
力為處於結構弱勢的自己 (媳婦/太太/女兒) 說話,只能暫時託付其他人格代為發聲。
例如,透過媽媽的人格回應婆婆和先生,還有透過外婆的人格來回應媽媽。
最後,智英正面回擊指稱自己是媽蟲的陌生男子,表示智英終於有足夠的能量/勇氣用
自己的身份為自己說話,而不是躲避到其他的人格中,讓其他的人格替她說話。
另一方面來看,智英的多重人格也可以理解成智英承接了一家三代的女性心聲:她感
受、理解、內化了她們的人生,藉由自己的口為她們說出心裡話。
2. 不要再有人犧牲
有一幕是智英以外婆的人格說話,希望媽媽不要為了智英的病犧牲自己的生活搬到附
近照顧孫女。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幕,讓我感受到作者對於女性遭遇的社會困境有非
常深刻的反思。
一個理想、健康的社會系統,不應該是將重擔或爛攤子塞給某些人承受就等於解決問
題了。就像是先生不想照顧小孩和家務,就把責任都交給妻子一樣,透過犧牲妻子的
人生作為解法。智英 (外婆人格) 的一番話,很深刻地點出,要解決問題,不是將問
題轉嫁給另一個替死鬼就好:沒有人註定應該被犧牲。
這一幕也相當溫柔感人,因為能夠看到在這個父權系統中,不同世代間女性對於對方
的疼惜及不捨:女兒能夠了解上一輩媽媽的痛苦,外婆也對媽媽的犧牲感到愧疚和不
捨。因為這一番話,我也感覺媽媽似乎也放下對外婆的心結。
3. 父權系統下的男性困境
韓國文化性別角色涇渭分明,即使有像孔劉一樣的暖男先生,願意請育嬰假讓太太得
以追求自己的職涯人生,但整個社會系統本質還是相當反對:請過育嬰假的職員升遷
不易、調薪不易,甚至可能失去工作。
無法鬆動性別角色的分野,更加深了照顧小孩是女性天職的刻板觀念,而男性也缺乏
機會體驗照顧小孩的各種難處和挑戰,也就更難同理身邊的女性處境。
在這樣的父權系統中,不論是男是女,都被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