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雷
圖文好讀版:https://loory.tw/black-money/
~*-*~*-*~*-*~*-*~*-*~*-*~*-*~*-*~*-*~*-*~*-*~*-*~
《黑計畫》是一部韓國懸疑犯罪電影,由鄭智泳執導,趙震雄、李荷妮主演,劇情講述在
業界擁有「白目王」稱號的檢察官敏赫,因為負責案件的女嫌犯離奇自殺,並在死前指控
他性騷擾的罪名,為了洗刷不白之冤他聯手菁英律師娜莉展開調查,結果竟然循線追查到
一起鉅額的銀行收購弊案,而所有涉入其中的嫌疑人也在近日相繼身亡,這一切是巧合?
還是有心人士的操弄?
作品中常帶有濃厚社會現實主義,多半圍繞於韓國歷史事件或反映種種社會議題的導演鄭
智泳,在 2012 年講述韓國經歷 1980 年光州事件,民主運動人士遭到獨裁政府刑求拷問
的電影《南營洞1985》之後,相隔7年又再度把真實社會事件給搬上大螢幕,推出改編自
2003 年韓國外換銀行收購弊案的《黑計畫》,呈現人們平時不常關心,認為跟自己生活
沒有太多關聯,但卻真實存在、對整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重要事件。
毫無疑問,《黑計畫》又再次證明了韓國電影工業的成熟與強大,總是能以韓國過去的歷
史傷痕或政府弊案的真實故事為基礎,透過人們對現實的無奈拍出一部部帶有強烈批判意
味,以電影激起人們思考和開始關心相關議題的作品,無論是過去幾部極度催淚的《熔爐
》、《希望:為愛重生》,或者讓人省思民主意義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我認
為他們對這類故事題材的高度掌握,都足以讓這些作品有資格被定義歸納成一個像是「黑
歷史」或「反思」的新電影類型。
《黑計畫》把故事聚焦在一起因為職員偽造文書,讓銀行遭賤價售出的收購案之上,透過
一位跟銀行毫無關聯的檢察官敏赫,在遭控性騷擾而試圖幫自己申冤,找出死者真正死因
的調查過程中,因為意外發覺兩起案件之間若有似無的連結,驚覺自己只是被有心人士利
用來模糊焦點,掩蓋背後殺人滅口的不為人知秘密,來把原本生硬複雜的金融題材來跟觀
眾較為熟悉的殺人案件互相結合,光看整個劇情架構《黑計畫》就非常讓人感興趣。
看著《黑計畫》收購弊案的主線劇情,實在不難把它跟 2018 年上映,同樣以金融與國家
內幕為主題,講述 1997 年韓國在亞洲金融風暴「國恥日」的《分秒幣爭》聯想在一起。
雖然《黑計畫》把從 2003 年持續至 2012 年的真實「收購到售出」事件濃縮成電影中
2011 年的幾個月,跟《分秒幣爭》時間看似相差將近 14 年,但事實上兩者之間卻有著
一脈相承的關聯性。
在 1997 年韓國政府破產,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融資協助所簽下的協訂,
讓韓國開放讓外資介入金融市場、併購本土企業,雖然改變了韓國過去封閉的經濟結構,
但也因為資本主義的缺陷而造成海外資金洗錢等金融犯罪問題。因此,《黑計畫》透過偽
造銀行「資本適足率,BIS」來低價收購的金融弊案,詳細呈現政府機關與金融機關官商
勾結的不公不義,讓檢察官敏赫從原先的旁觀者到最後完全投身其中,奮不顧身地揭開那
隱藏在體制背後的社會黑暗面。
我想這就是韓國電影厲害的地方,儘管我們已經看了這麼多相似的題材,但仍舊能被《黑
計畫》輕鬆又不失深度的故事風格給深深吸引,或許電影本身並不完美,但能夠以平易近
人的方式解釋艱深難懂金融術語,讓觀眾看見資本主義社會打著自由市場經濟的背後,其
實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被少數權力階層的那雙「看不見的手」與那些根深蒂固的利益結構
所控制,或許這都是每個人都必須清楚明白、關心,從個體聚集影響力去嘗試監督和改變
的問題。
我喜歡《黑計畫》的角色塑造,完全能感受到編劇對劇本的用心與導演對劇情的掌握,讓
趙震雄與李荷妮同樣具有理想的兩個人在故事中成為互相合作,但同時又能互相對比的存
在,進而強化電影本身「是否能在誘惑中堅守自身正義與道德底線」的主題。我們會對片
中律師娜莉面對龐大利益而無奈選擇妥協感到失望,也會被檢察官敏赫從一位原先只希望
幫自己洗刷汙名的小人物,到最後因為身為一位執法者而奮力一搏的行為鼓舞,即便小蝦
米終究無法敵過大鯨魚,但就像《黑計畫》這部電影一樣,達成喚醒人民且引發社會對議
題關注的目的還是非常能讓人感動。
回到現實情況,Lone Star 這個 2003 年以 1.3 兆韓元低價收購外換銀行的「外資公司
(?)」,因為曾在 2007 年希望以 5.9 兆售出遭到韓國金管會拒絕,雖然最後在
2012 年還是以 3.9 兆成交,但仍舊提起國際訴訟(ISD),要求韓國政府需賠償 5.3
兆韓元損失的官司直到現在還在進行當中。我想就如同《黑計畫》片尾所說,如果政府敗
訴這個金額將由全體韓國人民共同承擔,我們在透過導演角度看見故事的全貌之餘,是否
也該要多多主動關心自己身邊所發生的所有事情?我認為這都是《黑計畫》的主要核心。
整體而言,《黑計畫》利用這位總是以高亢情緒來面對所有事件,無論是自身冤屈,或者
在調查弊案過程遭到施壓而憤慨不平的檢察官,來對比現今人們多半希望自己不要惹麻煩
而縱容犯罪,還有這個只要有錢就好辦事的社會狀態,都不禁讓人反思自身對時事議題的
冷漠。我們痛恨政府與財團的官商勾結,也對社會上不公不義感到憤怒,總是期待有個人
能挺身而出,把背後隱藏的真相給公諸於世,但卻都沒想過如果自己也涉入其中,是否有
勇氣揭發惡行,還是選擇跟他們同流合汙?或許電影片尾還是偏向煽情,但我想光是片中
敏赫面對社會不公不義的態度,就讓《黑計畫》具有相當高度的意義,而且韓國電影不讓
人哭就不能被稱作韓國電影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