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Kim Ji-Young Born, 1982)
一向知道韓國的大男人主義十分嚴重,因此聽聞這這部電影在韓國引起性別論戰就十分有
興趣。看完之後大概可以猜測論戰的原因,很多人肯定覺得有那麼嚴重嗎?老公已經對她
很好了啊?只不過是她想太多、抗壓性低才會生了怪病而已(順便汙名化精神疾病)。
事實上現代社會中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時常來自於幽微之處,而不是色員外調戲丫鬟那
種顯而易見的欺凌。老公可以甜言蜜語地要求老婆生孩子,反正「又不會改變什麼」;老
婆生孩子後想出去工作時老公可以一口回絕,因為「你跟孩子已經很辛苦了」。父親可以
理所當然地對求職不順的女兒說你什麼也不用做,準備嫁人就好;女兒受到男人騷擾時父
親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女兒不夠保護好自己。
男性壓迫女性之外,女性之間也彼此壓迫,姑姑大驚小怪地對未婚的姪女指指點點,婆婆
給予媳婦的無形壓力更是動魄驚心。即使走出家庭成為職業婦女,職場上的女性地位也沒
有比較好;帶著小孩來職場會被批評,把小孩托給親戚全心工作又會被取笑。甚至帶小孩
去公共場所,都還要忍受路人的閒言閒語。
如果詢問這些親人或同事,他們很可能真心不覺得自己有在壓迫別人,而是「出自一片好
心」。這種幽微性以及出於好心正是最可怕的部分,連當事人都難以自覺有受到壓迫,甚
至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形成內在化的自我壓迫。很多人批評比起原著小說,孔劉的角
色太過美化;不過這也證實了即使丈夫是好人(又帥成那樣),有意願支持妻子;只要無
法理解女人在這個社會受到的差別待遇,妻子照樣會受苦。
精神疾病的設定確實有可議之處,看得出編劇想把那種內在化的壓迫用驚悚的方式給具象
化,同時也藉由「附身」後的女主角傳達編劇的心聲,這部分我是喜歡的。但除了和實際
的精神疾病有所差別外,這種安排也可能讓人認為只有少數女性抗壓性差才會生怪病,大
部分女性不都活得好好的嗎。實際上那些壓力是社會集體加諸於所有女性的,只是每個人
身處位置及擁有資源不同,應對能力及方式也有所差異而已;再加上亞洲人出了名地擅於
吃苦耐勞,更可能會一輩子忍耐到底。
個人看這部電影非常有感,是因為自己也曾經當過加害者。當時是家母退休了幾年後,表
示想趁著照顧家務的空檔,出去從事一些勞務型的工作。我和父親都覺得母親已經太辛苦
了,何苦還要出去受罪,因此一致表達了反對立場;母親的這個想法最後也無疾而終。多
年後有了更多人生閱歷,才意識到自己曾經剝奪了母親追求自主權及成就感的權利。多年
後曾經裝作自然地提起此事,母親只是淡淡地說沒關係啊,現在這樣就很好了。
家母的雲淡風輕當然包含了許多人生智慧,不過想到當年家母肯定曾經有過的那些失落、
不被家人認同的感覺,還是會感到虧欠;也因此看到片中主角的類似遭遇會特別有感。劇
中最感人的一幕,應該是主角疑似外婆附身時,對於母親講的那段台詞;同時也是編劇(
或原作者?)想對天下所有女性講的一席話吧。母親的眼淚似乎是為了心疼女兒而掉的,
但對觀眾而言可能更願意相信,那些眼淚有一部分是代表多年來的辛苦終於獲得理解了的
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