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4426878
(手機排版抱歉)
多數民眾都很喜歡看新聞,會跟著報導熱議一陣子,可是在熱度過了、關注度沒了,之後
呢?似乎就沒自己的事了。多數民眾都很喜歡看新聞,但其實很少人會去注意新聞「之後
」的事,往往當新聞變成了舊聞,就不再存在於民眾的腦海裡,連提都不會再去提起,人
家都說新聞是有時效性的,不論從哪方面來看似乎都是如此。總是能夠在報章雜誌、電視
新聞上看到家庭悲劇的相關報導,「因財務管理上意見不合,夫持刀砍死妻後再畏罪自殺
」、「單親媽投資失敗慘賠百萬,竟帶兩幼子燒炭自殺」、「不滿被酸啃老,兄氣憤掐死
親妹」、「老父憂中風兒拖累家人,趁兒熟睡將其以枕悶死」、「長期遭到酒醉父施暴,
子持槌打死父:為保護母親」...,民眾會隨著新聞報導,去了解並關注這個家,會去探
討、推測事情發生的原因、動機,進而以該原因去冠上一個形象給加害者,然後再去評論
整起事件還有加害者、甚至是被害者。可是在新聞「之後」有誰會去關心?
不管媒體或是民眾、社會會去在意的,都只有新聞發生的當下,對於後續可以說是所知甚
少,或者應該說當可能罵完了、難過完了,被留下來的人後來怎麼了,就不是重點了。每
每家庭悲劇發生,民眾會跟著鏡頭去關切著他們「有沒有怎樣」,卻很少會去關心到他們
「之後怎麼了」,以《那一夜》裡的開端事件為例,「母親因忍受不了丈夫長期酒醉對三
位子女施暴,為了保護孩子們她選擇殺死丈夫」成為了轟動一時的新聞,雖然電影沒有直
接拍出,然我們可以想像當新聞報導出來,民眾最先會去撻伐的是惡父罪行,再來就是針
對母親的行為展開辯論,對三位子女的狀況會去關心,不過一切就好像在「父親死了、母
親被關了、子女沒事了」就結束了,而《那一夜》選擇讓觀眾看見事件結束之後的事、那
些不因新聞落幕就停止繼續的發展。
白石和彌改編自桑原裕子暢銷舞台劇的新作《那一夜》,便是以事件的「之後」為切入點
,並以三位子女做為主角,用他們的角度來看「母親殺死家暴父親」這件原本對他們來說
是以保護為名、卻在之後被輿論轉向為拖累他們的「事件」對他們造成的影響,將電影聚
焦在受牽連的他們的日後。不和其他同類型電影走同路,反而更加清楚且有力的,更藉由
三位子女對於過去的放下、釋懷,在意識到母親為他們做的一切後的態度轉變,來剖析著
子女和父母雙方的想法,以及彼此存在於對方心底的重要性。
「多虧妳的事讓我在這待不下去。」
雄二這樣子對回來的母親這樣說。十五年前的那天夜裡,忍無可忍的母親開車撞死了父親
,她沒有逃避而是選擇面對,留下大樹、雄二還有園子三兄妹,母親對他們承諾十五年後
會回來找他們後便被警方帶走,不願見到母親被帶走的三人還冒著大雨追了出去,當時雄
二是最奮不顧身的那一個,可是十五年後他成了三人之中最痛恨母親的那一個。十五年前
的他們對於很多事都還不懂,只知道對於母親他們充滿感激,只想要守住這個家、等著母
親遵守承諾回來,然十五年太長了,足以改變任何人的想法、足以稀釋掉那股當初的感激
、足以讓人忘了他們這條命或許還是母親換回來的。他們知道母親殺人是不得已,可是外
人不見得會這麼想,他們只知道「有個母親殺了自己的丈夫」,不會去追根究柢明白母親
殺人的動機,當新聞台連日報導著這件事、當報紙上將母親的照片放上頭版,面對排山倒
海而來的輿論,他們三個不過才在念國中、高中的根本無力招架,於是他們成了殺人犯的
子女。這個身分令他們在這裡找不到工作,甚至再也待不下去,於是他們從感激變成了怨
恨,明知道母親救了年紀尚小的他們,卻認為也是母親毀掉了他們長大後的人生。
「慈母曾是殺人犯,殺人犯是慈母。」
十五年後母親遵守約定回來了,留下來的園子和大樹好不容易聯繫上了前往東京發展的雄
二,一家四口再次於這個破碎的家團聚,四人關係卻變得緊繃而疏遠,大樹和園子不知道
要如何面對母親,雄二則是毫不掩飾他對母親的厭惡,四個人戰戰競競、劍拔奴張的同住
在同個屋子裡,一切似也相安無事,直到母親當年所做的事情不知為何的,又被這裡的居
民們想起;直到園子意外發現,雄二竟然在寫一篇關於母親的過往罪行之報導,三兄妹終
於因為母親的事產生了衝突。而在此時,車行新進的員工堂下竟也因為兒子的事失控,渾
身酒氣的帶著三人的母親在街道上狂飆,就如同那一夜的失控般,十五年後的這一夜又一
次的失控上演,三人開著車同樣的追逐著母親...
為了孩子,母親可以一忍再忍,也會忍無可忍。母親為了孩子,她不願意再忍受丈夫的酒
醉失控,她於是殺了他去坐牢,儘管沒有明說可或許是因為家庭情況令法官從輕量刑,母
親其實早早就被放出來了,但她卻堅持要十五年後才會回來,因為她知道如果太快回來,
孩子們會跟著成為被輿論攻擊的對象,因此她願意忍受相思之苦,忍住想要見孩子的衝動
,硬是在外找工作過生活,也要等到風頭過了、世人遺忘這件事才回來找他們,可能她沒
有想過的是,就算她忍了十五年,孩子們還是因為她受了苦,也可能她曾想過有這種可能
,不論是哪種,她都知道她要忍,這是她必須得面對也得承受的委屈,孩子終究還是會怨
她、怪她、恨她,拋下他們獨自承受也好、害他們沒辦法擁有正常人生也罷,她都願意承
受一切,面對孩子們的指控,她的一番回應著實令人感動,「如果我現在開始懷疑自己,
去向人賠不是,那孩子就成了迷途羔羊了。」,其實可以說成的是,大樹、雄二還有園子
,三個人都將自己的不順遂間接的怪罪到母親身上,感情、婚姻、事業...能怪就怪,她
們都能找到各種理由把「過得不好」怪到母親身上,他們恨母親,可卻也是這個「恨」讓
他們撐到了現在,如果現在母親承認了自己當年是錯的,那不就等同於他們十五年來的目
標不見了?他們的未來就更加不知道在哪裡了。
「你們之後想怎麼過就怎麼過,自由自在的活,想當什麼都行。」
我喜歡電影裡安排的他們一家四口釋懷過去的方式,母親從頭到尾都再忍,她的心裡比任
何人平和,她的眼比誰都還要透徹,她所看的比每個人都來得廣且遠,她沒辦法用言語來
表達她對三位子女的愛,只能透過行動來證明,不管是那本從過去貫穿到現在的限制級雜
誌,或者是堂下和兒子的意外插曲,都讓大樹、雄二還有園子明白到,不管是十五年前或
者是現在,母親擺在心底第一位的,永遠都是他們三個,他們三個被過去束縛著,使得十
五年來都過得緊繃而敏感,可是現在當他們不再介意著過去,就是他們真正自由的時候了
,知道了這點的母親,才真的能夠放心放孩子們出去過自己的人生,不用再去顧慮著她,
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過自己真的想過的生活。
《那一夜》寫實的描繪著我們所不知道的「之後」的事,用不同角度來切入故事劇情,不
拖泥帶水的直接帶出議題,片長兩小時卻絲毫不覺得冗長,雖然後頭的堂下事件難免感到
有些刻意且多餘,卻也見到了一次子女對父母的轉折變化,電影時常將過去與現在交疊,
透過重複發生的相同情事,來呈現這個家正面臨的問題,同時又能替三位子女對母親的態
度差很大來增添說服力,讓電影劇情發展是能夠使人信服的,不管是前頭的惡言相向,還
是後來的釋懷放下都是。
比起三位飾演子女的佐藤建、鈴木亮平或者是松岡茉優,飾演母親的田中裕子的表演更是
令人印象深刻,她的台詞不多,多數時刻都是靜靜的,總是讓人想不透她在想什麼,可是
每每看著她帶點憂鬱的表情,又會不自覺的去想她的想法,想去知道十五年前的她、十五
年後的她,甚至是這十五年間,想著為了三位子女的她,到底忍受了多少?她的角色有著
距離感,卻也有著吸引力,唯有靠近她才會意識到她的存在;唯有看進她的眼裡才會看見
她隱藏在後的洶湧情感,實在太喜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