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看的時候一直聯想到「克拉瑪對克拉瑪」...
丈夫面對妻子提離婚時的徬徨,
一個人面臨家訪員的手足無措。
不過這是現代女權進步版,
所以「克」片中相當影薄的妻子角色,
在婚姻故事中戲份加重很多。
雖然加重了妻子角色的戲份,
中間也有一段很精彩的批評父權橋段,
諷刺上帝與聖母瑪利亞真是一絕XD
但整部片給我的感覺仍舊是以丈夫視角為主,
不時還是會有片段提醒自己,
導演是以自身經歷為發想...
電影中多次強調原本想要和平解決,
是妮可先找律師的,
甚至連轉交律師文件給查理都扭扭捏捏,
導致後續很醜陋的發展。
而鬧上法庭是一切都無法回頭的開端(嗎?)
律師攻防將兩人挖空掏盡,
連平日生活的玩笑都會成為攻擊的利刃,
走一趟法庭,真會徹底懷疑當初為何在一起。
但真正的開端是什麼呢?
中後段才揭曉了查理的一夜情,
外遇成為了引爆點,
成為了事件的開端,
卻也在劇情的安排中顯得平淡,
而且也安插了一段妮可到酒吧借酒消愁,
然後與一名搭訕的男子到了房間...
「只能用手指」
我想到六人行的一句經典台詞:
「We were on a break!」
這個橋段放進來真的是很令人玩味。
電影賦予妮可一個現代女性的矛盾形象,
有理想,但又為了家庭、丈夫壓抑自己,
看著丈夫在自己的扶持之下成功,
自己卻只是個成功背後都會有的女人。
如果沒有查理那一夜情,
妮可大概還是會繼續忍耐下去吧,
但再過個十年二十年終究還是可能爆發。
分開後的兩人,
當查理站在妮可新家,
最後在兒子房間痛哭時,
讓我想到了一段真心感情的結束,
男人總是藕斷絲連放不下,
女人不愛了就真的不愛了。
查理哭的是感情;
妮可哭的是回憶。
而整部片到最後,
妮可還是沒有看過查理寫的優點。
史嘉蕾喬韓森跟亞當崔佛的演技都可圈可點,
但或許妮可與查理的角色太平凡普通,
雖然他們演活了這兩個角色,卻不令人驚豔。
為人津津樂道的吵架片段很寫實,
但太貼近日常生活,
相信很多人甚至演員自己都經歷過,
對專業演員來說,這只是正常發揮。
對我來說的演技好,
是一個虛構角色,能夠演得好像真實存在,
或一個形象鮮明的人物,能夠演出那個感覺。
這大概也是為何多數演技獎會給傳記人物了,
每人都不一樣,但你能夠成功重現那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