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燃燒女子的畫像》─水裡來、火裡去,갠

作者: blueskyer (相忘於江湖)   2020-04-22 17:46:15
水裡來、火裡去,為愛而作的畫──燃燒女子的畫像
網誌心得好讀版:https://reurl.cc/ZOWD03
電影的時空背景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女畫家瑪麗安接下貴婦的委託,來到小島,為
其千金艾洛伊茲畫一幅相親用的肖像,但必須在艾洛伊茲不知情的狀況下完成,
一段戀情就在作畫過程中悄悄展開與結束。
劇情如此簡單、主要演員也只有四人的愛情文藝片,卻拍攝得絕美迷人,
奪下2019年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與酷兒金棕櫚獎。本片幽微而豐富的細節,
讓我清明連假觀影後,欲罷不能地抒發了超長篇心得。
以下大爆雷,不想被雷的直接看總評即可——
總評:
本片視覺設計和攝影尤其用心,不管是自然風景或室內的光影、色調,
服飾質感和色彩對比等等,使得〈燃燒女子的畫像〉整體看來並不華麗繽紛,
卻優美雅緻,每一幕都如詩如畫。敘事細膩,有古典的緩慢從容,不刻意煽情,
戲劇張力依舊飽滿動人。雖有瑕疵,觀影的後勁卻如浪潮一波波襲來,
絕對是值得欣賞的精彩好片!
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濤聲伴奏
瑪麗安乘坐小艇在波濤洶湧中來到小島作畫,途中為救掉入海中的畫布勇敢縱
身浪裡,此後浪濤便是電影中很重要的隱喻和配樂。畢竟這是一部沒有配樂的電影,從
頭到尾只出現過三段音樂,影像之乾淨除了清朗淡彩的畫面,夜裡光暈自然打亮人物的油
畫質感外,也因為聽覺刻意留白造成的靜謐效果。對白之外,只有室內柴火劈啪燃燒、筆
刷刷過畫布、鞋跟踩踏木板與吸吐呼息聲;室外則是海浪沖刷白皙沙灘、拍打峭壁的聲響

瑪麗安以散步女伴的名義,假裝陪侍艾洛伊茲漫步海邊,實則必須偷偷觀察艾洛伊茲,
小心翼翼地作畫,幾場互動戲碼都在潮音低吟的海邊。初始兩人的關係略顯生疏而緊張,
波瀾起伏暗示艾洛伊茲嚮往自由卻被迫接受婚約的憤懣、瑪麗安心虛掩飾的窺探。
當瑪麗安坦白真實身分後,艾洛伊茲決意不顧風浪下水游泳,載浮載沉的背影裡,
跌宕的是受騙的怒氣和傾慕交相拉扯。愛火引燃之際,情不自禁的初吻裡,
也有澎湃浪花推波助瀾。確定別離已成必然,在浪濤翻騰的礁岩邊,兩人悲痛泣吻.......
孤絕寧靜的小島海濱,女子壓抑隱密的心緒都由海浪代為傾訴。
「下海」也像是一場洗禮,是兩人必須奮不顧身墜入戀情的必經儀式。
燃燒烈愛
「燃燒女子的畫像」在片中出現三次。除了片頭作為追憶媒介的畫作特寫,作為片
名,自然兼負隱喻重任。觀影者幾乎不會忽略最重要的「燃燒」場景:
野宴上,眾女子阿卡貝拉的合聲漸次激昂如加油助攻,兩人隔著篝火四目相接,
炙熱到讓火光猛烈燃起,延燒到艾洛伊茲的裙襬。兩人從此突破矜持,
戀情發展如火燎原。
但我注意到另一次「燃燒」其實更具意義。當瑪麗安首次完成畫作後,她手持燭
火,再次觀賞前任畫家未完成的無臉肖像,隨即點燃焚燒,起火的位置正是心臟所在──
她明白艾洛伊茲對自己的愛意,以及自己隱約的好感。
離別前夕,她只能默默焚毀一切、撲滅心火。畢竟當天下午為儘速完成畫作,
艾洛伊茲被支開而獨自去散步,回來後她去探望瑪麗安,不悅地撂下一句:
「獨處時我感受到你說的自由,但我也同時感受到你不在......」
直白道出她對瑪麗安的喜歡。鏡頭帶到背對艾洛伊茲的瑪麗安表情一凜,
心懷愧咎,因此決定辭行前坦承一切。
自由平等愛
艾洛伊茲對於瑪麗安時而流連時而飄移的眼神早有覺察,她對瑪麗安的傾慕早在
「彈琴」那段已現端倪。當瑪麗安分享自己最愛的曲目,不甚流利地彈奏起韋瓦第四季協
奏曲中的「夏」,艾洛伊茲眼神含笑,始終注視著瑪麗安。曖昧的電流隨著狂風暴雨的快
板樂音高漲,但在瑪麗安不解風情地又提起婚約當下陡落,轉生惱怒。
相較於艾洛伊茲明確的「表白」,瑪麗安究竟何時對艾洛伊茲心動呢?畫者與被畫
者的相互凝視已有不少評論分析。的確藉由凝視,兩人逐漸熟悉對方細微動作裡不經意洩
漏的心思。這樣的「凝視」是否能慢慢滋生愛意呢?
我認為瑪麗安在隱藏身分階段的觀察,只是很純粹地把艾洛伊茲當做畫作的客體
,以職業畫家的眼光檢視其形態舉止,於是惹來艾洛伊茲批評「沒有生命」、「跟我有距
離」、「你是這樣看我的?」讓瑪麗安忍不住毀掉首次畫作,必須重畫一幅,因而促成戀
情的發展。瑪麗安當然明白作品只有形似而未神似,不惜延後交件,不只是基於藝術專業
;她渴求能更了解艾洛伊茲後下筆,卻尚未覺察地自己的不捨——
「有些感受是很深刻的。」
養在深閨、乍看像溫室花朵的艾洛伊茲,反而比獨立自信的瑪麗安更勇敢無畏:
第一次獲准外出散步,彷彿脫兔出籠,直奔到懸崖邊才止步;老是把瑪麗安拋在身後快走
;不清楚自己的水性,卻想下海游泳;以及對婚約的無言抗爭,拒絕讓前任畫家看見自己
的臉,折磨對方以至挫敗崩潰;直言不諱地批判所謂繪畫通則的失真等等。
她對於命運束縛的怨懟溢於言表,寧可終老修道院。至少在那裏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讀書、唱歌、聽音樂;而非嫁到米蘭能聆聽音樂會的「偶爾」慰藉。
這些不造作矯飾的性格魅力,讓瑪麗安的好感油然而生,但為了達成使命,
只能強自壓抑。
所以瑪麗安對艾洛伊茲的傾倒,我認為要到二次作畫才開始。
艾洛伊茲的母親有事暫時離島,象徵社會制約與父權的鬆綁,大宅便成為瑪麗安
、艾洛伊茲和女僕蘇菲三人的小天地;替蘇菲墮胎這件事也成了完成畫作之外,瑪麗安、
艾洛伊茲的新任務。這幾日裡三人想方設法解決孕事,分工家事、一起玩牌,艾洛伊茲還
念書給蘇菲聽等等.......彼此主客異位、階級平等的愉快相處,猶如閨密。卸
除偽裝的瑪麗安,始能與艾洛伊茲輕鬆自在交流,她才能「沒有距離」地看見
艾洛伊茲真實的樣貌。兩人合作「解任務」照顧蘇菲,產生扶持共濟的革命情感。
這些在繪畫之外的互動,一步步推進關係,催熟愛情。
生活在十八世紀的女人,又有誰能享有平等自由?貴族夫人離鄉背井遠嫁法國二
十年,不曾返鄉也許久未開懷大笑;艾洛伊茲的姐姐選擇跳崖自盡以抗拒婚配;
艾洛伊茲和蘇菲的婚戀或生育也都身不由己。即使有專業能力的女畫家,
只能偷偷摸摸臨摹男體,沒有機會創作重要藝術題材,還得冒父名參展發表作品。
於是,父權社會裡的女性,只有在暗夜下曠野中祕密集會,才得以解放身分、發
聲歌詠、自由地分享交流。墮胎的場面讓瑪麗安不忍觀看,艾洛伊茲卻要瑪麗安
仔細觀察,更讓蘇菲在夜晚重現給瑪麗安畫下。
女人遇難時只有彼此陪伴,女性的真實經驗和藝術題材,當然也該專屬女性手筆。
畫中永恆的剎那
所以第二幅相親畫必須由瑪麗安和艾洛伊茲合力完成,被畫的客體也是參與創作
的主體,肖像的神采在你來我往的平等互動裡躍然紙上。片中也藉由蘇菲對著
一盆盛開的花草刺繡,暗示藝術的不朽。當刺繡即將完成,花草也已枯萎,
針線卻封存了風華正茂的時刻;一如相親畫完工,也意味離別在即,
兩人熾熱的短暫愛戀,卻也成為畫中永恆的剎那。
另外,夜讀奧菲斯神話的這段,也是電影重要的隱喻。蘇菲疑惑奧菲斯為何無法
忍住轉身回頭的慾望,導致拯救愛妻功虧一簣。瑪麗安認為這並非情人的,
而是詩人的回頭:奧菲斯選擇回憶她,記住轉頭回望的瞬間。
艾洛伊茲則認為奧菲斯是回應了尤麗狄絲的呼喚:「轉過來!」
尤麗狄絲不明白奧菲斯急於離開冥府,不能回顧只能埋頭趕路,感受到冷落的
尤麗狄絲只想當下確認奧菲斯的愛,不免口出怨言。只差最後一步,
奧菲斯感受妻子被拉回黑暗的力量,終究使他情不自禁轉身,從此陰陽兩隔。
這則神話悲劇暗示兩人對愛情的態度,既然註定無法長相廝守,戀人們該怎麼選擇?
是傷感不捨、怨嘆後悔,抑或深深記得?
片中也因此設計三幕瑪麗安的轉身呼應這則神話。
前兩次透過瑪麗安不明所以的持燭回望,看見身後暗室裡飄浮著艾洛伊茲的幻象:
身著白色禮服的出嫁模樣,彷彿鬼魅又如肖像畫,裝裱在門框裡,頃刻消逝。
第三次轉身是在臨別時,當瑪麗安開門正要踏出大宅,「轉過來!」的一聲呼喊,
她旋即轉身,帶著泛紅眼眶回望艾洛伊茲──換穿上母親帶回的禮物,
與幻象同樣妝束,金髮素衣燦美的難以逼視──大門迅速闔上,
艾洛伊茲又再度隱沒在幽暗裡。瑪麗安記住了那一瞬之光,且將道別那一幕繪
製成奧菲斯神話題材畫作參展,昇華成不落俗套的藝術傑作。
幻象現身的畫面稍嫌刻意突兀,觀眾乍看之下不免困惑。這是瑪麗安預視的未來
?她潛藏心中不願面對的恐懼?我認為這暗示她心中對戀情的掙扎:
明知結果,依然順從心意奮不顧身地投入。她們選擇把握當下勇敢地熱戀,
短暫照亮時代的黑暗;不需要一生相伴,而要記得愛情最美好的模樣。
為愛而作的畫
本片的女導演也拍出非男性目光的情慾戲。沒有過多的裸露和肢體交纏的動作戲
,不像「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下女的誘惑」等女同片,不免投射男性慾望,
幾近成人片的意淫視角,有剝削女體之嫌。所以片中最長的一段床戲是兩人相對而臥,
細數未來會記得的對方,衷情款款,更顯兩人愛戀的自然真切。
僅有一幕特寫讓人臉紅心跳,不禁要驚呼尺度也過於大膽了!接著鏡頭拉遠,
原來只是攝影角度的視覺欺騙,彷彿對觀眾開了個玩笑,當然這也可說是性愛的
另類暗示。另一場戲則是瑪麗安赤身橫躺、攬鏡自照,在書頁上畫自畫像,
給艾洛伊茲留念。鏡子放置在艾洛伊茲身前,巧妙遮掩陰部,卻正好映照出瑪麗安的臉,
或許也影射兩人深刻的性靈契合而完整了彼此──我中有妳、妳中有我,
瑪麗安透過艾洛伊茲的目光與愛戀,看見最真實的自己。
為愛而畫,深情可以是不朽的藝術,她們是彼此的創作。
「燃燒女子的畫像」是瑪麗安回憶的證明,她以回憶完成私藏的畫作,而艾洛伊
茲呢?片尾敘述瑪麗安兩度「再見」艾洛伊茲。
首先在畫展上,瑪麗安看到已為人妻人母的艾洛伊茲畫像,手中書本掀起的頁碼一角,
正是瑪麗安留下自畫像那頁。這幅畫彷彿是給瑪麗安的情書,畫中艾洛伊茲的
表情姿態猶如向她傾訴:「我一切安好,我想念妳.......」
最後一面在音樂廳裡,瑪麗安驚見艾洛伊茲在對面包廂匆匆入坐,艾洛伊茲卻沒
有看見她。接著音樂響起,赫然就是瑪麗安的最愛、也是兩人定情曲的「四季:夏」。
鏡頭以瑪麗安的視角,逐漸拉近特寫艾洛伊茲:她全神投入聆聽,
情緒隨旋律跌宕起伏;從時而沉醉閉目、時而因絃聲激越急促喘息,
到黯然蹙眉、顫抖落淚,終在宣洩後微笑釋懷。將近三分鐘一鏡到底的獨角戲,
也是本片的最後一幕,Adèle Haenel精湛演出艾洛伊茲陷入回憶與思念裡,
既心痛又滿足的神情。
整部片鋪陳許久的寧靜,此刻方被澎湃的交響樂拉拔到高潮,直到跑出片末字幕,
餘響彷彿尚未停歇,猶在觀眾耳中震盪心底低迴。
雷文終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