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巴黎寂寞不打烊 Deux moi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20-05-29 00:00:29
《巴黎寂寞不打烊》,英文片名 "Someone Somewhere"可直譯「在某處有某個人」?法文片名 "Deux moi" 則可直譯「兩個我」?這是一部都市愛情故事嗎?是也不是,就像你問《西班牙公寓》三部曲是不是都市愛情故事一般,一樣是也不是。
此片編導正是《西班牙公寓》三部曲的 Cedric Klapisch,過去他連三部城市電影帶著 Romain Duris 漫遊城市自言自語爬梳人生、已走過巴塞隆納聖彼得堡與紐約,這回他要帶他鄉村電影《濃情酒鄉》的兩位小班底 Francois Civil & Ana Girardot漫遊法國人的巴黎大都,只是不再自言自語而躺上沙發暢所欲言。
巴黎大都,拍法很多種,此片儘管有類似《向左走,向右走》的都市男女相遇之格局,但絕不是來拍浪漫的,反而在片頭開宗明義先拍「速度」,整片有數不盡的巴黎交通工具,從 Metro 到 Tramway 再到 RER 乃至 TGV & Thalys、場景不停地有各種列車穿梭其間、甚至到片尾還流動不止!連男女主角比鄰而居的公寓,都要選在巴黎北站北側的平行鐵軌的 Rue Stephenson ,路名甚至是致敬「鐵道之父」史蒂文生來著!女主角 Melanie的工作絕非浪漫巴黎妹首選,而是醫學研究的癌症治療;男主角 Remy 工作更在基層勞工大賣場,且機械異化勞工失業絕無「賣場華爾滋」。
http://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6/21/15/42/4929782.jpg
巴黎聖心,一分為二
此片兩位剛好三十歲的法國草食男女,已無當年千禧年《西班牙公寓》那些少年的意興風發頭角崢嶸,畢竟人進三十大關差不多工作十年也到一階段開始倦怠,何況他們這代畢業在金融風暴後一路這樣苦哈哈地過下來。工作順不順、交友廣不廣、愛情通不通,好像都是這年紀要開始焦慮的問題了?而這一切焦慮,共同的指向都是「孤寂」,不論是工作變得機械化而走向疏離、工作場合變得制式化而人情幾希、乃至交友社群化越來越免洗、交通捷運化變得越來越川流不息?
記得在《西班牙公寓》三部曲,Cedric Klapisch 都以圖像解構城市面貌,譬如聖彼得堡那條正方形截面大道、譬如紐約腳踏車快遞路線分析,那一切都是與該片「人生追尋」主題密切相關的城市意象。這一回,在巴黎,他不再後製畫圖了,直接找一個極端工整的取景:從聖心堂側立面正正地朝西,這是個 SNCF 高速列車軌道旁的兩間公寓住宅,一間是 19 世紀後半曼薩頂住宅、一間是 20 世紀後半模組化公寓,兩人剛好就各住一間還住同一層樓、兩人每天做著類似的事情卻互不相識... 每一次正立面攝影,都彷彿一顆巴黎人的「心」被切成兩半,彼此迷茫地找不到對方。
https://medias.spotern.com/spots/w640/210/210313-1561707846.jpg
難道片名 "Deux moi" 是這個意思?在兩人縱貫全片的心理諮商戲份中,兩位心理醫師也有幾次提出了各種角度的「有兩個我」之概念,也許常常在指著沈溺現狀苦苦求存的本我、與激進奮起走出泥沼的超我?但這只是越談越抽象,談到鼻涕眼淚洩洪時總是只能先抽離「走出去、交交朋友、約約異性」,然後年方三十在約會 APP上還頗有價值的曠男怨女當然先以「愛情」為依歸,大膽開個帳號上傳照片把自己賣出去。到這裡,我們對此片也許還有滿滿的「愛情」期待、期待著交替剪接的 friend request 能夠促成兩人的相見?
只是很遺憾,此片在上帝編導的設計下,兩人硬是遲遲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甚至比《向左走,向右走》拖得更久都沒能相見!到底命運何時讓他們相見?彷彿成了一場等待上帝垂青賜緣的修煉。看到最後我們才知編導 Cedric Kapisch 設定的天命就是:你要由外而內不停地嘗試探索,直到終於面對你人生最不願面對的心底情結,打開了這結,那「另一個我」或「另外半顆心」,才會在茫茫人海中與你相會。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6/06/15/43/2656854.jpg
同心的男女,迥異的人生
回顧本片的歷程,我們眼見男女主角兩人,像是一般都市年輕上班族尋找焦慮的成因,都先從最表面的日常生活必備品開始。很有趣地,在一次次生活層面的演繹中,男女主角都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傾向、兩個人都各自走向一種極端、因此兩個人幾乎都陷入憂鬱症。我並不認為這兩人必然可以「在一起」成為天造地設的佳偶,因為男女交往的浪漫關係很多種、也不一定「互補」就能成。但無論如何,這「一分為二」的兩片心,各自憂鬱一回後嘗試自我調適再結合,自有一種概念上的圓滿。
工作上,Melanie 從事有創新研發的生醫工作,表現優秀被選為發表會發表人,但她求好心切非常地焦慮;相對地 Remy 從事標準化大賣場貨架工作,其實很免洗很容易就被電腦取代掉,然後又被踢到另一個機械化的「人資」與「客服中心」,一樣地焦慮。
睡眠上,Melanie 莫名其妙地「嗜睡」,Remy則是莫名其妙地「失眠」,兩人還同時去藥局以對稱畫面各買各的藥。為何嗜睡?是因為很想逃避自己表現很好但更加緊張的工作?為何失眠?是因為想到工作場合的機械化與人的異化就睡不安枕?
購物上,Melanie 像個 impulse shopper,心血來潮要買就直接買最貴的橄欖;Remy則很保守地比價不敢亂買貴、還要老闆幫他大膽一回買瓶最貴的青醬。這間 Mansour東方食品雜貨店,是兩人最常「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擦身而過處,是否聽到對方的採買清單呢?
面對憂鬱,Melanie 找上有沙發可躺又風姿綽約的女心理醫師,談起她的同居分手與父親離去等愛戀;Remy則找了坐著面對面相看兩不厭的老男心理醫師,談起陷入憂鬱的簡單方法「去社交生活」。
社交上,Melanie 應該早有社群網站、還要跟閨蜜嘻嘻哈哈進化到交友軟體、直接把愛情約會這些事情給數位化,但很快約上個新認識的不說話怪男;Remy則連臉書這基本社群網站都才剛開帳號,也很快約上個曾同校的狂說話怪男。Pierre Niney跨刀客串刷討厭值,就是精彩!
愛情上,Melanie 很有市場也很主動約上個「吉翁」,但加入吉翁的大男人世界太過主動、看個足球看到比對方厲害,莫名其妙令男人熄火;Remy市場不大但近水樓台被動約上個「珍娜」,還被界定為最草食的「起司男」,結果還真的只能當個起司男、偶爾熱情主動一下就要被發卡?
家庭上,Melanie 很有主見地過個孤獨聖誕、絕不想返那不是她鄉的媽媽家,嘴上很討厭搬到亞眠而拋下姐妹的媽媽、真在意的事卻不說;Remy年復一年沒啥意見地返回阿爾卑斯雪山家鄉,過個好多家人吵吵鬧鬧會被問東問西的聖誕,聖誕日雪山健行行禮如儀,他想走但不好提起的是條神秘的小徑?
事業上,Melanie 的抗癌研發工作其實很有創意也很神聖,但她緊張焦慮放鬆不起來一直要背稿,反倒上司鼓勵她放鬆;Remy的客服工作其實只是機械化地對號碼追蹤貨品,他卻很努力把這通電話打得輕鬆愉快人性化,倒是上司看了搖搖頭。
休閒上,Melanie 的嗜好都是社交,喜歡跟閨密去夜店跳舞,跳得卻感空虛;Remy的嗜好相對之下很宅男,喜歡引擎也喜歡舞蹈,但真要約出去跟舞伴湊對學舞跳舞他卻又縮了,同感到空虛?也許兩人都需要那「重視過程勝過拍點」的康巴舞來打開開關?
養寵物,內向的 Remy 是被硬塞一隻白貓、趕鴨上架笨手笨腳養起來,養成愛貓心;外向的 Melanie則是見貓流浪一個念頭收養了,愛貓心是一樣的,只是路徑不同。
聽音樂,Melanie 本來就很有洗澡金曲可聽可唱沒在怕;倒是 Remy 原本長夜無聲,卻能打開耳朵「沙贊」一次收藏這音樂。兩人都喜歡 Dalida 金曲 "Histoire d'un amour" ,也許是與「另一個我」互相感受最深的一刻?
午夜夢迴,Remy潛意識裡最大的噩夢,是有天機械取代了人們,人們變成包裹被打包,機器聲稱都是增強效率;Melanie 潛意識裡最大的噩夢,是她穿著長裙漫步巴黎手機滑過一個又一個男人,累積了一堆男人後心裡在意的那扇門打開,竟然還是媽媽?
片末揭曉,Melanie 心底深處不願面對的,是童年父親的離去,導致這一連串「被棄焦慮」而刷了一生存在感,沒有出口卻發洩給媽媽;Remy心底深處難以面對的,則是童年妹妹的早逝、我活了而她走了,導致這一連串「存活者罪疚」而封閉自我裹足不前。這都要感謝那一場 Rue Stephenson 的火災,打開幽暗的心門。
此片從秋冬開始、經過聖誕節、不知不覺也過到了陽光普照春暖花開、沈靜的配樂音景也漸漸綻放生機的旋律。Melanie 走過春天的 Pont Saint-Louis 打給了媽媽、Remy回到陽光草地的山間老家前往妹妹的墓園。也許,Cedric Klapisch 城市電影的最終解,還是回到童年的原鄉?
概念上,Melanie 的人生體悟在她們的癌症療法:有時脆弱反而有力量,是抗癌基礎,要做的不是殺光癌細胞、而是增強免疫系統,視抗癌為共處交流、而非化療的破壞戰鬥。概念上,Remy的人生體悟則在片末「康巴舞」:所有二拍舞蹈中,只有康巴不注重拍點本身、卻注重拍點間的連續過程。
喧囂的城市,正解在原鄉?
也許,生活是連續歷程、要與人生困厄共處,就是本片最終的啟示?唯有自己這半顆心都能學會圓融地面對不圓滿,編劇上帝才讓兩個半心相遇完璧?本片要說心理諮商、要說精神分析、要說各種都市焦慮的解法?其實真要說邏輯是很模糊不清的,電影與其說在認真梳理、不如說在廣泛記載,過程有沒有線性的邏輯推演不重要、終點直指童年的初衷就夠了。
雖然這場城市疏離與異化的精神分析談得相當半吊子不清不楚地,但我反而覺得 Cedric Klapisch一反過去《西班牙公寓》三部曲與《濃情酒鄉》的簡單清楚,而在這部《巴黎寂寞不打烊》擁抱複雜、捕捉多樣、保留模糊、而後豁然開朗,這做法理性上是比較沒個清楚故事、感性上卻更令人回顧點滴甜在心裡,終能為那千呼萬喚的相遇而動容。推薦關心城市狀況、關心年輕人處境、喜歡巴黎、喜歡聖心堂、以及喜歡軌道交通的觀眾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JGJD56aQU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