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心靈咖啡館的驅魔師中的社會議題

作者: leelee688 (雲寒陵 是....)   2020-08-20 20:57:07
老實說,這部片其實讓我的既視感相當重,
它會馬上讓我想起一部經典作品
《靈異教師神眉》,
它們同樣有著以下的核心元素,
同樣以「驅魔」去包裝要處理的主題。
(1)每15~20分鐘一場的單元劇。
(2)驅魔與帥氣的封印咒語
(3)嘗試碰觸日本本土的社會議題
但不得不說,
我覺得這部片並不像是電影結構的編劇手法,
比如在劇中的幾個主要事件,
以及這些事件想要處理的主題分別如下:
第一,偷竊事件→犯人貧窮的掙扎
第二,女學生怨靈→校園霸凌議題
第三,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小野寺父親→家庭議題
一般來說驅魔電影中「驅魔」只是載體,
在驅魔事件中的「人性」,才是看點。
這樣的手法在日劇、動畫、特攝中都其實常見。
主角通常是驅魔師、偵探,或是熱血高中生,
他們身邊會逐一遇見各式各樣的人,
在解決他人事件中,
同時揭露主角身上的背景與伏筆,
再利用反轉或是反差,讓觀眾對於一個議題擁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
我舉個例子吧。
靈異教師神眉的主軸是
——妖怪代表了人們所恐懼發生的事物
所以每一起事件都是呈現人類內心的恐懼。
而女主角清水富美加(我還是習慣叫這個名字)曾主演的假面騎士Fourze,
則在每個單元劇中,
透過福士蒼汰和清水富美加的事件,
慢慢地把校園和社區中每一個人的黑暗面呈現出來。
——人類做為有欲望的個體,欲望會導致破壞,欲望也會驅使人前進。
我認為《心靈咖啡館的驅魔師》最大的問題有兩個:
首先,他的故事篇幅和伏筆,在兩小時的電影絕對說不完。
因為至少主事件就超過三個,
這就導致了篇幅過度緊湊,
即使明白小百合介入每一起事件,
即使看到了很帥氣又帶有一點特攝風格的作法,
但是人物的轉折描寫都很難深入。
不過在三起事件的描寫上,至少挑的還算不錯。
在女怨靈事件中,
因為低分和在校霸凌被欺負的高中女生亡靈的設定相當豐滿。
事件結束後老師對於教育的反思,
也是重要的核心。
這樣的架構,
幾乎是可以完整地去做為一部電影的主軸呈現。
但是只用了二十分鐘講,其實略微可惜。
而在拍攝手法上,雖然怨靈的聲光驚悚感營造的不錯。
但其實歷代日本怨靈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
都不是他們有多恐怖阿!
——而是他們的故事有多動人。
想想貞子的不幸。
想想伽椰子的人生挫折,俊雄的孤獨。
想想零系列中,每一場令人髮指的殘忍儀式。
這些怨靈身上的「不得不」都是怨靈電影極力描寫的主軸。
雖然它恐怖,但是你總會同情,甚至同理他們。
在《心靈咖啡館的驅魔師》中,
可以看到有嘗試這樣子做,
除了最後的惡魔之外,怨靈、地縛靈的亡魂,
都是不得不超度他們。
都是希望他們脫離痛苦,
無須承受今世執念反覆的折磨。
在故事中,不算主角小百合的故事,
我覺得編劇想一次處理三個日本社會的議題,
導致於敘事有一些分散,
像前面談到的一樣。
因為整部電影的故事結構,
其實是一個一季左右才能說完的日劇結構,
該說的故事篇幅不夠。
在把這麼多內容壓縮在同一集裡頭,
就顯得較急促,
當我還沒更多地感受女學生的痛苦、才剛能理解地縛靈父親的遺憾,
就馬上進入了下一起事件。
但即便如此,大概還是可以抓到編導想要處理的日本社會議題,以及企圖。
至少在小百合介入的事件中,
我看到了在校園霸凌和高社經家庭都有著無法相互理解,
甚至人與人之間疏離的龐大情緒,
當歸納出這一些主題,
再回想起電影中的台詞,就顯得相當沈重。
不只是日本,
台灣也如此。
你把這一些主題放到台灣,
不太會感到有違和,
那也就是我們生活的現狀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