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是影視相關專業,分享一下個人想法給大家參考。
文章有點長,但字句都是帶著遺憾的肺腑之言。
(內文應該沒什麼雷,至少不會是大家在討論的重點)
/
先講結論,IMAX的票價絕對值得。那個畫面、音效、跟銀子砸出來的實景效果,當成影視
科技博覽會都值那個價。
但你看完後會說好看嗎...... 我想可能不少人(如我)都會不知道如何開口。
因為對能掌握的事物下判斷很簡單,但隨便對不懂的事物下判斷;就顯得很腦衝。
所以可能不少人不是因為認同或不認同給出評價,而是因為根本看不太懂所以給不出評價
。
/
如果我們站在「研究」、「討論」的精神上去看待作品開啟的對話,那諾蘭唯一的競爭對
手就是他自己,無出其右。
但問題是,這樣的目的是電影主要的意圖嗎?
就我們一直以來的觀影經驗而言,顯然不是。
這些討論和研究都是「附加價值」,是「戲外」延伸的樂趣。但這些樂趣要建立在很重要
的前提上是 —— 大家喜歡這部電影。
/
當我們真正站在審視「故事」的角度時,它和導演過去的作品相較根本是要被死當的表現
。
(當然實際原因我無從得知,但我想跟他弟弟缺席脫不了關係。)
我們看到李奧納多跳入最深的夢境、看到馬修麥康納對著錄影潰堤,那些情感都是我們能
深深「同理、同情」的。
原因無他,因為劇本有確實的建構這些角色。
我們先看到主角被過去糾纏,或是對「一小時抵七年」感到焦急,而當後果擊中主角時我
們可以深切的感受他們面對這些事情的重量。
但同樣都是要拯救人類,為什麼天能裡口口聲聲說著「世界毀滅」、「第三次世界大戰」
,卻沒有星際效應裡一半的讓人緊張。
因為說白了,我們根本don’t give a shit.
/
我們不知道主角的背景、不知道他的動機(拯救世界這種『超人』道德沒人能同理)、不
知道他的弱點(讓觀眾同情的關鍵道具),而且我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在讓人投入
故事前,無論什麼後設意義都是白搭)
相較之下,我們對凱特親近多了。我們看得見她的恐懼、憤怒、跟讓她動起來的動機(Ma
x)。
甚至連主要反派都比我們主角有血有肉多了。
我們唯一跟主角相同的就是和他一樣,一片空白的進入這個世界。
然而他理解、應用這些世界觀設定的速度又把我們扔在後頭,留我們一頭霧水的嘗試跟上
。當劇情推的越後面,我們也只有被推的更遙遠。
/
只不過,這樣試圖「跟上」的效果會營造出另一層錯覺,而且是必須搭配畫面上完美的執
行才有的 —— 「我的老天這好厲害..」的錯覺。
飛機都拿來撞、車都那樣開了,這執行能力還不夠完美嗎?
當片中一切的細節都被服服貼貼的呈現出來、一切的情景都極盡可能寫實的實現、再搭配
IMAX那作弊的沈浸感,一個可信的世界就在二維的螢幕上被創造了。
但這並不是電影的常態。
因為往往擔起這個責任的是主角,是我們融入進主角的視野進而產生這個沈浸感。
但諾蘭就...他就用錢把這個世界蓋出來了...
我覺得主角在製作訪談中講到一句話可以很貼切的描述這種瘋狂錯置:「這根本是一部紀
錄片了。」
這個錯置會導致一個現象是,大家對這個「世界」很熱衷,但卻沒人在乎主角在想什麼。
這也是整部電影讓人感到最有違和感、也最抓不到「到底好不好看」的地方。因為我們審
視電影時,從不曾對於投入角色與否這麼寬容過。
/
這時可能有人會說:「這是諜報片,不是劇情片,你看錯重點了。」
不,這樣才是真正的看錯重點。
因為故事就是故事,這些類型都是包裝的糖衣、只是給角色們發揮的佈景。會直擊我們心
中的,永遠都是我們對劇中角色的感情。(007、金牌特務、不可能的任務等等)
我們從不需要搞懂星際效應最後的多維空間是怎樣,或靠全面啟動裡夢境的原理,來告訴
我們主角是不是倒大楣了、或這些角色在哭什麼。
相反的,我們只看到主角橫衝直撞在世界各地出任務,做了或被做了一些酷炫的事情,卻
從頭到尾看不到他到底在想什麼、在乎什麼。
所以無論危機有多大、使命有多重要,都不會改變他其實只是隻比較好看的無頭蒼蠅而已
。
/
那問題來了,這些別的導演拿來經營角色的地方他拿來幹嘛了?
他拿來講設定了。
這點才是這部片真正的硬傷。
鋪天蓋地而來的解釋對白,沒說我還以為我在看TED Talks。
從第一次任務結束、不明所以的實驗室、到莫名其妙跳出來的小隊長。
大家見面就是裝模作樣的往主角(也就是無知如觀眾我們)開始灌專有名詞、地名、時間
,資訊炸好炸滿。
連不彩蛋的彩蛋人物唯一的出場理由,也是來硬灌資訊。
對比之下,星際效應片中的工程師一張白紙凹折就讓人明白黑洞為球體的理由。李奧納多
散個步、裝個逼我們就知道夢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會有什麼後果」
剩下的都是將這些規則應用進劇情之內,成為推動故事的工具。
而且最大的重點是,這些解釋都會「盡量」被營造的不留痕跡(飾以精巧修飾的對白或橋
段。像是全面啟動裡,主角問新人她的圖騰是什麼的橋段。)
因為「解釋」,永遠都是戲劇中雖必要,卻也是最不戲劇的環節。
而無論原因為何,這次諾蘭的手段比過去任何一部作品都還要粗糙。這對於觀影來說,就
像一道完美烹飪的佳餚,但裡面卻滿是碎蛋殼的讓人困惑、失望、又不滿。
「別理解它,感受它。」
我想這部片自己也明白它問題出在哪了。
/
最終,我們回頭要說這是不是一部好片。
我想成也諾蘭、敗也諾蘭。
他勝在對於故事世界的堅持,建構出了沒人造過的恢宏世界;但也跌在對這些細節死守不
放,捏斷讓我們用情感去感受的空間。
看不懂電影不是觀眾本身理解能力或知識背景的責任,是導演的責任。
既然後設如全面啟動,完美的將電影的本意詩意的比喻了出來 —— 植入一個小小的想
法,讓它在心中擴大茁壯。
那我想這次諾蘭只造了一場漂亮的夢,但夢醒後,在我們心中卻什麼都沒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