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3019137
蔡娪嫣 2020-09-10 09:00
https://upload.cc/i1/2020/09/10/tZ9uwl.jpg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上映一波三折,又因女主角劉亦菲挺港警言論惹議。(AP)
迪士尼年度大片《花木蘭》真人版近日上映,關於這位英雌的身分眾說紛紜,她代表堅毅
勇敢、忠義孝順等一切華人社會視為優秀品質的形象,但無論是真人版還是動畫電影卻都
與傳說相差甚遠。歷史學者根據《木蘭詩》敘述推估,木蘭並不是漢人,她來自蒙古高原
崛起的部族「鮮卑拓跋部」,男扮女裝、代父從軍的年代大約是5世紀,因為當時其部族
創立的王朝北魏,出兵討伐鮮卑的另一支部族「柔然」。
動畫電影中的主要反派「單于」是匈奴帝國統治者的名字,但《木蘭詩》的歷史背景發生
在北魏,那時匈奴帝國已不復存在,而且匈奴人已經很大程度上融入漢人社會,因此不太
可能攻打中原。拓跋部自386年到535年間統治中國北方,建立朝代北魏,後來柔然崛起、
獨立建為部落制汗國,威脅到北魏邊境,拓跋部與柔然的戰火因而爆發。根據歷史記載,
這兩個部族之間的戰爭超過20場。
https://upload.cc/i1/2020/09/10/qcVMkh.jpg
花木蘭(圖/IMDB)
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
卷卷有爺名。
出門看火伴,
火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蘭是女郎。
《木蘭詩》最初抄錄於南朝陳代(568年)的《古今樂錄》,該書籍已經亡佚,現存文字
最早可追溯到11世紀宋代郭茂倩編纂的《樂府詩集》。郭茂倩在書中提到,《古今樂錄》
是他蒐集漢朝至唐朝與五代十國樂府民歌的重要資料來源,他還推估《木蘭詩》應是在5
世紀時由北魏佚名作家譜寫而下。
這首雋永敘事詩始於木蘭的家裡收到兵單,小弟尚未成年,她不忍父親冒生命危險,於是
代父出征,保衛拓跋部免於柔然的侵略,軍中同袍12年來都沒有發現木蘭的女性身分。詩
中提及天子為「可汗」,這是蒙古與中亞地區廣泛使用的最高領袖稱呼,如果是漢人,理
應稱為「皇帝」。因此,許多研究人員,包括來自中國的史學家,都認為木蘭應是北魏朝
代一名戰士的女兒。
《木蘭與麒麟》作者陳三平(Sanping Chen)向《時代》(Time)雜誌指出,《木蘭詩》
以女性名字為標題,足以顯示女性在遊牧民族社會的地位是較受到尊重的。他也推測,或
許「木蘭」其實不是漢字而是鮮卑語,而且可能具有較為陽剛的含意,「否則花木蘭怎麼
可能在軍隊中隱瞞自己的真實性別12年?」
故事流傳千年,「木蘭」逐漸漢化
那麼為什麼遊牧民族的民歌會在中國長久流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1年上位之後,極力
推廣漢化運動,拓跋氏改為漢字複姓「宇文」,褪去鮮卑舊俗,以漢語取代鮮卑語。花木
蘭的故事變成漢字在漢人之間傳誦,隨著時間流逝,在近代的改編作品中,主角的游牧和
部落血統被抹去,木蘭成為「漢人」,這段故事「中國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漢人
口耳相傳的敘事添加了漢族社會觀念。
然後在明朝末年,文學家徐渭將花木蘭的傳說變為劇本《雌木蘭替父從軍》,他增加了「
木蘭纏足」的劇情,這是原始詩集當中沒有提到的,北魏並沒有纏足習俗,但是明朝女性
流行纏足,這是徐渭凸顯「木蘭」與男性不同的重要元素。17世紀清朝初年,作家褚人穫
也將木蘭的事蹟穿插在名著《隋唐演義》其中,「木蘭」被可汗納為妾室,她為了保守貞
操而結束自己的生命。
20世紀在民族主義推動下,中國1939年電影《花木蘭從軍》,故事不僅區分男與女的性別
概念,還強調要把中國人與「蠻夷」區別開來。美國布林莫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
)東亞語言文化專家柯夏民(Shiamin Kwa,音譯)表示,研究「木蘭」幾世紀以來的形
象轉變相當有趣,現在是愛國女主角對抗入侵的外來者。
考古發現木蘭原型人物的遺骨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考古學家克里絲蒂‧李(Christine Lee)和岡薩雷斯(
Yahaira Gonzalez)長年在蒙古國境內研究古代人類遺骨,尋找關節炎、骨骼創傷等線索
,今年5月兩人發表文章表示,他們找到2具可能為蒙古女戰士的遺骨,從骸骨肌肉附著處
的痕跡來看,她們生前可能還「練習射箭」。
這再次證明古代蒙古婦女與花木蘭一樣熟練武術且無所畏懼,克里絲蒂‧李表示,中國在
漢朝滅亡之後的數百年中蒙上戰亂陰影,長年的政局不穩和社會暴力及動盪,擴大了女性
在社會上的角色。「她們從事原本只有男人才能做的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們實踐
了性別平等」,克里絲蒂‧李認為,在當時的亞洲社會上,任何意義上的性別平等都是意
義非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