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跟朋友討論過一件事情,男男戀是不是容易比異性戀來得更激情一點,這朋友當
時剛有初戀萌芽,但他們的進展比他自己跟我預想的都來得快,時常問我這樣子會不會太
衝動了,我不希望他覺得交往只有一種格式在裡面,我只跟他說保護好自己就好,可能是
青春期男生比較衝動,所以激出的火花燒得更旺。
以下有雷...
電影背景設立在剛解嚴時期,這樣保守的社會風氣,一對很要好的男生朋友:張家漢
、王柏德,搭起了屬於自己的兩人世界,這發展超乎了友情,彼此在思考、嘗試、碰撞再
退一步後,發現這段感情在社會是不被友善看待的,需要經歷很多考驗,失戀後這樣被迫
成長的青春,只能將這段故事放在心底,以成人的方式相見後,時代改變了,那你現在敢
說出自己喜歡誰了嗎?
這段在加拿大成人相遇的故事給觀眾留白,我們心中都很想說「是的」,故事也希望
給予一些人能更有勇氣地面對自己喜歡的人,但世界的角落依舊不全然,可能少了一點直
接被同學揍的痛苦,但還是有些人戴起有色眼鏡看你;或是跟父母出櫃後,吵了多少次架
,而在床邊默默流下了多少眼淚。
喜歡這部電影是兩名演員的演技很好,曾敬驊對我來說從《返校》到現在是很明顯進
步的一名演員,厲害的應該是他們相處起的化學反應,所以也才那麼多人幫他們取為「驊
森CP」。電影一開始練肺活量、宿舍借肥皂,彼此或許才剛認識,卻已經少了同學才剛認
識那種尷尬的感覺,又或是認識了一段時間,但這份友情正駛離軌道,去了台北,那種只
有我懂你、我可以來配合你的互動,美麗的夜晚在包廂裡阿漢偷偷吻了Birdy,讓阿漢發
覺到了這樣的情感,卻因為服務人員的警告,也代表著保守嚴謹的風氣對阿漢的行為當頭
棒喝。
故事的敘事以穿插著不同時間的背景,阿漢向神父諮商,他陷入難以走出初戀的情傷
,講自己的故事,想起了剛認識的時候,卻又笑了一下(即使跟這個人有不好的回憶,但
想起美好的時光,在心中五味雜陳的複雜情緒),而神父像是阿漢的教父,知道自己也有
過這樣的經歷,以自己過來人的經驗,希望阿漢不要受到跟他一樣的痛苦,這裡我很想說
有些人覺得跟《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情節很像,但爸爸對Elio跟神父對阿漢說的話和教導
明顯是不一樣的。
這部有些有趣的地方是:Birdy是瀟灑並且有著敢對體制喊話的勇氣,但面對情感卻
是比阿漢更藏在心裡頭,阿漢在兩人情感交流擔任比較多次主動的那一方,或許是Birdy
也比較晚啟蒙,他也欣賞過班班,還無法確認,而阿漢受到班班來的刺激,更意識到戀人
未滿的那種苦澀,但Birdy成人有說我會跟班班交往是因為想試著矯正,這句話我覺得是
有時候長大後會回想一些以前的事情,會思考當時為什麼要那樣做,而填加的註解,年輕
時的Birdy可能真的沒有想那麼多,還有那個熱氣球的「晚安」內心雖然對著阿漢告白,
但我覺得他其實還是有對班班告白(如果小說有解釋,先說我還沒有看),可能是還在發
掘內心是怎麼想的,但後續像是車禍先打給阿漢的依賴,也逐漸地證明阿漢才是勝利者啊
!
雖然對這部電影有很多喜歡的想法,但也是想來點吐槽:
很多人討論的剪輯片段凌亂,有些人解釋是導演給觀眾的留白,但我覺得劇情的發展
有時是跳躍式的,像是淋浴間的片段後,感覺可以來個兩人見面的尷尬,或是一方已經可
以故作鎮定,這樣能夠讓觀眾更深有感觸,因為大家或許都有類似的經驗。
成年後的必要性如果只是為了印證時代改變,會不會篇幅還是太長,如果真的要有剪
輯,無法完整播出北影版,導演考量是怕冗長跟太多粉紅泡泡的作用,說真的我更想看粉
紅泡泡,感覺就是要說出初戀的這些美好,在觀影的時候會傷得更深,更刻骨銘心吧。
最後雖然知道青少年是衝動的動物,但是許多片段用吼的,感覺少了一點層次,也不
是說請完全刪掉,但我覺得有些片段不是必要性,而且覺得龍劭華爸爸對兒子失望透頂,
要出來教訓兒子,明明非常憤怒,憤怒最後卻輸給家漢,結果演變兩名男學生在訓導處打
架,我是覺得...有點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