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在觀賞這部片子前,我是對它充滿期待的。
因為不想被暴雷,所以看之前有特地不去看任何的影評和心得文(我很後悔)
結果看完後是滿滿的失望和憤怒。
先說,演員演技沒話說,我很喜歡陳昊森和林暉閔的演技。
但我依然要給這部片負雷的原因是它的剪接方式。我在觀影後看了很多的影評,
有人提到導演和監製說這剪輯是他們最滿意的一個版本。
原諒我不能理解。
先說結論,
我覺得整部片給我的感覺是,
導演不斷跟我說這個初戀有多痛苦多刻骨銘心,
說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我聽得霧煞煞,但因為導演哭得實在太痛苦了,
於是我只能對他說:「看得出來你真的很痛苦。」
但就跟這句話給人的感覺一樣,
從頭到尾我都是旁觀者,無法理解他的痛苦有多劇烈。
這部片劇情剪接破碎到讓我對很多人物為什麼出現,
他為什麼表達這樣的情感是困惑的。
甚至我認為就算把主角之外的哪個人物去掉都無傷大雅,
就連場景我覺得換掉也沒關係。
我能理解導演想要表達很多很多東西,可能礙於片長等不可抗力因素,只能點到為止,
我也不覺得一部電影必須要拍的非常直白不隱晦才叫好電影,適時的留白是很必要的,
但導演必須要做好取捨,不是一味把資訊和暗喻放進電影裡,也要在之後的劇情裡破梗。
沒有破梗,只是不斷講述自己想說的資訊,埋下一堆暗喻在電影裡,
只會讓整部電影的結構失衡,觀眾必須要反覆觀看,
甚至用小說或影評去補足電影未曾言說的部份。
這樣叫做好電影嗎?我不認為,所以我給它負評。
我不否認這部電影很多元素都很好,如果單看角色或背景,
他們其實是很飽滿的,但就是因為理解,所以對於剪接的破碎更為憤怒
就像張家漢和王柏德兩人在電話前無聲的痛哭那一段,
我知道如果我設身處地去思考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
我會跟著他們一起流淚,但這個剪接方式讓我無法入戲,只能是一個冷血的旁觀者。
也許有人會說,經歷過那個時代,才會懂那個時代的壓抑與痛苦。
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但我認為一個故事要說得動人,就是因為觀眾可以與自己的經驗相互結合,
因為理解所以感動。
這部電影不乏這樣的因素,張家漢對自我的懷疑和認同,王柏德對威權的反抗
我認為是不分任何世代都會經歷到的一件事情,
它是可以喚起很多人的共鳴與感動的,但因為破碎的剪輯,
這些地方就僅流於表面的刻畫,就連最後兩人再度相遇,那段對話與再次唱起的歌,
都無法讓我領悟到背後的意涵。
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
但這初戀帶給角色什麼樣的影響,那個時空到現在這個時空,
角色經歷什麼樣的心態轉變和成長,全都被很輕巧的帶過了。
或許導演想說的並不是上述我想知道的這些,
但我卻認為這才是能讓觀眾與之共鳴的部分。
大概只有我看的時候覺得很怪,蔣經國死的時候我還沒念幼稚園,可是我有印象。call機出來的時候我已經國中了吧,這時間點讓我無法理解。
其實我一開始也沒認出來 是後來看片尾演員名單他跟王彩樺都讓我很驚喜XD
可以理解你的想法,我也覺得剪到要二刷才能理解birdy觀點有點問題...然後原來小時候看過的星空小男孩有出演!長這麼大了.....
看第一次覺得一個好好的題材怎麼可以搞成這樣,看第二次......好像有比較感動了點,看第三次......太注意演員的表情有看到BIRDY的情緒但尷尬處也被放大了然後也很認同原PO的想法,如果會讓很多觀眾一直去找小說看影評才能比較體會這部戲,那放到其他國家應該也會有相同的比例的人會疑惑,但是他們可沒有那麼多管道可以聽導演、演員來解釋這部戲吧......那這樣就注定只能停留在亞洲區的感覺(不知道這部海外版權有賣到哪些區域就是了......)同業者就算覺得不好也不好明說吧......如果真的覺得部好看可能會婉拒發表心得之類(不確定是不是這樣XD)
可能我太笨,刷我自己的卡買票礙到誰了QQ?最近除了刻在我也有看很多動畫電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