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代友發表~歡迎討論!
本次比較聚焦在《刻》這部作品中出現的事物、事件傳達給我的意象,
較少去探討每個角色的心路歷程以及情感面向,
意象本身也較具主觀性,請各位不吝指教。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如果說《刻》這部作品傳達給我的意象,
無非是建立在『牆』與『水』兩物,
如同《春光乍洩》中『格紋』與『白背心』,
當然這兩樣物質藉由主角間的性格與行為環環相扣在一起。
先從『牆』的意象說起,
片中出現各式各樣的「牆」,
無論是間隔男學生與女學生的鐵絲網、社團男女分開坐的規定、
主角間友情到愛情那看似矮小卻又高大的檻,
以及緊扣整部作品對同志歧視的世俗眼光。
片中也不乏攀上、翻越牆的畫面,
尤其以Birdy更常做這件事情,我印象較為清晰的有兩次,
第一次是在高中時期,被視為同性戀(劇中稱之為咖仔)而被毆打,
他攀上窗躲避攻擊並向他們叫囂;
第二次便是接下來翻過走廊的圍牆,
一躍而下跳到被學校用鐵絲網所隔離的女生學區。
在探討Birdy的行為意涵前,想先談談Birdy這個名詞由來,
在《刻》劇中說源自於一部電影的名稱,
其實就是1984年由亞倫˙帕克執導的《鳥人》,
該作品裡面也充斥著牆的概念,
不僅是醫院病房的牆,也是Birdy與人類社會之間的牆,
而《鳥人》中的Birdy卻希望自己是一隻鳥,能自由自在的在天空翱翔。
回到《刻》中的Birdy,
他是一個願意與體制對抗,並試圖去跨越各種不合理藩籬的人,
尤其是在與舍監、教官、父親的對峙時更加凸顯。
然而這樣血氣方剛的Birdy在年少時,卻並未翻過那堵名為同性之愛的高牆。
被視為咖仔遭受毆打時,他攀上教室的鐵網,如同籠中的鳥跳上欄杆上咆嘯,
但也僅限於無意義的嘶吼。爾後跳上圍牆一躍而下,進入女生的學區,
也隱含著他嘗試放棄了喜歡男性的這塊區域,
無視了張家漢的呼喊走入了喜歡女性的區塊,
而這之後就是與學妹的感情線登場。
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在30年後學妹那句:
「有些人天生就是喜歡男生的」
給出了前後呼應的感覺,Birdy外在行為上跨越了性向,
然而內心真實的自我卻始終沒有跨越,
或許是出於對阿漢的愛與保護,
也或許是清楚理解這個世界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友善,
想衝撞、翻越卻又無能為力。
其實Birdy多半時候很喜歡去攀爬、躍上高處的行為,
且多半是出於無心、好玩、或是中二,
然而仔細發現,會做出這樣輕鬆、自在的行為的Birdy,
往往是身邊只有阿漢的時候。
舉凡在台北街頭或是一起去高塔偷氣球,
那時候的Birdy是最做自己的,因為他知道他身邊一直有張家漢陪著他。
甚至是30年後的映射之中,Birdy也試圖跳上欄杆試圖去爬上那面高牆,
最後看了看發現翻不過去,又雀躍地回到阿漢身邊,
不論這樣的行為是否再次呼應那堵跨越性向的高牆,
但給我的感受仍舊是:
「有張家漢在身邊的Birdy,才是最自由飛翔的鳥兒。」
再來談談『水』這個意象,
如果說『牆』是隔閡在主角內心、外在、彼此之間,
需要來回翻越的阻礙、藩籬、囹圄。
那麼『水』就是阿漢與Birdy之間的情感,
我們常常說人的情感是流動,水亦然。
初識泳池的一池靜水,到浴室裡水龍頭流淌的涓涓細流,
澎湖海邊的浪花與潮汐,到最後30年後如同瀑布般宣洩而下,
再再的訴說兩人之間的情感。
泳池的水是靜的,宛如初見的二人,
然而Birdy憋氣的行為以及阿漢的阻止,也為這平靜泛起了漣漪。
浴室中的潺潺細水彷彿二人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感來回流動。
海邊浪花激起了彭湃,卻又因潮汐的輪動而退去。
等過了30年,情感如瀑布一般,無所顧忌地奔流而出。
張家漢與王柏德的感情與人生,
緊扣著『牆』與『水』兩個意象,
前者是人造,後者是自然。
高牆是人為的藩籬,而水是自然景觀。
浴室裡的四堵高牆圍住了少年的情感情慾的流動;
瀑布的傳說,違抗父命跳下瀑布的美人魚,
是從人為高牆回歸本真自然的證明。
因此,水不僅是自由,更代表一種自然而然的象徵意義,
人生而自由,人的七情六慾也是自然,同志亦是自然。
我喜歡最後結束的場景,
中年的張家漢與王柏德望向街道的另一端,
兩名身穿卡其制服的少年無羈的嬉戲、傳球、彈奏、高歌,
從廣場一路打鬧走下斜坡,斜坡的盡頭是湖畔以及遠山,
兩名少年的身影穿過巷弄、走過階梯,迎接初日,時間向前,
兩人的身影也逐漸淡出,只留下照亮巷道的晨光,
彷彿張家漢與王柏德經歷了30年的黑夜,
再次回到了青少年時期,終於迎來破曉。
最後來談談我最喜歡的片段,身邊很多朋友不喜歡30年後的部分,
相反地我卻認為30年後的橋段是給了同志族群的一種溫柔,
歷經千帆後的張家漢再次與王柏德相遇,夜色朦朧下的二人沿路談心,
那是讓我感受到最自然、最無壓力、最本真的情感交流。
三十年後的張家漢,不是那個十八歲的少年,
但在王柏德面前他依舊是那個張家漢,王柏德抑是。
而最後兩人互道晚安時,
張家漢原本走向沒入漆黑夜色的長梯,
卻又轉向與王柏德並肩走向路燈照亮的巷弄,
並藉由年少時期的投射,中年的的Birdy跟阿漢,
可以不用再理會世俗的藩籬去訴說彼此心中的情感,
不論這份情感是源自於過去還是萌芽於當下。
就像兩名少年最後的對唱,
不再是單方面透過電話播放著錄音檔隱晦的表達,
而是能當著彼此的面告訴自己有多麼喜愛對方。
這樣的投射或許也隱含著平行時空下的三十年後,
也有一個張家漢以及一個王柏德,
他們不會再因世俗而錯過,
不用再用嬉鬧來掩飾彼此愛情,
不用經歷三十年的等待,
也不用被囚禁在令人窒息高牆內喘不過氣。
牆就是牆,路就是路,海就是海,
沒有任何象徵意義,
他們能在年少美好的時候,
並肩走在最日常的巷弄街道,
並拉著彼此的手奔向那名為自由的彼岸。
註1:維特中學我個人是認為除了有諧音之外,
更多地是取自於《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
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略讀一下便能理解這弦外之音。
註2:對於Birdy在同性之戀這堵牆的無力,
或許是Birdy清楚明白三十多年前的社會不容同志存在,
他若是與阿漢交往勢必會受到各種攻擊。
在學校,阿漢的死黨會因為阿漢是咖仔後霸凌他
或是轉而拿Birdy出氣(但阿漢一定也會為了保護他而挺身)。
在這個社會,王議員(他爸)知道他們在一起後
難保不會對阿漢的原生家庭施壓,不管是什麼,
只要他們在一起,阿漢一定都會是遍體鱗傷。
Birdy再怎麼能夠跟社會、體制衝撞,如果只是自己受傷,他才不在乎的,
但若牽涉到阿漢他只會捨不得,因為在他心裡十分在乎阿漢。
籠中的鳥不想飛嗎?Birdy是最想飛,但卻也最了解這個鐵籠、
這堵社會高牆有多麼堅不可摧的那隻鳥。
出自於對阿漢的虧欠與愛護,Birdy寧願獨自承受一切苦難,
做出一切渣的行為,也要將阿漢塞回到櫃子內,假裝成平凡人過一生。
註3:關於戴立忍驚訝的小手以及王識賢的捲捲頭,
我自己的淺見是,如同水一般,性別氣質與對自我外型的塑造是可流動的,
尤其三十年是段不短的時間,中年的兩人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終於能解放自我,
他們形象是與少年時期大相逕庭或是相去不遠,
其實都是能夠去體悟以及體會的,我想這應該是故事想傳達的意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