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舉辦特映會及上週五上映以來已有許多心得文
但好像都沒看到跟我有類似感想的人
所以打這篇心得也算是想問問有沒有同道中人(X
第一次觀賞親愛的房客是10月的雙十連假,
當時對這部片的了解全自預告片段,為此對內容有些許猜想,
後來看正片前面幾段隨即知曉跟我以為的故事不太一樣,
(也許有些人覺得預告已經差不多全盤講述,不過其實還是有別的發展可能)
接著因為跟自己認為的有所出入,所以整部片皆以解謎的角度去觀賞,
在這樣的不安全感下,自然沒有喘息的空間,因此我第一次看完全沒有哭。
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完後走回家的路上莫名憂鬱,自覺周邊氛圍灰灰的,
但那天可是晴天呢...
第二次看親愛的房客時間距離上次沒有幾天,
不過這次已經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稍微有放鬆,
所以中後段不自覺流淚,但不變的是大多數時間依舊緊繃,
時刻害怕著什麼卻又無法明確表達為什麼緊繃,
儘管映後看到導演、演員驚喜現身還是心情不太好,我應該是還沒消化。
後來為了確定自己到底是短期間來不及消化,
還是真的吃不下來(一時間找不到更適合的詞)
便鼓起勇氣又去看了一次,這是第三次看親愛的房客,
我想想我從莫子儀是主體變成小潤是主題,
這次變成淑芳阿姨是主體(BTW懷念台灣龍捲風),
這次哭泣的時間變多了,或許是我更放鬆,
或許是因為把阿嬤生病當成焦點很好哭,
我連在公園看到老人下棋都會哭,
麻煩的是我難過的心情沒有隨著電影結束而結束,
過了一下午還是很難過與憂慮。
大概思考一下,其實我也不是完全不知道社會時刻發生著類似事件,
但可能平常看到新聞或小說、雜誌時,還沒到核心差不多到邊邊,
就知道自己會承受不住而自動保持距離,避免我難過,
然而有傑導演在這部作品對人物間的刻劃太過精準? 深刻?
我才會像這樣把它當成它就是我鄰居或親戚的故事,
甚至我的故事,所以走不出來(?)
於是我在因為想確定,我到底會不會因為這部電影憂愁,
再去看了一次,我要用這樣的方式確信我真的不行。
答案是 對的,原本以為那麼多次的觀影了,
應該早就能學會復原,還安排看完之後要去國圖找資料QQ
結果看完心情還是很差。
(我怕大家誤會,我的心情差不是電影拍得不好,
是我自己無法輕易提起放下)
外面還剛好下起了雨,想到歌詞,
淋了一些雨,沒有會不會,就是有點想家,
不過害怕我自己遇到親人這樣不願意治療的時候,
遇到因為我受到傷害的人離開的時候,
我要怎麼辦,就覺得好煩...
結論: 我個人覺得可以看很多次的人都很勇敢
忘記說有看要給看票根,
可是我手機照只剩第一次看時的小潤照片,
跟第二次特映的票,希望大家可以接受,其他兩次我票丟掉了(x
https://imgur.com/yB9N9j2
https://imgur.com/hCXHs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