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近年來,伊朗輸出的電影品質都不錯,不論是奪得2012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分居風暴》
,還是今年7月於台灣上映的《親愛的小孩》,都發人深省,深度剖析了底層社會的艱苦
與伊朗的社會問題。警匪電影《緝毒風暴》也不例外,不但創下伊朗影史票房新紀錄,也
入圍多項影展,揭露販毒世界裡黑白兩道的灰色地帶。
劇情描述,城市充滿了吸毒犯,且大部分都是無家者。德黑蘭毒癮氾濫,當局施行峻法,
仍不能遏止飆升的數字。然而,真正的難題卻是在毒梟落網之後,存在於緝毒小組之間的
互信崩盤,看似凶狠狡詐的毒梟竟然也開始引人同情... ...
影片不僅逼視伊朗社會的貧窮惡性循環,以及失能的司法體制,還將阿斯哈法哈蒂式的道
德辯證,融入警匪電影的賁張節奏,文武戲皆十分精彩。
以罪犯為主角的電影不在少數,換位思考之下觀眾同情罪犯也是人之常情,就像電影《赴
湯蹈火》,成功讓觀眾對罪犯產生情感投射,進而理解「這並不是在講亡命之徒的故事」
,而不希望主角被捕。不過,負責緝毒的警官薩瑪作為《緝毒風暴》的主角,理當觀眾會
為他成功逮捕毒販拍手叫好,但若連薩瑪自己都質疑工作的價值,觀眾自然會開始思考毒
販的心理。
當然,片中的大魔王納薩,被捕之後在法官面前所說的辯解都是歪理,而法官也順著他的
話辯駁,假使生活苦的人都去販毒,那社會秩序豈不蕩然無存?甚至當法官質問納薩,上
一次獲釋之後為什麼不金盆洗手,畢竟他過去已經靠著販毒累積了不少財富,納薩嘴上只
說他覺得還不夠,但似乎欲言又止。這就得探究納薩犯法背後的根本原因,從他向警官薩
瑪保證自己絕不會傷害小孩,就能夠看出,納薩有自己的道德原則,當然他也可能說謊,
但是,正如納薩所說,難道他不販毒,這個位子就不會有人頂替嗎?
對納薩來說,如果他一個人鋌而走險,可以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投資報酬率的確滿高的
,看起來似乎沒有那麼糟。納薩努力攢錢,即便是黑心錢,但如此以來,老父母能夠住豪
宅,姪女、外甥可以到加拿大去讀書,他知道這是唯一真正翻轉階級的方法。與其全家都
走入司法體系,不如將後輩送到更好的環境,避免他們走上跟自己一樣的路。正如出賣納
薩的前未婚妻所說,他想表現體面,但其實是個粗人,就是由於不管納薩賺再多錢,他永
遠無法真正躋身上流社會,納薩永遠只能是從谷底竄起的毒販。
片尾他得知自己將被處決後,對律師吐出的沉痛自白,清楚地道出納薩的無奈與無助。當
他苦苦哀求律師想辦法不要讓法院收回自己買給父母的房子,卻聽到律師說父母其實很想
搬回暗巷裡的破房子。而納薩苦心栽培姪女、外甥到高級俱樂部上體操課、出國讀書,卻
發現有人到了加拿大後成天玩樂,他只好服藥自殺。因為無論他做得再多,他們永遠都是
底層社會的人,不懂、不想也沒有資格成為過好日子的人家。如同《寄生上流》裡所說「
不是有錢而且善良,而是有錢所以善良。」這當然不是合理化窮人犯罪,但已充分傳達納
薩的無奈。
除了納薩的心聲之外,電影的主旨其實藏在英文片名「Just 6.5」裡。在2018年1月修法
之前,就像電影當中他所控訴的,不論是30公克或50公斤,只要被抓到就是處決。而即使
法律如此嚴峻,伊朗還是擁有全球最高的藥物成癮率,全國大約有650萬名毒蟲,這已經
是伊朗人口的12分之一,也就是說每12人就有一人藥物成癮。在納薩終於願意供出他上一
層的毒販「日本雷沙」之後,緝毒小隊到了一處製毒廠,任務卻被對方的自殺攻擊破壞。
沒了證人與人犯,更多線索也只能從納薩口中得知。為什麼日本雷沙叫做「日本」雷沙?
納薩回答「他跟日本人做生意。」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在納薩死刑定讞之後,與家人會面的那場戲,不甘心的弟弟對哥哥保證自己會聯絡「那個
日本人」,對方會處理好一切,可見日本雷沙八成另有其人。片尾警官薩瑪與搭檔的對話
,也呼應了片名「Just只有」的意思。薩瑪將局長的位子讓給搭檔哈米時說,自己剛開始
緝毒時全伊朗有100萬名毒販,如今已經有650萬名,他覺得很無力。由於他們不斷逮捕毒
販,將之處決,遇到納薩這種死都不肯供出上線的人,警方便永遠無法斬草除根,真正的
大魔王永遠躲在幕後讓這門生意能夠繼續下去。因此,哈米對薩瑪說,正因為有我們的努
力,才會「只有」650萬名毒販。雖說很無力,但也只能這樣。
警方的無奈還不只如此,電影中間曾出現哈米與薩瑪搭檔內鬨的情形,但兩人真是為了升
任局長而用盡心機嗎?從哈米與薩瑪的對話中可以得知,他們一直以來都是好搭檔,但過
去曾經有過抓到犯人卻丟失毒品證物的經驗,而電影一開始,則出現撿到毒品證物卻追丟
犯人的情況。與兩人成功破案的件數相比,這或許只是小事一樁,但礙於他們必須撰寫報
告,使得這兩種情況都難以對上面交代。在人人自危的情況下,薩瑪也曾想過讓搭檔哈米
揹上黑鍋。
同時,過去曾經靠賄賂警官成功脫逃的納薩,打算如法炮製。但是,當年的警官已被發現
收賄遭到革職,他只好嘗試與薩瑪談判。那場戲肯定讓觀眾捏一把冷汗,擔心薩瑪真的會
接受納薩的條件。其實,他本來可能已經動搖,但被納薩一句「這是你最後的決定嗎」激
怒,而喚醒自己的良知。如同納薩所言,由於薩瑪無法想像幾十億的世界,所以他就只值
幾千萬。〈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書中提到「如果你想變成有錢的那邊,你就該開始像
有錢人那樣思考。」警官薩瑪沒有辦法想像幾十億的世界,開出的價格只是雞毛蒜皮;另
一方面,雖然納薩已經懂得如何像有錢人一樣思考,但他仍舊選擇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而受害者有三個特徵:抱怨、合理化與責怪,因此,就算他再有錢也沒有辦法真正脫離
窮人的框架。
《緝毒風暴》最讓人心寒的莫過於底層社會人民無法脫離底層,警方攻堅毒窟時,映入眼
簾的不再是我們想像中的黑幫份子或輟學少年,而是貧民窟裡的一般老弱婦孺。警方拼命
打擊毒品,避免毒販增加,市場價格降低,取得容易,造成吸毒人口增加。但對這些非罪
大惡極的人民來說,毒品是生活日常,不管價格高低都勢必會傾家蕩產去購買,而這也會
更加深化階級複製。拘留所裡帶著兒子的跛腳父親,希望兒子為自己頂罪,無論法官如何
開導兒子,他都堅持要為父親脫罪,即便這意味著自己將會進入少年感化院也不改說詞。
進入感化院後,他或許又會遇到更多類似的案例,或者真正的毒蟲,想要脫離底層社會似
乎又更遙遙無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