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有雷
圖文好讀版(無營利):https://link.medium.com/Ohg7EdQ3obb
也許公路電影早已不稀奇,甚至近期《阿拉斯加之死》因為巴士事件又引起討論,但今天
看了《游牧人生》啟發了我對公路電影的另一種想像。先不說Frances McDormand的演技
有多出色,整部電影的調性及節奏平穩,但不會讓人疲乏,我們就像跟著一位游牧族穿梭
在荒野與各式各樣的工廠間,追尋某個心裡不希望它消失的東西。
【缺席與存在】
就整體的故事及節奏來看,我會說《游牧人生》是一部漸入佳境的電影,一開始讓人感覺
有點像是半紀錄片式的美國邊緣人紀實,但隨著Fern在各個營地(荒野)的穿梭及遭遇到
的各種人,觀者逐漸開始明白為何Fern不想回到溫暖且安全的家(有屋頂及牆壁的家),
就算她遇到的人都放棄了游牧的生活也不足以改變她。這部電影不只是訴說著一個人的回
憶與經歷,也在片中觸及到關於真實存在在美國的這些邊緣人。我不會說電影中對於社會
的批判有多麼強烈,這顯然也並非《游牧人生》的主旨,但這些真實的背景資訊提供觀者
一個更加寫實、能夠擺脫獵奇眼光的出口,讓我們可以更加focus在主角本身的故事。
這也是一部記述缺席及存在的作品,就游牧族方面來說這部電影顯然地點出了社會上有這
麼一群社會邊緣人的存在;而就Fern的故事來說我們(觀者與Fern)不斷在追尋及試圖釐
清是她丈夫的缺席(absent)。Fern在游牧的實踐中以為只要不回到那個被迫倒閉的石膏
工廠宿舍便可以讓丈夫的缺席轉化成消失(gone),但不論她在露營車中度過了多少日子
,缺席的靈魂永遠留下了一張祂的椅子,不論Fern逃到哪裡這張椅子永遠以它的存在來提
醒Fern丈夫的缺席。直到最後她與神父(我不確定是不是,就是最後那場戲)的對話中,
神父的一句:「我在這裡遇到的所有游牧族從未真的說過道別,因為他們相信他們所追尋
的人或遇到的朋友永遠能夠在公路上遇到。(I’ll see you down the road)」(大致
的意思,記不住原話)這樣的一席話才真的讓Fern對丈夫的離去釋懷,最後朝向那片沙漠
盡頭的高山駛去。
【恰到好處的人景比例】
就攝影上來說還蠻多評論提及攝影多動人或把逢魔之時拍的多棒,老實說我覺得這部分真
的還好。反而我欣賞的是攝影在人物及背景比例上的拿捏,如果背景太多會讓這部片變成
一個普通的公路電影,甚至因為題材性而帶有紀錄片的感覺;若是人物太多則會讓人感覺
不出公路電影特有的「人與場所的互動感」。我特別喜歡地質公園的那場戲,當Fern逐漸
迷失在石柱都長得很像的盆地區時,攝影帶出了Fern內心一直到片尾前的狀態,這種迷失
在荒野的狀況映照到Fern的心中,即使她知道該去哪裡,甚至頻頻強調車就是她家,但內
心的她終究漂泊於世。
而不得不提到就是Frances McDormand那影后級的演技了,不得不說她把內心迷惘的情緒
演得十分細緻,片中不斷的自我衝突及迷惘在她的表演中以某種幽微的方式呈現。此外,
片中Fern與每一位游牧族的相遇所帶來心境上的轉變及堆疊在McDormand的表演下讓Fern
這個角色變得非常立體。最後幾場戲可以看到Fern的表情已經從迷茫轉到堅定,我想能夠
全靠神情來演出一個心境變化極大的角色的演員真的不多。
【總評與心得】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十分傑出的電影,雖然我是事後才知道原來是女性導演的作品,但在片
中可以看到一些女性導演的觀點及視角(雖然我比較沒有涉略女性導演研究但以存粹視覺
經驗仍能找出一些端倪),尤其片中最為重要且細膩的主角感情戲,那種演員情緒的投射
及渲染我想是專屬於女性導演的。此外,電影的配樂也有適量地帶動觀眾情緒,不會讓人
被音樂牽著鼻子走而忽略了演員精彩的演出,雖然有一兩場戲我覺得如果可以再稍加停留
個一秒會讓整體的韻味提升更多,但這些不影響整體的觀看情緒。在Muvie Titan用超巨
幅影幕觀影也讓觀眾更體會到游牧族身為荒野的空曠感,且後面帶到Amazon鏡頭時我一直
想到Andreas Gursky的巨幅作品或杜塞道夫學派那種冷冽的視點,當影像在物質性上大到
一個程度便會帶給觀者一種很神奇的體驗(至於是什麼我想就留給觀眾們去影廳體會了)
,這種體驗在《游牧人生》中發揮了加分的效果。